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允进专利>正文

螺旋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8335 阅读:2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螺旋桨,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有:一推进单元、一传动单元,而该推进单元包含有:具有一第一轴孔的一轴心部以及一体成型于该轴心部外缘的若干叶片,该第一孔轴的内壁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预定长度的若干第一卡槽;该驱动单元穿置于该第一孔轴中,其具有一第二孔轴以及设于该第二孔轴内的若干第二卡槽:该传动单元嵌置于对应的一第一卡槽与一第二卡槽之间。藉此,使受一引擎所驱动的该驱动单元由该传动单元而带动该推进单元随之旋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使用方便、成本低、引擎效率高等优点(*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螺旋桨,特别是指一种适用于水上交通工作如船或艇上,并具有创新结构的螺旋桨。传统的船用螺旋桨构造,其主要包含有一呈筒状的轴心部;若干叶片以相隔适当角度的方式设于该轴心部的外缘;一筒状轴套穿置于该内轴壳之中并可与一受引擎驱动的驱动轴末端连接;一橡胶层紧密地嵌置于各该轴套外缘与轴心部内缘之间。使用时,该引擎驱动轴末端借由其末端所设的卡槽而与该轴套内缘所设的卡条啮合,并借以将其所输出的扭力经由该轴套、橡胶层而传递至该心部,以带动各该叶片急速转动,以产生推进力。该螺旋桨在使用时,沉浸于水中并外露于船体之外,因此各该叶片即难免会碰触到水中的杂物,而设置该橡胶层的主要目的即于借其弹性以稍微缓冲该冲击力,或者是借由其可于该轴心内部之内打滑的作用,以保护各该叶片。然而使用有该橡胶层的螺旋桨,均会产生若干缺失一、平衡性差,由于该橡胶层在制造时并不易使其每一部位的密度均相当平均,而其被强力压入该轴心部之内,也会造成其各部位的形变量不一致的情形,因此,将使设于其内部的该轴套轴心与该轴心部的轴心间,发生严重偏斜现象,以致无法充分发挥引擎扭力。二、使用寿命短,由于该橡胶层会自然老化,因此,即使库存于仓库中,其使用寿命亦会逐渐减短,而且,当其随螺旋桨浸泡于水中时,更会加速该老化现象。三、修护不易,由于该橡胶层损坏后仍嵌置于该轴心部之内,因此必须经由专业技师以特殊机器将其取出,而于重新嵌入一新的橡胶层时,亦必须借助物殊机具才可以完成。四、使用范围较小,由于该橡胶层所能传递或吸收的扭力均受到相当大的限制,否则即易发生打滑现象,因此,其仅能配合输出扭力较小的引擎使用。五、成本高,由于各厂牌的船、艇其驱动轴末端的尺寸并非一致,因此,即使是叶片的数目以及螺旋角度均相同的螺旋桨,制造者仍必须针对各种不同的驱动轴,而分别制备具各种不同尺寸的多种螺旋桨,且销售者亦因此而必须增加其库存量,造成其该螺旋桨制造及销售成本均难以降低的情形。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即在于针对上述缺失,提供一种无需使用橡胶层的螺旋桨。本技术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螺旋桨,其具有便于使用者自行更换的功能。本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螺旋桨,其具有可减少库存量的功能。本技术所揭示螺旋桨的另一功能为其所能传递的扭力可由使用者自行予以调整。为达成前述的目的,本技术的螺旋桨设为包含有一推进单元,其具有一轴心部以及一体成型于该轴心部外缘的若干叶片;该轴心部又包含有呈筒状的一外轴壳,一内轴壳设于该外轴壳内,其具有与该外轴壳同轴向的一第一轴孔,以及设于该第一轴孔内壁并沿其轴向延伸预定长度的若干第一卡槽,若干肋条一体成型于各该外轴壳内缘与内轴壳外缘之间;一驱动单元,穿置于该第一轴孔之中,其外缘设有沿其轴向延伸预定长度的若干第二卡槽;至少一传动单元,设于各该内轴壳与该驱动单元之间,并同时嵌置于相向的一第一卡槽与一第二卡槽之中。借此,使该传动单元可用以传递引擎的扭力,且于受到破坏时使用者也可轻易的更换新品。该螺旋桨(10)在构造上除了由于不使用橡胶层以传输其扭力,因此可产生平衡度较佳、使用寿命较长等功能之外,其使用上另有若干优点一、具有可调整输出扭力的功能,由于各该传动单元(16)的使用数量与其所能传递的扭力大小成正比,且其装配又十分方便,因此,使用者可以视其船艇的马力大小自行调整其传动单元(14)数量,借以使引擎的扭力可充分转换为推进力。二、使用成本低,当叶片(27)负载过大或触及杂物时,强度较小且价格低廉的各该传动单元(16)会首先受到破坏,使各该驱动单元(14)于推进单元(12)中产生打滑现象,借以保护造价较高的各该驱动单元(14)以及推进单元(12)。三、使用方便,由于各该传动单元(14)受到破坏时,使用者仅需将各该螺帽(19)与挡片(18)卸下,即可取出各该推进单元(12)与驱动单元(14),以便清理该传动单元(16)的残渣,而且,只需将其他的传动单元(16)重新塞入对应的各该第一、第二卡槽(24)(43)之间即可完成换装工作。四、制造、库存成本低,由于各该推进单元(12)与传动单元(14)是采用分离式设计,因此,制造者可以统一各该推进单元(12)与第一、第二卡槽(24)(43)的规格,而仅针对各厂牌船艇的驱动轴规格设计不同的传动单元(14),借此即可降低其生产该螺旋桨(10)的模型费用;且其销售者又可以因此而大幅减少其必要的库存量。五、可提高引擎效率,由于该螺旋桨(10)的内部无需设置厚度相当大的橡胶层,因此,其外、内轴壳(21)(22)间所形成的各该通孔(26),即可供为引擎汽缸所排出的废汽顺利通过,而使引擎的运转更为滑顺。另外,本使用新型所揭的该推进单元(12)上的肋条(25)其断面形状并不受限制,而可设计成平板状,但如图3中所示的s型则为一较佳的设计,借该形状将可提高其吸收冲击力的缓冲功能,以保护各该外轴壳(21)或叶片(27)。然该缓冲作用的产生亦不限为呈S型才可达成,请参阅图4所示,将各该肋条(25)设为由该内轴壳(22)外缘沿切线方向延伸而出,并弯曲成弧形,其亦可达成类似的功效。请配合图5,本技术中驱动单元(14)的外径可设为较该第一轴孔(23)的内径稍小,使该驱动单元(14)穿置于该内轴壳(22)之内后,其外缘会与该第一轴孔(23)的内壁面间形成一环状的间隙(44),但借由以对相称于其轴心的方式设置的各该传动单元(16),仍可使该驱动单元(14)恰位于该第一轴孔(23)的中央部位,而且,由于各该传动单元(16)分别以其两侧嵌置于对应的各该第一、第二卡槽(24)(43)之中时,会有一部分是对应于该间隙(44)处,因此,当该螺旋桨(10)受到冲击而各该传动单元(16)尚未受到破坏时,各该传动单元(16)仍可提供相当程度的缓冲作用,且尤其是各该传动单元(16)是以塑料材料制成时,其效果将更为显著。兹举一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下,其中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一)使用于一船用引擎上时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一)沿其轴向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一)沿图2中3-3方向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二)沿图2中3-3方向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三)沿图2中3-3方向的剖视图。首先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所揭螺旋桨(10)主要包含有一推进单元(12)、一驱动单元(14)以及介该二者间的若干传动单元(16)。该推进单元(12),具有一轴心部(20)以及一体成型于其外缘并间隔相同角度的四个螺旋形叶片(27)。其中该轴心部(20)具有可供各该叶片(27)设于其外缘的一筒状外轴壳(21);一内轴壳(22)亦呈筒状并设于该外轴壳(21)内部,其具有与该外轴壳(21)同轴的一第一轴孔(23),并于该第一轴孔(23)的内壁面上设有沿其轴向延伸适当长度且间隔相同角度的八个第一卡槽(24),另外,该内轴壳(22)的外缘与该外轴壳(21)的内缘间,以一体成型方式设有间隔相同角度的四个肋条(25),而于其间形成分别贯通该轴心部(20)前后端的四个通孔(26)。该驱动单元(14),略呈管状而具有一第二轴孔(40)以及适当壁厚,并可穿置于该内轴壳(22)之中,其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螺旋桨,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有:一推进单元,其具有一轴心部以及一体成型于轴心部外缘的若干叶片;该轴心部又包含有:呈筒状的一外轴壳,一内轴壳设于该轴壳内,其具有与该外轴壳同轴的一第一轴孔,以及设于该第一轴孔内壁并沿其轴向延伸预定长度的若 干第一卡槽,若干肋条一体成型于各该外轴壳内缘与内轴壳外缘之间;一驱动单元,穿置于该第一轴孔之中,其外缘设有沿其轴向延伸预定长度的若干第二卡槽;至少一传动单元,设于各该内轴壳与该驱动单元之间,并同时嵌置于相向的一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之中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允进
申请(专利权)人:林允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