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鉴别紫萁贯众的特异性引物、其试剂盒及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33031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17 21:41
用于鉴别紫萁贯众的特异性引物,其特征在于,其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1?2所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鉴别紫萁贯众的特异性引物、其试剂盒及应用。所述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1-2所示。本专利技术为紫萁贯众的药材鉴别提供了分子鉴定依据,可从多种药材中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紫萁贯众。该方法构建的检测试剂盒操作简便,特异性好,灵敏度高,可实现对紫萁贯众的茎、叶或植物其它部位以及药材的检测,适于广泛的推广应用。【专利说明】一种鉴别紫萁贯众的特异性引物、其试剂盒及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分子生物学检测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鉴别紫萁贯众的特异性引物、其试剂盒及应用。
技术介绍
紫萁贯众,2010版药典新增品种,《中华本草》中指出早在《尔雅》《后汉书》等著名典籍中就已有记载。又名大贯众(《山东中草药手册》)等,性苦,微寒,有小毒;归肺、胃、肝经,具有清热解毒、止血、杀虫等功效。《中国药典》(2010版)收载的紫萁贯众为紫萁科植物紫萁(Osmunda japonica Thunb.)的干燥根莖和叶柄残基。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表明,紫萁根状茎中的多糖成分具有一定广谱的抑菌作用和驱虫作用;含有的留体类化合物有明显的抗病毒活性;含有的蜕皮留酮、紫萁酮等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紫萁的生品和炭品都有一定的凝血作用;以及其他改善记忆、抗癌、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作用。紫萁贯众经常作为贯众的一种主要商品流通品种,随着2010版药典的单独收载,在使用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其与贯众类药材的混淆问题。传统的鉴别方法如薄层鉴别、显微鉴别、化学成分鉴别等,以及药典上给出的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的检查标准都可以对紫萁进行鉴别,但都不能很准确的鉴别紫萁贯众,特别是紫萁贯众伪品较多,如贯众、荚果蕨、铁线蕨等,增加了鉴别的难度。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分子标记技术成为鉴别植物的热门生物技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随机扩增多态DNA (RAPD)、ISSR标记、AFLP技术等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但存在成本及操作难易度问题,以及灵敏性和特异性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快速、准确地鉴别紫萁贯众的特异性引物及含有该引物的试剂盒。本专利技术另一目的是提供采用上述特异性引物PCR检测紫萁贯众的方法。本专利技术又一目的是提供上述引物或试剂盒在鉴别紫萁贯众中的应用。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紫萁贯众(Osmunda rhizoma)的PCR检测特异性引物,其包括上游引物F: 5 ’ -TAGAATTAGTGTCAGTAGGAT-3,和下游引物R: 5 ’ -GAAAATCAGAGAGACCCTAA-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含有上述PCR引物的用于检测紫萁贯众的试剂盒。所述试剂盒中还包括dNTPs、Taq DNA聚合酶、Mg2+、PCR反应缓冲液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所述试剂盒还包括标准阳性模板。本专利技术还提供所述试剂盒在检测紫萁贯众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进一步 提供采用上述特异性引物PCR检测紫萁贯众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I)提取样品中的DNA ; 2 )以步骤I)中提取的DNA为模板,使用上述引物F和R,进行PCR扩增反应;3)分析PCR产物,即对上述扩增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根据电泳检测结果判定样品中是否含有紫萁贯众。其中,PCR反应体系以26 μ I计为:【权利要求】1.用于鉴别紫萁贯众的特异性引物,其特征在于,其核苷酸序列如SEQID N0.1-2所2.含有权利要求1所述引物的试剂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dNTPs、TaqDNA聚合酶、Mg2+、PCR反应缓冲液中的一种或几种。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标准阳性模板。5.权利要求1所述引物或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试剂盒在鉴别紫萁贯众中的应用。6.一种鉴别紫萁贯众的方法,包括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引物进行PCR扩增的步骤。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CR扩增的体系以26μ1计为:模板DNA 2μ I ;2.5Μ dNTPs 2 μ I ;2.5Μ 引物各 I μ I ;5U/1 Taq DNA 聚合酶 0.2 μ I ;10XPCR 反应缓冲液 2.5 μ I ;25mmol/L Mg2+2 μ I ;ddH20 补足至 26 μ L.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CR扩增的体系进一步包括Dye染料2μ 1,ddH20 补足至 26 μ I。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CR扩增的条件为:94°C30s, 46°Clmin,72°C Imin0【文档编号】C12N15/11GK103725770SQ201210391751【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5日 【专利技术者】陈士林, 黄林芳, 郑司浩, 杨大坚, 徐宏喜, 卞兆祥, 陈新滋 申请人: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香港浸会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用于鉴别紫萁贯众的特异性引物,其特征在于,其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1?2所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士林黄林芳郑司浩杨大坚徐宏喜卞兆祥陈新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香港浸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