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门锁和车门防撞支撑件的车辆车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19636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30 11: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车门(1),所述车门具有门锁(10)和车门防撞支撑件(4),所述车门防撞支撑件在一端在门铰链侧(1a)的车门(1)门框(2)端面处与门框连接而在另一端在门锁侧的车门(1)门框(2)端面(1b)处与所述门框连接。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车辆的门锁(10)以沿车辆横向方向(y方向)与车门防撞支撑件(4)对齐的方式布置在门框(2)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门锁和车门防撞支撑件的车辆车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车门,其具有门锁和车门防撞支撑件,所述车门防撞支撑件在一端在门铰链侧的端面上与门框连接且在另一端在门锁侧的车门门框端面上与门框连接。
技术介绍
由DE10126218A1已知了一种此类形成的车门,其具有沿车辆纵向安装的车门防撞支撑件,该车门防撞支撑件同时还用作车门嵌入部件——如车窗玻璃升降器、门锁、车窗玻璃升降器减速电机等——的支架。利用这种车门防撞支撑件实现了车门沿车辆横向的刚性的提高,从而由此在侧面碰撞时增强对乘客的保护使之不受伤害。DE10126218A1还描述了具有至少一个车门防撞支撑件的车门,该车门防撞支撑件在铰链侧与门铰链连接且在门锁侧与车门的侧壁连接。此外,由DE10315565A1已知了一种具有加固元件的车辆车门,该加固元件在止挡侧与传力铰链(Kraftgelenk)连接且在车锁侧与耦合元件连接。该耦合元件用于车门与车辆B柱的可拆松的连接,而车门利用传力铰链在止挡侧铰接在那里的门柱上。借助于加固元件把力从门柱通过传力铰链和传力门锁传导至车门中,由此增大了车身的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述类型的车门,该车门使得车身的刚性增强且同时使得在侧面碰撞时的碰撞特性得以改进。用于车辆的这种车门具有门锁和车门防撞支撑件,所述车门防撞支撑件在一端在门铰链侧的车门门框端面处与门框连接而在另一端在门锁侧的车门门框端面处与所述门框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这种车门的突出之处在于,车辆的门锁以沿车辆横向方向(y方向)与车门防撞支撑件对齐/对准的方式布置在门框中。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门中,侧面防撞支撑件通过门锁与车辆的车身结构沿横向方向——即车辆的y方向——耦联,从而由此一方面提高了车身的刚度,另一方面实现了在正撞和侧碰方面的改进,因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门此时额外地作为通入车身中的负荷路径起作用,该负荷路径通过侧面防撞支撑件和车锁形成。因此,在该专利技术中车锁不仅用于关闭或闭锁车门,而且还有助于增强扭转刚度以及进而用于改善车辆的碰撞性能。优选地当然在提高刚度和改进碰撞性能方面特别有利的是,门锁布置于在门锁侧的、车门防撞支撑件与门框的连接区域中。因此,车门防撞支撑件的与门框连接的端部沿车辆的横向,即沿y方向精确地与门锁对齐。在本专利技术的一有利的改进方案中,车门防撞支撑件以一端部在门锁侧的端面处与车辆的门槛相邻地同门框连接。这是特别有利的,因为门框的该区域尤其受到碰撞威胁,且在该区域中由于车门防撞支撑件的连接以及进而车锁的连接而形成的负荷路径起到特别大的作用。车门防撞支撑件准确地连接在此处同样十分显著地有利于提高车身的扭转刚度。根据一改进方案,车门防撞支撑件优选在门框的平面上沿对角线延伸,使得车门防撞支撑件的一个端部在门锁侧的端面处与车辆门槛相邻地同门框连接,即与作为连接区域的、门框的角部区域相连接。通过车门防撞支撑件在车门的平面上的对角线状的布置实现了车门的高刚度、并进而实现了车身整体的高刚度,其中保持了在门槛区域中的负荷路径连接的优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设计方案,车门防撞支撑件有利地设计为优选具有矩形横截面的扁状支撑件,例如型材或者带倒角的板材,从而其扁状支撑件平面与门平面平行地延伸。也可以使用管状的车门防撞支撑件。如果根据一改进方案把车门防撞支撑件设计为U形的且以其U形与门平面垂直的方式与门框连接,实现了更高的刚度。车门刚度及车身刚度的进一步提高以如下方式实现:车门防撞支撑件在其车锁侧的端部处通过一加固部件与门锁连接。如果门锁布置在与门框连接的模块支架——该模块支架通常具有比车门的门框更低的刚度——上,这是尤其有利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特别有利的改进方案,设有一沿车辆的纵向方向延伸的车门加固元件,所述车门加固元件使门框的铰链侧端面与车锁侧端面相连接,使得车门加固元件的车锁侧端部与耦合元件机械连接,所述耦合元件设计用于与相邻的车身立柱以可拆松方式连接。因此,当车门关闭时产生另一负荷路径,从而总体上既显著改进了车身刚度,又改善了在正撞和侧撞方面的碰撞性能。在此车门加固元件基本上沿x方向——即沿车辆纵向方向——在车门的车门框架(Tuerrahmen)的上部区域中延伸。由于门锁被移到了车门防撞支撑件与门框的连接点的区域中,所以根据本专利技术提出,车门的门外部把手和门内部把手通过耦合元件与门锁连接以操纵门锁。相应地,根据一改进方案,布置在门把手的区域中的、设计为具有用于插入匹配的钥匙的锁孔的锁芯通过耦合元件与车锁连接,从而借助于插入锁孔的钥匙保证对车门的闭锁和解锁。附图说明下面根据实施例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附图示出: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门的透视图,该车门具有车门防撞支撑件和错开的门锁,图2示出了对应于图1的车门的透视图,该车门具有加固元件和与加固元件耦联的耦合元件,图3示出了在图1和2中示出的车门的门锁的区域中B柱的一部分的透视图,以及图4示出了根据图2的车门的内侧的透视图,该车门具有嵌入的门锁、耦合元件和门内部把手和门外部把手。具体实施方式从外部看,图1和2中示出的作为机动车的敞篷轿车/软篷轿车的车门1的结构包括:框架状和盆状的门框2,下文中称为外部的门内件;同样为盆状的内部的门内件3,其具有缺口,该内部的门内件在边缘侧与外部的门内件2的内部环绕的边缘连接且用作用于车门1的功能部件的模块支架。附图标记2a表示车门1或外部的门内件2的铰链侧或者说止挡侧的端面,该端面通过铰链(未示出)与机动车的A柱以能摆动的方式铰接。对置的端面2b是车门1或外部的门内件2的车锁侧端面。向外通过外板(未示出)而向内通过车门装饰板(未示出)使车门1完备,从而在外部的门内件2和内部的门内件3的区域中形成用于接纳功能部件和窗玻璃(未示出)的车门框架,其中窗玻璃延伸超过外部的门内件2的上边缘2c。外部的门内件2的下边缘2d位于车辆的门槛的区域中。在外部的门内件2上布置有对角地在其门平面上延伸的车门防撞支撑件4,从而车门防撞支撑件4的一端部4a连接在外部的门内件2的止挡侧端面2a与上部边缘2c之间的角部中,而另一端部沿对角线对置地在作为连接区域的、由车锁侧的端面2b和下边缘2d形成的角部6中与外部的门内件2连接。该车门防撞支撑件4可以根据图1和图2的图示实现为具有矩形横截面的扁状支撑件,其中扁状支撑件平面处在门平面中。车门防撞支撑件4的管状设计方案以及U形型材的使用都是可行的。U形车门防撞支撑件4以其U形形状与门平面垂直地方式安装在外部的门内件2上。这种以对角线方式在外部的门内件2上延伸的车门防撞支撑件4使车门1的碰撞性能得到改进。根据图2的车门1与根据图1的车门的区别在于,额外地在外部的门内件2的上部区域中设置了沿车辆纵向、即沿x方向连接两个端面2a和2b的车门加固元件5,该车门加固元件5是U形型材。该车门加固元件5的一个端部5a连接在外部的门内件2的铰链侧的端面2a的上部区域中,而另一个端部5b与车锁侧的端面1b连接且同时终止在耦合元件13中,该耦合元件在关闭状态中与布置在相邻的B柱7上的保持钳口12耦联,从而通过车门加固元件5经耦合元件13和保持钳口12形成一负荷路径,由此一方面增强了车门1的刚性,另一方面由于经耦合元件13和保持钳口12与车辆车身的力耦合也改进了车辆车身的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具有门锁和车门防撞支撑件的车辆车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车辆的车门(1),所述车门具有门锁(10)和车门防撞支撑件(4),所述车门防撞支撑件在一端在车门(1)门框(2)的门铰链侧(1a)端面处与门框连接而在另一端在车门(1)门框(2)的门锁侧的端面(1b)处与所述门框连接,其特征在于,车辆的门锁(10)以沿车辆横向方向(y方向)与车门防撞支撑件(4)对齐的方式布置在门框(2)中。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9.11 DE 102012017865.41.一种用于车辆的车门(1),所述车门具有门锁(10)和横向的车门防撞支撑件(4),所述车门防撞支撑件在一端在车门(1)门框(2)的门铰链侧端面(2a)处与门框连接而在另一端在车门(1)门框(2)的门锁侧的端面(2b)处与所述门框连接,其特征在于,车辆的门锁(10)以沿车辆横向方向与车门防撞支撑件(4)对齐的方式布置在门框(2)中,车门防撞支撑件(4)以一端部(4b)在门锁侧的端面(2b)处与车辆的门槛(20)相邻地同门框(2)连接,因而车门防撞支撑件(4)的在门铰链侧端面(2a)处的端部(4a)高于车门防撞支撑件(4)在门锁侧的端部(4b)。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1),其特征在于,门锁(10)布置在车门防撞支撑件(4)与门框(2)在门锁侧的连接区域(6)中。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门(1),其特征在于,车门防撞支撑件(4)在门框(2)的平面上沿对角线延伸,其中车门防撞支撑件的一个端部(4b)在门锁侧的端面(2b)处与车辆的门槛(20)相邻地同门框(2)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门(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肖赫P·哈芬纳
申请(专利权)人:奥迪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