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动蹄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44498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6-30 15: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制动蹄总成,包括制动蹄本体和摩擦衬片,制动蹄本体由拱形的腹板和翼板连接而成,腹板的两侧与翼板之间设有同等个数的加强筋,摩擦衬片与翼板通过铆钉铆接,在所述腹板的各侧,相邻两个所述加强筋之间分布有若干个所述铆钉,在所述翼板的两端与分别靠近各端的加强筋之间也分布有若干个铆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制动蹄总成改变铆钉在翼板上的布置位置,并增加了铆钉数量,从而能够增强摩擦衬片与翼板的连接强度,使得制动蹄本体与摩擦衬片紧密的连接在一起,制动蹄本体和摩擦衬片之间几乎无间隙,可以防止摩擦衬片出现翘起和掉落的问题,提高了制动蹄总成的可靠性和耐久性。(*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制动蹄总成,包括制动蹄本体和摩擦衬片,制动蹄本体由拱形的腹板和翼板连接而成,腹板的两侧与翼板之间设有同等个数的加强筋,摩擦衬片与翼板通过铆钉铆接,在所述腹板的各侧,相邻两个所述加强筋之间分布有若干个所述铆钉,在所述翼板的两端与分别靠近各端的加强筋之间也分布有若干个铆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制动蹄总成改变铆钉在翼板上的布置位置,并增加了铆钉数量,从而能够增强摩擦衬片与翼板的连接强度,使得制动蹄本体与摩擦衬片紧密的连接在一起,制动蹄本体和摩擦衬片之间几乎无间隙,可以防止摩擦衬片出现翘起和掉落的问题,提高了制动蹄总成的可靠性和耐久性。【专利说明】一种制动蹄总成
本技术涉及车辆鼓式制动器,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制动蹄总成。
技术介绍
在车辆制动过程中,鼓式制动器是提供制动力的重要部件,而制动蹄总成是鼓式制动器中的关键零件,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制动器的使用寿命。制动蹄总成是由制动蹄本体和摩擦衬片通过铆钉铆接而成,制动蹄本体是由拱形的腹板和翼板一体铸造而成,在腹板和翼板之间还焊接有加强筋。目前的制动蹄总成由于摩擦衬片与翼板之间的连接强度不够,且铆钉壁厚为1mm,通过翻铆而成,摩擦衬片容易出现翘起和掉落的问题,导致无法保证制动器的制动效能,严重影响行车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制动蹄总成,目的是防止摩擦衬片出现翘起和掉落的问题,提高制动蹄总成的可靠性。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制动蹄总成,包括制动蹄本体和摩擦衬片,制动蹄本体由拱形的腹板和翼板连接而成,腹板的两侧与翼板之间设有同等个数的加强筋,摩擦衬片与翼板通过铆钉铆接,在所述腹板的各侧,相邻两个所述加强筋之间分布有若干个所述铆钉,在所述翼板的两端与分别靠近各端的加强筋之间也分布有若干个铆钉。所述加强筋在所述腹板的两侧均设有三个且两侧的加强筋位置对齐,三个加强筋分别为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和第三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第二加强筋之间分布有三个所述铆钉,所述第三加强筋与第二加强筋之间分布有四个铆钉,第一加强筋与所述翼板的端部之间分布有两个铆钉,第四加强筋与翼板的另一端部之间分布有五个加强筋。所述腹板两侧的所述铆钉为对称分布。在所述腹板的各侧的所述铆钉沿所述翼板的长度方向按两列分布,靠近腹板一列的铆钉个数比远离腹板一列的铆钉个数多。所述摩擦衬片按所述翼板的长度方向设有两块,分别为第一衬片和第二衬片。在所述腹板的各侧,所述第一衬片与所述翼板之间通过所述第一加强筋与翼板的端部之间的铆钉、第一加强筋与第二加强筋之间的铆钉以及第二加强筋与第三加强筋之间的两个铆钉共七个铆钉铆接,所述第二衬片与翼板之间由剩余的七个铆钉铆接。所述铆钉的壁厚为1.5mm。所述铆钉的铆接方式为镦铆。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制动蹄总成改变铆钉在翼板上的布置位置,并增加了铆钉数量,从而能够增强摩擦衬片与翼板的连接强度,使得制动蹄本体与摩擦衬片紧密的连接在一起,制动蹄本体和摩擦衬片之间几乎无间隙,可以防止摩擦衬片出现翘起和掉落的问题,提高了制动蹄总成的可靠性和耐久性,使车辆制动效果更加可靠,降低了故障率和维修率,使整车更加经济性和实用性。【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制动蹄总成的结构示意图;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1、制动蹄本体;11、腹板;12、翼板;13、第一加强筋;14、第二加强筋;15、第三加强筋;2、摩擦衬片;21、第一衬片;22、第二衬片;3、铆钉。【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的一种制动蹄总成,包括制动蹄本体I和摩擦衬片2,制动蹄本体I由拱形的腹板11和翼板12 —体铸造成型,腹板11的两侧与翼板12之间设有同等个数的加强筋,摩擦衬片2与翼板12通过铆钉3铆接;在腹板11的各侧,相邻两个加强筋之间分布有若干个铆钉3,在翼板12的两端与分别靠近各端的加强筋之间也分布有若干个铆钉3。因此,本制动蹄总成通过改变铆钉3在翼板12上的布置位置,并增加了铆钉3数量,从而能够增强摩擦衬片2与翼板12的连接强度,使得制动蹄本体I与摩擦衬片2紧密的连接在一起,制动蹄本体I和摩擦衬片2之间几乎无间隙,可以防止摩擦衬片2出现翘起和掉落的问题,提高了制动蹄总成的可靠性和耐久性,使车辆制动效果更加可靠,降低了故障率和维修率,使整车更加经济性和实用性。具体地说,加强筋在腹板11的两侧均设有三个且腹板11两侧各位置处的两个加强筋位置对齐,各侧的三个加强筋沿翼板12的长度方向依次为第一加强筋13、第二加强筋14和第三加强筋15。第一加强筋13的位置靠近翼板12的端部(该端部与腹板11上的用于与制动器支承销连接的孔相邻),第三加强筋15的位置靠近翼板12的另一端部。在第一加强筋13与第二加强筋14之间分布有三个铆钉3,第三加强筋15与第二加强筋14之间分布有四个铆钉3,第一加强筋13与翼板12的端部之间分布有两个铆钉3,第四加强筋与翼板12的另一端部之间分布有五个加强筋。铆钉3的位置要靠近与其相邻的加强筋,即在第一加强筋13的朝向翼板12端部的一侧分布有两个铆钉3,朝向第二加强筋14的一侧分布有一个铆钉3,第二加强筋14的两侧各分布有两个铆钉3,第三加强筋15的朝向翼板12端部的一侧分布有五个铆钉3,朝向第二加强筋14的一侧分布有两个铆钉3。翼板12上的铆钉3在腹板11两侧为对称分布。在腹板11的各侧的铆钉3沿翼板12的长度方向按两列分布,靠近腹板11 一列的铆钉3个数比远离腹板11 一列的铆钉3个数多。翼板12上的铆钉3按照上述方式分布,能够增强摩擦衬片2与翼板12的连接强度,防止摩擦衬片2出现翘起和掉落的问题。摩擦衬片2按翼板12的长度方向设有两块,分别为第一衬片21和第二衬片22,第一衬片21和第二衬片22之间留有间隙。在腹板11的各侧,第一衬片21与翼板12之间通过第一加强筋13与翼板12的端部之间的铆钉3、第一加强筋13与第二加强筋14之间的铆钉3以及第二加强筋14与第三加强筋15之间的两个铆钉3共七个铆钉3铆接,第二衬片22与翼板12之间由剩余的七个铆钉3铆接。本制动蹄总成的铆钉3的壁厚为1.5_,是在4MPa铆接压力的下镦铆而成,使铆钉3更加牢固可靠,铆钉3不容易松脱,铆接强度大大增加。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技术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制动蹄总成,包括制动蹄本体和摩擦衬片,制动蹄本体由拱形的腹板和翼板连接而成,腹板的两侧与翼板之间设有同等个数的加强筋,摩擦衬片与翼板通过铆钉铆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腹板的各侧,相邻两个所述加强筋之间分布有若干个所述铆钉,在所述翼板的两端与分别靠近各端的加强筋之间也分布有若干个铆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蹄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在所述腹板的两侧均设有三个且两侧的加强筋位置对齐,三个加强筋分别为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和第三加强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动蹄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第二加强筋之间分布有三个所述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动蹄总成,包括制动蹄本体和摩擦衬片,制动蹄本体由拱形的腹板和翼板连接而成,腹板的两侧与翼板之间设有同等个数的加强筋,摩擦衬片与翼板通过铆钉铆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腹板的各侧,相邻两个所述加强筋之间分布有若干个所述铆钉,在所述翼板的两端与分别靠近各端的加强筋之间也分布有若干个铆钉。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永江邹兵占秋平吴晓明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佳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