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荣新专利>正文

一种船用螺旋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84108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01 06: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船用螺旋桨,由桨叶和桨毂构成,桨叶呈B型。其特殊之处是桨叶为螺距从叶根至叶梢逐渐增加的桨叶。它能更有效地吸收主机发出的功率,增加了推进效率,提高了船舶航速等。经有关部门测试表明;本发明专利技术比现有B型螺旋桨提高效率100%以上,特别适用于小、中型高速船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船用螺旋桨,由桨叶和桨毂构成,桨叶呈B型。其特殊之处是桨叶为螺距从叶根至叶梢逐渐增加的桨叶。它能更有效地吸收主机发出的功率,增加了推进效率,提高了船舶航速等。经有关部门测试表明;本专利技术比现有B型螺旋桨提高效率100%以上,特别适用于小、中型高速船舶。【专利说明】一种船用螺旋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船用螺旋桨,特别是关于桨叶为B型的船用螺旋桨。
技术介绍
根据理论推算和实践经验,人们设计出多种类型的船用螺旋桨。如:B型、BB型、AU型、MAU型等。不同种类的船舶要求使用不同类型螺旋桨,不同类型的螺旋桨设计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对高速船舶,B型螺旋桨应用较广。B型螺旋桨桨叶呈B型,它的螺距大多采用等螺距,小部分采用从叶根至0.5R(R是从叶梢至桨毂中心线间垂直距离)处为变螺距,从0.6R处至叶梢为等螺距。上述B型螺旋桨存在问题和不足之处是:因为,伴流速度场对螺旋桨各半径处是不同的。从而对主机吸收功率是不同的,所以桨叶采用等螺距或部分等螺距,就不能更有效的吸收主机的发出功率,从而就使推进效率和航速较低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能够更有效地吸收主机发出的功率,增加推进效率,提高船舶航速的改进的桨叶为B型船用螺旋桨。为完成上述任务,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船用螺旋桨,包括桨叶和桨毂构成,所述的浆叶呈B型,所述的桨叶为螺距从叶根至叶梢逐渐增加的桨叶。本专利技术与现有的B型船有螺旋桨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实际效果:根据流体力学原理,伴流在螺旋桨各半径处产生流速不同,从桨叶叶根至叶梢,基本上呈线性增加。本专利技术的桨叶为螺距从叶根至叶梢逐渐增加,或为螺距从叶根至叶梢线性增加。桨叶螺距从叶根至叶梢增加速度与伴流从桨叶叶根至叶梢增加速度相适当。桨叶的螺距从叶根至叶梢逐渐增加。螺旋桨伴流从叶根至叶梢也逐渐增加。因而螺旋桨吸收主机功率增加,推进效率增力口,船舶航速提高等。经有关部门测试表明:本专利技术比现有B型螺旋桨提高效率10%以上。【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船用螺旋桨的主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船用螺旋桨的侧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船用螺旋桨中桨叶的伸张轮廊图。图中:1_桨毂;2-桨叶。【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2和图3所示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船用螺旋桨,包括桨叶2和桨毂I构成,所述的浆叶2呈B型,所述的桨叶2为螺距从叶根至叶梢逐渐增加的桨叶。下面结合附图和制造主机功率为58.8KW的小型木质拖网渔船用本专利技术螺旋桨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中:桨叶2和桨毂I均采用锰铁黄铜作原材料。桨毂I呈截头锥形体,桨叶2为四叶,桨叶2固定在桨毂I上。本螺旋桨直径为860毫米,后倾角为15度。螺距分布为:0.2R处为63度每晕米,0.3R处为668.6晕米,0.4R处为700.2晕米,,0.5R处为731.8 毫米,0.6R 处 763.4 毫米,0.7R 处 793.9 毫米,0.8R 处 826.6 毫米.0.9R 处 858.2 毫米。1.0R处为889.8毫米。桨叶2的螺距从叶根至叶悄是按线性增加的。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而并非限制本专利技术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中。【权利要求】1.一种船用螺旋桨,由桨叶和桨毂构成,桨叶呈B型,其特征在于:桨叶为螺距从叶根至叶梢逐渐增加的桨叶。【文档编号】B63H1/26GK103754343SQ201110460970【公开日】2014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31日 【专利技术者】杨荣新 申请人:杨荣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荣新
申请(专利权)人:杨荣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