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防撞梁连接结构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06062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31 14: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防撞梁连接结构和车辆,所述车辆包括纵梁和防撞梁,该防撞梁连接结构包括可沿轴线相对滑动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用于与所述纵梁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用于与所述防撞梁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可沿轴向相对滑动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可调节整个连接结构的长度,消除装配偏差,由此,可调整防撞梁的两端与纵梁连接后位于一个平面内。(*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车辆
,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防撞梁连接结构和车辆,所述车辆包括纵梁和防撞梁,该防撞梁连接结构包括可沿轴线相对滑动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用于与所述纵梁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用于与所述防撞梁连接。本技术采用可沿轴向相对滑动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可调节整个连接结构的长度,消除装配偏差,由此,可调整防撞梁的两端与纵梁连接后位于一个平面内。【专利说明】用于车辆的防撞梁连接结构和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防撞梁连接结构和车辆。
技术介绍
防撞梁是用来减轻车辆受到震动力的一种装置,其两端连接在车体纵梁上。可以在车辆发生低速碰撞时有效吸收碰撞能量,尽可能减小撞击力对车身纵梁的损害,通过这样就发挥了它对车辆的保护作用。目前市场上车辆的防撞梁都是通过螺栓固定在车辆纵梁上,采用螺栓的连接结构在加工过程中存在公差的影响,由此会导致防撞梁产生左右偏差,进而使得防撞梁和纵梁不能安装在一个平面上。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消除防撞梁与纵梁的装配偏差。(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车辆的防撞梁连接结构,所述车辆包括纵梁和防撞梁,其包括可沿轴线相对滑动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用于与所述纵梁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用于与所述防撞梁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纵梁的端部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焊接,所述防撞梁的端部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焊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为开口方向相对设置的凹形滑块。进一步地,所述凹形滑块的壁厚为2-4cm。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内部。进一步地,当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调整到合适的位置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点焊连接。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辆,其包括上述的防撞梁连接结构。(三)有益效果上述技术方案所提供的一种用于车辆的防撞梁连接结构和车辆,采用可沿轴向相对滑动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可调节整个连接结构的长度,消除装配偏差,由此,可调整防撞梁的两端与纵梁连接后位于一个平面内。【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扣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分离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第一连接件;2、第二连接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一种用于车辆的防撞梁连接结构,车辆包括纵梁和防撞梁,该防撞梁连接结构包括可沿轴向相对滑动的第一连接件I和第二连接件2,该第一连接件I用于与纵梁连接,第二连接件2用于与防撞梁连接。本技术通过第一连接件I和第二连接件2的轴向滑动,可调节整个连接结构的长度,消除装配偏差,由此,可调整防撞梁的两端与纵梁连接后位于一个平面内。防撞梁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结构与车架两个纵梁的端部连接,优选地,纵梁的端部与第一连接件I焊接,防撞梁的端部与第二连接件2焊接。第一连接件I和第二连接件2为开口方向相对设置的凹形滑块。优选地,第一连接件I位于第二连接件2的内部,第一连接件I和第二连接件2可沿其侧壁滑动,由此,可确保直线滑动,确保对纵梁和防撞梁的平面度的精确调整。该凹形滑块的壁厚不予过厚,以能够产生碰撞变形最佳,以吸收部分的碰撞能量,其壁厚优选为2-4cm。需要指出的是,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还可以为其它形状,以可以产生轴向滑动为准。当第一连接件I和第二连接件2调整到合适的位置时,第一连接件I和第二连接件2点焊连接,当车辆发生碰撞时,第一连接件I和第二连接件2的焊点发生撕裂变形,由此将会起到吸收碰撞能量的作用。本技术的一种车辆,其包括上述的防撞梁连接结构。上述技术方案所提供的防撞梁连接结构和车辆,主要具有以下优点:采用可沿轴向相对滑动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可调节整个连接结构的长度,消除装配偏差,由此,可调整防撞梁的两端与纵梁连接后位于一个平面内;进一步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点焊连接,当车辆发生碰撞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焊点发生撕裂变形,由此将会起到吸收碰撞能量的作用。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车辆的防撞梁连接结构,所述车辆包括纵梁和防撞梁,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沿轴线相对滑动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用于与所述纵梁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用于与所述防撞梁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的端部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焊接,所述防撞梁的端部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焊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为开口方向相对设置的凹形滑块。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撞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形滑块的壁厚为2-4cm。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撞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内部。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防撞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当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调整到合适的位置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点焊连接。7.—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防撞梁连接结构。【文档编号】B60R19/24GK203611907SQ201320793918【公开日】2014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4日 【专利技术者】杨平 申请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平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