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排放后处理器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66472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8 0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排放后处理器总成,包括:置于一圆形筒体外壳内的氨混合腔(100)、催化器单元(200)以及消声单元(300),所述圆形筒体外壳的两端分别设有前端盖(3)和后端盖(16),所述氨混合腔(100)、所述催化器单元(200)、催化器单元(200)与消声单元(300)之间分别由前隔板(4)及后隔板(10)隔开;所述进气接管(1)设于所述前端盖(3)上,所述排气接管(12)设于所述后端盖(16)上。该后处理器总成能有效地降低柴油发动机的尾气氮氧化物(NOx)含量,降噪能力强,具有良好的低温转化效率,较宽的反应窗口,能满足整车排放水平达欧四、欧五水平。(*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排放后处理器总成
本技术涉及排放后处理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商用车NOx排放后处理器总成。
技术介绍
为推进机动车污染减排,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国发42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发35号《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6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以及实施“国四标准”有关事项的公告要求,车用压燃式发动机与汽车必须符合国四标准的要求。且因为整车空间布置限制,在整车底盘下只能放置圆形截面的后处理器总成,满足国四排放法规、整车通过噪声及可靠性寿命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排放后处理器总成,能够有效地降低柴油发动机的尾气氮氧化物(NOx)含量,降噪能力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排放后处理器总成,包括:置于一圆形筒体外壳内的氨混合腔100、催化器单元200以及消声单元300,所述圆形筒体外壳的两端分别设有前端盖3和后端盖16,所述氨混合腔100与所述催化器单元200之间由前隔板4隔开,所述催化器单元200与所述消声单元300之间由后隔板10隔开;所述氨混合腔100由进气接管1、前消声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排放后处理器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置于一圆形筒体外壳内的氨混合腔(100)、 催化器单元(200)以及消声单元(300),所述圆形筒体外壳的两端分别设有前端盖(3)和后端盖(16),所述氨混合腔(100)与所述催化器单元(200)之间由前隔板(4)隔开,所述催化器单元(200)与所述消声单元(300)之间由后隔板(10)隔开;所述氨混合腔(100)由进气接管(1)、 前消声管(2)、前端盖(3)以及所述前隔板(4)组成;所述催化器单元(200)由前载体(5)、前衬垫(6)、载体钢套(7)、后载体(8)以及后衬垫(9)组成;所述消声单元(300)由所述后隔板(10)、后消声管(11)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排放后处理器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置于一圆形筒体外壳内的氨混合腔(100)、催化器单元(200)以及消声单元(300),所述圆形筒体外壳的两端分别设有前端盖(3)和后端盖(16),所述氨混合腔(100)与所述催化器单元(200)之间由前隔板(4)隔开,所述催化器单元(200)与所述消声单元(300)之间由后隔板(10)隔开; 所述氨混合腔(100)由进气接管(I)、前消声管(2)、前端盖(3)以及所述前隔板(4)组成; 所述催化器单元(200)由前载体(5)、前衬垫(6)、载体钢套(7)、后载体(8)以及后衬垫(9)组成; 所述消声单元(300)由所述后隔板(10)、后消声管(11)以及排气接管(12)组成; 所述进气接管(I)设于所述前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超方今朝张楚良杨群
申请(专利权)人:万向通达股份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