一种燃油滤清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21835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2 12: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燃油滤清器,包括滤清器座,滤清器座内设有粗滤进油通道、粗滤出油通道、精滤进油通道和精滤出油通道,滤清器座上可拆卸式的安装有滤清器盖和粗滤器壳体,滤清器盖与滤清器座形成精滤腔,粗滤器壳体与滤清器座形成粗滤腔,粗滤腔内安装有粗滤芯,粗滤芯的外部为粗滤进油腔、内部为粗滤出油腔,精滤进油通道与精滤进油腔连通,精滤芯的出油口与精滤出油通道连通,粗滤芯的出油口与粗滤出油通道连通,粗滤进油通道与粗滤进油腔连通。粗滤腔与精滤腔内部隔断,外部连接,实现双级过滤,满足共轨系统的要求,因此柴油机不需要使用两个单独的滤清器,从而使得滤清器更加紧凑,节省了内燃机的安装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油滤清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燃油滤清器。
技术介绍
一般旋装式燃油滤清器滤芯和壳体集成在一起,在维护保养时需要更换滤芯和壳体总成,材料浪费,对环境污染严重;旋转式滤芯嵌藏在滤罐内,操作者更换时无法看到滤芯,导致市场内假冒伪劣产品非常多,产品质量很差,无法保证用户权益。专利号为201120201564.3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粗滤芯与精滤芯集成在一个壳体内的燃油滤清器,滤清器壳体内设有隔板,隔板将滤清器壳体的内腔分为通过所述隔板上的通孔连通的粗滤腔和精滤腔,粗滤腔内设有第一滤芯,精滤腔内设有第二滤芯,滤清器壳体内密封安装有导流管,导流管贯穿粗滤腔,导流管连通出油口与精滤腔,燃油可以在粗滤腔和精滤腔内分别过滤一次,实现了双级过滤。上述滤清器,整体结构紧凑,适应于小型发动机。对于重型发动机,滤清器工作流量要大,且过滤精度及阻力要求都比较严格,滤清器体积比较大,上述滤清器无法满足使用要求,且部分油泵如博世CPN2电控高压油泵要求粗滤器安装在输油泵之前,精滤器安装在输油泵之后,上述滤清器内部贯通无法满足系统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燃油滤清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包括滤清器座,滤清器座内设有粗滤进油通道、粗滤出油通道、精滤进油通道和精滤出油通道,所述滤清器座上可拆卸式的安装有滤清器盖和粗滤器壳体,所述滤清器盖与滤清器座形成精滤腔,精滤腔内安装有将精滤腔分隔为精滤进油腔和精滤出油腔的精滤芯,所述精滤芯的外部为精滤进油腔、内部为精滤出油腔,粗滤器壳体与滤清器座形成粗滤腔,粗滤腔内安装有将粗滤腔分隔为粗滤进油腔和粗滤出油腔的粗滤芯,所述粗滤芯的外部为粗滤进油腔、内部为粗滤出油腔,所述精滤进油通道与精滤进油腔连通,所述精滤芯的出油口与精滤出油通道连通,所述粗滤芯的出油口与粗滤出油通道连通,所述粗滤进油通道与粗滤进油腔连通。所述粗滤进油通道与精滤进油通道在滤清器座上对称设置,粗滤出油通道与精滤出油通道在滤清器座上对称设置,所述粗滤进油通道、粗滤出油通道设置在同一侧,精滤进油通道和精滤出油通道设置在另一侧。所述滤清器座与滤清器盖螺纹连接,两者结合面上设有密封胶圈,滤清器盖将精滤芯压紧在滤清器座上。所述滤清器座与粗滤器壳体螺纹连接,两者结合面上设有密封胶圈,粗滤器壳体将粗滤芯压紧在滤清器座上。所述滤清器座上安装有手动输油泵,所述手动输油泵与粗滤进油腔连通。所述滤清器座上对称设有多个固定螺栓孔。所述精滤芯出油口与滤清器座连接处安装有橡胶密封圈。所述粗滤芯出油口与滤清器座连接处安装有橡胶密封圈。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将粗滤器和精滤器集成在一起,利用螺栓将滤清器座固定,安装方便。粗滤腔与精滤腔内部隔断,外部连接,实现双级过滤,满足共轨系统的要求,因此柴油机不需要使用两个单独的滤清器,从而使得滤清器更加紧凑,节省了内燃机的安装空间。同时本技术采用可拆换式的连接方式,维修保养时只需更换滤芯即可,用户可以观察到滤纸的质量,有利于杜绝使用假冒伪劣产品,保证用户的权益。【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沿A-A线剖视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燃油滤清器包括滤清器座1,滤清器座I中下部铸造有粗滤进油通道11、粗滤出油通道12、精滤进油通道13和精滤出油通道14。粗滤进油通道11与精滤进油通道13在滤清器座I上对称设置,粗滤出油通道12与精滤出油通道14在滤清器座I上对称设置,粗滤进油通道11、粗滤出油通道12设置在同一侧,精滤进油通道13和精滤出油通道14设置在另一侧。粗滤出油通道12的进油口位于滤清器座I的中部,其开口朝下。精滤出油通道14的进油口也位于滤清器座I的中部,其开口朝上。滤清器座I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圆筒形的连接壳体,上部的连接壳体上螺纹连接有滤清器盖2,两者结合面上设有密封胶圈6,为防止密封胶圈6错位,在连接壳体的端面上设置用于放置密封胶圈6的环槽。滤清器盖2与滤清器座I形成精滤腔,精滤腔内安装有将精滤腔分隔为精滤进油腔21和精滤出油腔22的精滤芯4,精滤芯4的外部为精滤进油腔21、内部为精滤出油腔22,精滤进油通道13与精滤进油腔21连通,滤清器盖2拧紧时其下端部压紧精滤芯4上端部的端盖41从而将精滤芯4压紧在滤清器座I上,精滤芯4下部的出油口套装在精滤出油通道14的进油口处,两者连接处安装有橡胶密封圈7。下部的连接壳体螺纹连接有粗滤器壳体3,两者结合面上设有密封胶圈6,为防止密封胶圈6错位,在连接壳体的端面上设置用于放置密封胶圈6的环槽。粗滤器壳体3由铸铝材料制成,其下部设有放水口和水位报警器。粗滤器壳体3与滤清器座I形成粗滤腔,粗滤腔内安装有将粗滤腔分隔为粗滤进油腔31和粗滤出油腔32的粗滤芯5,粗滤芯5的外部为粗滤进油腔31、内部为粗滤出油腔32,粗滤器壳体3拧紧时其下端内表面压紧精滤芯4下端部的端盖51从而将将粗滤芯5压紧在滤清器座I上,粗滤芯5上部的出油口套装在粗滤出油通道12的进油口处,两者连接处安装有橡胶密封圈7。滤清器座I上对称设有四个固定螺栓孔8,便于滤清器的安装固定。滤清器座I上安装有手动输油泵9,手动输油泵9与粗滤进油腔31连通,当柴油机不运转时,可通过手动输油泵9将油道内的空气排出。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凡在本技术的专利技术构思范围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燃油滤清器,其特征是包括滤清器座,滤清器座内设有粗滤进油通道、粗滤出油通道、精滤进油通道和精滤出油通道,所述滤清器座上可拆卸式的安装有滤清器盖和粗滤器壳体,所述滤清器盖与滤清器座形成精滤腔,精滤腔内安装有将精滤腔分隔为精滤进油腔和精滤出油腔的精滤芯,所述精滤芯的外部为精滤进油腔、内部为精滤出油腔,粗滤器壳体与滤清器座形成粗滤腔,粗滤腔内安装有将粗滤腔分隔为粗滤进油腔和粗滤出油腔的粗滤芯,所述粗滤芯的外部为粗滤进油腔、内部为粗滤出油腔,所述精滤进油通道与精滤进油腔连通,所述精滤芯的出油口与精滤出油通道连通,所述粗滤芯的出油口与粗滤出油通道连通,所述粗滤进油通道与粗滤进油腔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油滤清器,其特征是包括滤清器座,滤清器座内设有粗滤进油通道、粗滤出油通道、精滤进油通道和精滤出油通道,所述滤清器座上可拆卸式的安装有滤清器盖和粗滤器壳体,所述滤清器盖与滤清器座形成精滤腔,精滤腔内安装有将精滤腔分隔为精滤进油腔和精滤出油腔的精滤芯,所述精滤芯的外部为精滤进油腔、内部为精滤出油腔,粗滤器壳体与滤清器座形成粗滤腔,粗滤腔内安装有将粗滤腔分隔为粗滤进油腔和粗滤出油腔的粗滤芯,所述粗滤芯的外部为粗滤进油腔、内部为粗滤出油腔,所述精滤进油通道与精滤进油腔连通,所述精滤芯的出油口与精滤出油通道连通,所述粗滤芯的出油口与粗滤出油通道连通,所述粗滤进油通道与粗滤进油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油滤清器,其特征是所述粗滤进油通道与精滤进油通道在滤清器座上对称设置,粗滤出油通道与精滤出油通道在滤清器座上对称设置,所述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委修冀丽琴张朝阳王启峰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