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允进专利>正文

螺旋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8764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螺旋桨,其包含有:一推进单元;一驱动单元;以及介于各推进单元与驱动单元间的若干个传动单元,且各推进单元与驱动单元其相邻处各设有多数个第一、第二卡槽以供各传动单元可嵌置于两两相对的各第一、第二卡槽间,各该传动单元呈管状,并沿一轴向延伸预定长度,且其于承受到垂直于其轴向的一挤压力量时,可对应产生预定的收缩或被压溃的形变,借以吸收及缓冲该力量。(*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螺旋桨,特别是指一种更具安全性以及实用价值的改良型螺旋桨。按传统螺旋桨如美国第4566855号专利所揭者,其主要是由一其外缘上设有若干螺旋叶片的推进单元、一可受引擎所带动而旋转的驱动单元,以及介于各该驱动单元与推进单元间的一橡胶制套筒(sleeve)所组成,其中各该推进单元、套筒与驱动单元相邻接的部位,各设有若干长条状的凸起或卡槽,借以使该引擎所输出的扭力可经由各该驱动单元与套筒,而迫使该推进单元转动,并以其上的各该螺旋叶片推拨水流,以推动设有该螺旋桨的船体前进。该套筒由于略具弹性,因此,当该螺旋桨碰触到漂浮于水中的杂物时,其可借以吸收掉一部分的撞击瞬间所产生的冲击力,以避免该螺旋叶片或与引擎驱动轴受到破坏,至于其缺点则在于该橡胶套筒价格相当昂贵,而且,制造上难以维持良好的品质,亦即当其硬度过低时,将容易于各该推进单元与驱动单元之间打滑,而无法带动该推进单元转动,而当其硬度过高时,则其缓冲能力将大为降低,而使螺旋桨及引擎驱动轴易致损坏。美国第4826404号专利提供了另一种螺旋桨,其是将各该推进单元以及驱动单元对应的内、外缘上,分别设置多数个半圆柱形凹槽,再以相等数量的杆状弹性件穿置于两两相对的各该凹槽中,各该弹性件除可籍以缓冲使该螺旋桨撞到水中杂物瞬间所产生的冲击力,且于必要时可以被破坏,以使各该推进单元与驱动单元间形成打滑现象,借以保护螺旋叶片及引擎。但,由于一般的船舶使用者,未必均具有换装螺旋桨的技术,因此,当该杆状弹性件受到破坏后,失去动力的该船舶可能只好在外海上漂流,而无法回到岸边接受技术人员的修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即在于针对上述情况,提供一种具有传动单元的改良型螺旋桨,其传动单元在该螺旋桨旋转状态下触及硬物的瞬间,可用以吸收或缓冲其冲击力,以保护该螺旋桨上的叶片,且在该冲击过程之后仍可用以继续传递引擎动力。本技术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螺旋桨,其用以传递引擎动力的传动单元,是以产生形变的方式吸收该螺旋桨于撞及硬物时所产生的冲击力。为达成前述的目的,本技术的螺旋桨是设为包含有具若干螺旋叶片的一推进单元;可用以与引擎驱动轴连接并穿套于该推进单元内的一驱动单元;以及介于各该推进单元与驱动单元相邻的内、外缘上分别设有可相对以及可供该传动单元置于其中的若干卡槽,籍以使该传动单元可将引擎所输出的扭力由驱动单元传递至该推进单元;其中各该传动单元呈沿一轴向延伸预定长度的管状,以使其于受到挤压时,可籍由产生形变以吸收该冲击力;其中该传动单元是以长条形材料制成,且该长条形材料是依一预定的螺距并沿一轴向螺旋延伸预定长度,而使该传动单元成为管状;其中该驱动单元的外径小于该第一轴孔的内径,而使该驱动单元的外缘与该第一轴孔的内壁间形成一环状的间隙;其进一步包含有至少一支撑单元,该支撑单元呈具有预定长度的杆状,并穿置于对应的该传动单元内。兹举二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下,其中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使用于一船用引擎上时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沿其轴向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沿图3中4-4方向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其传动单元受挤压而产生变形时沿其轴向的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沿相同于图5方向的剖视图。首先请参阅图1至图5,本技术所揭螺旋桨10主要包含有一推进单元12、一驱动单元14以及介于该二者间的若干传动单元16。该推进单元12,具有一轴心部20以及一体成型于其外缘并间隔相同角度的三个螺旋形叶片26。其中该轴心部20具有可供各该叶片26设于其外缘的一筒状外轴毂21;一内轴毂22亦呈筒状并设于该外轴毂21内部,其具有与该外轴毂21同轴的一第一轴孔23,并于该第一轴孔23的内壁面上设有沿其轴向延伸适当长度且间隔相同角度的八个第一卡槽24,另外,该内轴毂22的外缘与该外轴毂21的内缘间,以一体成型方式设有间隔相同角度的三个肋条25。该驱动单元14,是穿置于该内轴毂22之中,而略呈管状并具有一第二轴孔40以及适当壁厚,该第二轴孔40的内壁面凸设有沿其轴向延伸适当长度的数个齿条42,而外缘则凹设有沿其轴向由后朝前延伸适当长度的八个第二卡槽44,各该第二卡槽44可分别与各该第一卡槽24相向,且其断面形状与各该第一卡槽24的断面形状相同,并可设为呈半圆形、弧形或矩形。各该传动单元16,是呈管状,其可以具适当硬度与可延展性的金属材料以一体成型方式制成,且该管状的传动单元16沿其轴向的断面形状是呈圆形;另一较佳的设计,是将该金属材料先制成长条状后,再使其依一相当小的螺距并沿一轴向以螺旋方式延伸适当的长度而成为该传动单元16,且使其亦呈管状,至于该长条状金属材料的断面形状则可为圆形或矩形。使用时,是使该驱动单元14套设于受一引擎(图中未示)所驱动而转动的一驱动轴17末端,然后再将该推进单元14的内轴毂22套设于该驱动单元14外,接着在将四个传动单元16分别嵌置于对应的四个第一、第二卡槽24、44之间,再以一挡片18抵住各该内轴毂22与传动单元16的后端,并以锁固于该驱动轴17末端的一螺帽15予以固定。藉此,使该驱动轴17带动该驱动单元14做高速旋转时,可同时经由各该传动单元16以迫使该推进单元12随之转动,而于水中产生一推动船体前进的力。请配合参阅图5,当该螺旋桨10的叶片26于水中运转并撞及硬物的瞬间,其所产生的冲击力将迫使邻接的该内轴毂22内缘与该驱动单元14外缘间,对各该传动单元16产生一剪刀,并将其予以压溃,而各该传动单元16由于是呈管状,因此其被压溃的同时,将吸收掉大部分的该冲击力,而可藉以达成保护各该叶片26与驱动轴17使不被破坏的效果。该传动单元16使用上的主要优点为,由于其分别具有适当的可延展性,因此,当其受到强大的剪应力时,将仅会被压溃变形,并不会立即被剪断,而且,于该冲击过程中即使各该第一、第二卡槽24、44间原本相对的位置,会因此而略为错开,惟变形后的各该传动单元16仍嵌置于对应的各该第一、第二卡槽14、44中,是以各该推进单元12与驱动单元14间将可维持其既有的可传递动力的状态,而不会产生打滑现象,因此,该引擎即可将该船舶以较慢的速度驶回港口或岸边。另外,当该传动单元16是呈螺旋管状,并承受到垂直于其轴向的挤压时,其变形方式是先略为缩减其直径,且一但该挤压力量较小而不足以使其产生永久变形时,则该传动单元16于该挤压过程之后,将可立即回复原状,借由此一效果良好的缓冲特性,将使该螺旋桨10遭受到破坏的可能性大为降低,从而可以增加其使用寿命。在使用上,由于各该推进单元12与驱动单元14是恒处于相互穿套的状态,而为便于使用者将各该传动单元16嵌入对应的各该第一、第二卡槽24、44之中,因此,当本技术的该传动单元16是呈螺旋状时,其内部可再穿置一外径较小的杆状支撑单元19于其中,藉以使各该传动单元16不致过于柔软而难以嵌入各该第一、第二卡槽24、44间。请再参阅图6,本技术中该驱动单元14的外径可设为较该第一轴孔23的内径稍小,使该驱动单元14穿置于该内轴毂22之内后,其外缘会与该第一轴孔23的内壁面间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螺旋桨,包含有: 一推进单元,其具有一轴心部以及一体成型于该轴心部外缘的若干螺旋叶片;该轴心部又包含有:呈筒状的一外轴毂;一内轴毂设于该外轴毂内,并具有与该外轴毂同轴的一第一轴孔,以及设于该第一轴孔内壁并沿其轴向延伸预定长度的若干第一卡槽;若干肋条一体成型于各该外轴毂内缘与内轴毂外缘之间; 一驱动单元,穿置于该第一轴孔之中,其外缘设有沿其轴向延伸预定长度的若干第二卡槽; 至少一传动单元,设于各该内轴毂与该驱动单元之间,并同时嵌置于对应的一第一卡槽与一第二卡槽之中; 其特征在于: 该传动单元是呈管状,并沿一轴向延伸预定长度,且其于承受到垂直于其轴向的一挤压力量时,可对应产生预定的形变,藉以吸收及缓冲该力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允进
申请(专利权)人:林允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