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车辆电脑检测系统的配置构造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9854704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2 18:02
一种二轮车辆电脑检测系统的配置构造,其中电脑检测系统包含电子控制单元、检测接头以及连接电子控制单元与检测接头的检测线,二轮车辆具有坐垫、在坐垫前方的前车壳、坐垫下方的后车壳,在前车壳内设有一容置空间,容置空间设有一开设于前车壳壳体上的开口,检测接头与检测线设置在容置空间内。(*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二轮车辆电脑检测系统的配置构造,其中电脑检测系统包含电子控制单元、检测接头以及连接电子控制单元与检测接头的检测线,二轮车辆具有坐垫、在坐垫前方的前车壳、坐垫下方的后车壳,在前车壳内设有一容置空间,容置空间设有一开设于前车壳壳体上的开口,检测接头与检测线设置在容置空间内。【专利说明】二轮车辆电脑检测系统的配置构造
本技术为一种应用在二轮车辆的电脑检测系统的配置构造,特别是关于一种设置在二轮车辆前车壳的电脑检测系统的配置构造。
技术介绍
现代摩托车多已采用喷射引擎系统,喷射系统主要有ECU、感知器制动器等部分,感知器搜集摩托车重要数据并提供讯号给ECU (电子控制单元,俗称小型电脑),ECU根据讯号而判断、计算,有效精准的传达给制动器(燃油泵浦、喷油嘴系统总成、空气喷嘴、全晶式点火线圈、电子式机油泵浦、怠速空气旁通阀),而达到精确控制引擎的喷油与点火。因此,一般ECU会连接检测元件以输出ECU数据及故障码,使用者再以诊断工具透过一通讯协定介面连接该检测元件以读取ECU数据及故障码,供维修使用。如图1所示,一般二轮车辆10的E⑶及电池通常设置在后轮的坐垫下的后置物箱附近,也因此,E⑶的检测元件11也通常在后置物箱内或后置物箱附近找一维修口 12而附设于该处,也因此在使用检测元件时,必需开启坐垫,甚至要取出后置物箱之后,才能找到维修口,在打开维修口后,才能拉出检测元件(检测接头),这样的设计在例行维修上十分不便与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在前车壳提供一容置空间,以设置连通电子控制单元的检测接头及检测线,俾能直接由该前车壳的容置空间内拉出检测接头及检测线以与诊断工具连线,进行电子控制单元诊断作业。为达成前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二轮车辆电脑检测系统的配置构造,电脑检测系统包含电子控制单元、检测接头与分别连接电子控制单元与检测接头的检测线,该二轮车辆具有坐垫及在坐垫前方的前车壳,前车壳内设有容置空间,容置空间设有一开设于前车壳壳体上的开口,其中该检测接头及该检测线设置在该容置空间内,该容置空间内设有固定装置以固持该检测接头。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该电子控制单元设置于该后车壳内。另外,该检测接头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时,连接该检测接头的该检测线系由该容置空间延伸配置到该前车壳内。当然,前述实施例中可更包含一覆盖开口而遮盖容置空间的盖板。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容置空间内设有固定装置以固持该检测元件。该固定装置包含有座体,该座体上设有一弹性件,该弹性件设有一弹性件孔,该检测接头系由该前车壳内穿过该孔而进入该容置空间内,该座体上更设有一扣件,以扣合该检测接头。座体上更设有扣件,以扣合检测接头。容置空间的开口系设于前车壳的遮膝罩上。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该二轮车辆为一电动车,该电动车具有一用以对其电池模组充电的充电接头,容置空间内更设置有一充电接头容置室。本技术的功效在于,本技术的检测线、检测接头系设置在前车壳的容置空间内,可直接与诊断工具连线,不再需要打开坐垫或后车壳的维修口找寻检测接头。本技术另一实施例可进一步地将检测接头扣在容置空间内,易于取放,且不易脱落。【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绘示习知技术的二轮车的电脑检测系统维修口立体图。图2绘示本技术的二轮车及电脑检测系统的实施例的侧视图。图3绘示本技术的前车壳上的容置空间及设置在容置空间内的检测线、检测接头的立体分解图。图4绘示图3的本技术于容置空间内固定该检测接头的立体组合图。图5绘示图4的本技术以盖板遮盖该开口的立体组合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上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及功效更易了解,特于下文以实施例并配合【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如下,其所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在该等图示中仅标示与本技术有关的元件,且所显示的元件并非以实施时的数目、形状、尺寸比例等加以绘制,其实际实施时的规格尺寸实为一种选择性的设计,且其元件布局形态有可能更为复杂。另外,本说明书所引用的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系以摩托车使用时的使用者骑乘时的空间相对方位而定义。请参阅图2所绘示的二轮车及电脑检测系统的实施例的侧视图。本实施例的二轮车辆电脑检测系统的配置构造中所指的电脑检测系统30系包含电子控制单元(ECU)31、电性连接该电子控制单元31的检测线32及与检测线32相连接的检测接头33。上述的该二轮车20具有坐垫21、在该坐垫21前侧包覆车架201的前车壳22以及在坐垫21下方包覆车架201的后车壳23,在该前车壳22的包覆空间内设有一容置空间24,该容置空间24设有一开设在该前车壳22壳体上的开口 222 (较佳者,该容置空间24的开口 222系设于前车壳22的遮膝罩221上),该检测接头33及检测线32系设置在该容置空间24内。续请同时参照图3?图5所示。在上述一实施例态样中,该电子控制单元31系设置于该后车壳23的包覆空间内。在上述一实施例态样中,在开口 222外,可更包含一盖板223,以覆盖该开口 222而遮盖该容置空间24,当然,该盖板223可以使用一扣具或锁具(图中未示)扣锁在前车壳22或遮膝罩221上,以保护该检测线32及检测接头33,使之不外露。在一实施例态样中,该检测接头33系设置于该容置空间24内,且连接该检测接头33的该检测线32系由该容置空间24延伸配置到该前车壳22内,并延伸到后车壳23内而连接电子控制单元31。其具体作法可以是,该容置空间24内设有固定装置25以固持该检测接头33。而该固定装置25系可包含有座体251 (较佳者,该固定装置25的座体251系一体成形于该遮膝罩221上)。上述该座体251上开设一透孔2511及一扣件孔2512,该透孔2511上嵌设有一弹性件26 ;该扣件孔2512上嵌设一扣件27。该弹性件26设有一弹性孔261,该检测接头33系由该前车壳22包覆的空间内部穿过该弹性孔261而进入该容置空间24内,并可由扣件27扣合而固定该检测接头33。如图4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前述的二轮车辆20系为一电动车,该电动车具有电池模组(未图示),该电池模组连接一用以对其充电的充电接头40,该容置空间内更设置有一容置该充电接头40的充电接头容置室252,即可在需要对该电动车充电时,开启盖板并拉出该充电接头连接充电插座。当然,为提高防水性,该检测接头33可另外再罩有一防水盖34 (要与检测接头33连线时要拔除防水盖34)。采用上述实施方式后具有下列特点:本技术的检测线、检测接头等检测元件系设置在前车壳的容置空间内,其可直接(或打开盖板后)就可见到检测接头,方便与诊断工具连线,不再需要打开坐垫或后车壳的维修口找寻检测元件。再者,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系可进一步地将检测接头扣在容置空间内,易于取放,且不易脱落。综上所述,藉由的功效,前述采用的技术手段的实施方式或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技术专利实施的范围。即凡与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文义相符,或依本技术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为本技术专利范围所涵盖。附图标记列表10 二轮车辆11 检测元件12 维修口20 二轮车辆201 车架21 坐垫22 前车壳221 遮膝罩222 开 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二轮车辆电脑检测系统的配置构造,该电脑检测系统包含电子控制单元、检测接头及分别连接该电子控制单元与该检测接头的检测线,该二轮车辆具有坐垫及在坐垫前方的前车壳,该前车壳内设有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设有一开设于该前车壳壳体上的开口,其特征在于:该检测接头及该检测线设置在该容置空间内,该容置空间内设有固定装置以固持该检测接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泰源李育儒许永昌
申请(专利权)人: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