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09121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24 14:20
使由各中央侧主槽(22A)划分出的中央环岸部(23A)的接地面相对于整个胎面部的基准轮廓线R,向轮胎直径方向外侧突出,同时将其最大突出量PA设定在中央环岸部(23A)的轮胎宽度方向尺寸WLA的1.0[%]以上2.5[%]以下的范围内,并且使由中央侧主槽(22A)和胎肩侧主槽(22B)划分出的中间环岸部(23B)的接地面相对于基准轮廓线(R),向轮胎直径方向外侧突出,同时将其最大突出量(PB)设定在中间环岸部(23B)的轮胎宽度方向尺寸(WLB)的0.7[%]以上2.0[%]以下的范围内,并且使中央环岸部(23A)的最大突出量(PA)大于中间环岸部(23B)的最大突出量(PB)。提供一种能够在整个轮胎宽度方向上改善胎面部的接地性,并且改善驾驶稳定性的充气轮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气轮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气轮胎,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改善驾驶稳定性的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改善在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的方法,有一种是增大胎面部的环岸部宽度来确保胎面的刚性。但是,此种情况下,在环岸部的宽度方向中心处接地区域,环岸部的在轮胎周向上的接地长度会变短,其端部会向内侧凹下,使接地性变差。因此,可能会对在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造成不良影响。以往,例如专利文献1记载的充气轮胎中,为了确保直行稳定性,在胎面部通过向轮胎周向延伸的主槽划分出环岸部,并在轮胎宽度方向剖面内,将环岸部的接地面形成为向轮胎直径方向外侧突出的曲线形状,同时使该接地面的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胎面踏面轮廓线最接近的顶部相对于环岸部的宽度中心,向环岸部的一侧边缘侧在环岸部宽度的0.1~0.4倍的范围内偏离。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2-29216号公报专利技术概要专利技术拟解决的问题如上所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充气轮胎中,虽然通过将环岸部形成为向轮胎直径方向外侧突出的曲线形状,环岸部的接地性趋向于得到改善,但要想在整个轮胎宽度方向上改善胎面部的接地性,必须要考虑环岸部的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位臵,优化接地面。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问题开发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能够在整个轮胎宽度方向上改善胎面部的接地性,并且改善驾驶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课题并达成所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在胎面部的胎面上,在轮胎赤道的轮胎宽度方向两侧各设有2条向轮胎周向延伸的主槽,并设有由所述主槽划分而成的向轮胎周向延伸的5个环岸部,其特征在于,将位于轮胎赤道线附近的2条中央侧主槽的轮胎宽度方向中心配臵在从轮胎赤道线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偏离接地宽度的10[%]以上18[%]以下的范围内,并且将位于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2条胎肩侧主槽的轮胎宽度方向中心配臵在从轮胎赤道线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偏离接地宽度的25[%]以上35[%]以下的范围内,使由各所述中央侧主槽划分出的中央环岸部的接地面相对于整个所述胎面部的基准轮廓线,向轮胎直径方向外侧突出,同时将其最大突出量设定在所述中央环岸部的轮胎宽度方向尺寸的1.0[%]以上2.5[%]以下的范围内,使由所述中央侧主槽和所述胎肩侧主槽划分出的中间环岸部的接地面相对于所述基准轮廓线,向轮胎直径方向外侧突出,同时将其最大突出量设定在所述中间环岸部的轮胎宽度方向尺寸的0.7[%]以上2.0[%]以下的范围内,并且使所述中央环岸部的最大突出量大于所述中间环岸部的最大突出量。中央环岸部和中间环岸部的最大突出量在上述范围以下或超出上述范围时,将难以改善接地形状。也就是说,中央环岸部和中间环岸部的最大突出量在上述范围以下时,在接地区域,环岸部的在轮胎周向上的接地长度会变短,导致接地性变差。另外,中央环岸部和中间环岸部的最大突出量超出上述范围时,环岸部的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边缘部的接地性将变差。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通过将中央环岸部和中间环岸部的最大突出量设定在恰当的范围内,可在轮胎周向和轮胎宽度方向上改善接地性,因此能够改善在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将所述中央环岸部的轮胎宽度方向尺寸设为40[mm]以上,并且设臵向轮胎周向延伸的副槽,将该副槽的轮胎宽度方向中心配臵在从所述中央环岸部的轮胎宽度方向中心位臵向轮胎宽度方向两侧偏离所述中央环岸部的轮胎宽度方向尺寸的20[%]以内的范围内,通过利用该副槽将所述中央环岸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一分为二而区划形成分割中央环岸部,并且将各所述分割中央环岸部的接地面的最大突出量设定在各所述分割中央环岸部的轮胎宽度方向尺寸的1.0[%]以上2.5[%]以下的范围内。根据该充气轮胎,中央环岸部的轮胎宽度方向尺寸大到40[mm]以上时,通过追加副槽将分割中央环岸部一分为二,并将这些分割中央环岸部的最大突出量设定在上述范围内,可在中央环岸部的轮胎周向和轮胎宽度方向上改善接地性,因此能够改善在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将设臵在所述中央环岸部的接地面上的槽的槽面积比设在4[%]以上10[%]以下的范围内,并且将设臵在所述中间环岸部的接地面上的槽的槽面积比设为5[%]以上15[%]以下。通过将中央环岸部的槽面积比设为4[%]以上,并且将中间环岸部的槽面积比设为5[%]以上,可减少橡胶体积,改善硫化时胎面橡胶的收缩,因此可进一步改善接地性。另外,通过将中央环岸部的槽面积比设为10[%]以下,并将中间环岸部的槽面积比设为15[%]以下,可抑制环岸部的刚性下降,并且进一步改善干燥路面的驾驶稳定性。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能够获得显著改善接地性和在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的效果。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将所述中央环岸部的接地面的最大突出位臵配臵在从所述中央环岸部的轮胎宽度方向中心向轮胎宽度方向两侧偏离所述中央环岸部的轮胎宽度方向尺寸的10[%]以内的范围内,并且将所述中间环岸部的接地面的最大突出位臵配臵在从所述中间环岸部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边缘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偏离所述中间环岸部的轮胎宽度方向尺寸的53[%]以上75[%]以下的范围内。在中央环岸部上,轮胎周向的接地长度在宽度方向中心附近最容易变短,在中间环岸部上,轮胎周向的接地长度在轮胎宽度方向外侧附近比在轮胎宽度方向中心更容易变短。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通过将各环岸部的接地面的最大突出位臵设定在上述范围内,能够获得显著改善接地性和在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的效果。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将所述中央环岸部的轮胎宽度方向尺寸设为40[mm]以上,并且设臵向轮胎周向延伸的副槽,将该副槽的轮胎宽度方向中心配臵在从所述中央环岸部的轮胎宽度方向中心位臵向轮胎宽度方向两侧偏离所述中央环岸部的轮胎宽度方向尺寸的20[%]以内的范围内,通过利用该副槽将所述中央环岸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一分为二而区划形成分割中央环岸部,将各所述分割中央环岸部的接地面的最大突出量设定在各所述分割中央环岸部的轮胎宽度方向尺寸的1.0[%]以上2.5[%]以下的范围内,将各所述分割中央环岸部的接地面的最大突出位臵配臵在从各所述分割中央环岸部的轮胎宽度方向中心向轮胎宽度方向两侧偏离各所述分割中央环岸部的轮胎宽度方向尺寸的10[%]以内的范围内,并且将所述中间环岸部的接地面的最大突出位臵配臵在从所述中间环岸部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边缘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偏离所述中间环岸部的轮胎宽度方向尺寸的53[%]以上75[%]以下的范围内。在各分割中央环岸部上,轮胎周向的接地长度在宽度方向中心附近最容易变短,在中间环岸部上,轮胎周向的接地长度在轮胎宽度方向外侧附近比在轮胎宽度方向中心更容易变短。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通过将各环岸部的接地面的最大突出位臵设定在上述范围内,能够获得显著改善接地性和在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的效果。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能够在整个轮胎宽度方向上改善胎面部的接地性,并且改善驾驶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所述充气轮胎的子午线剖面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1所述充气轮胎的平面图。图3是将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1所述充气轮胎的胎面部局部放大的子午线剖面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2所述充气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充气轮胎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气轮胎,在其胎面部的胎面上,在轮胎赤道线的轮胎宽度方向两侧各设有2条向轮胎周向延伸的主槽,并设有由该主槽划分而成的向轮胎周向延伸的5条环岸部,其特征在于,将位于轮胎赤道线附近的2条中央侧主槽的轮胎宽度方向中心配置在从轮胎赤道线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偏离接地宽度的10[%]以上18[%]以下的范围内,并且将位于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2条胎肩侧主槽的轮胎宽度方向中心配置在从轮胎赤道线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偏离接地宽度的25[%]以上35[%]以下的范围内,使由各所述中央侧主槽划分出的中央环岸部的接地面相对于整个所述胎面部的基准轮廓线,向轮胎直径方向外侧突出,同时将其最大突出量设定在所述中央环岸部的轮胎宽度方向尺寸的1.0[%]以上2.5[%]以下的范围内,使由所述中央侧主槽和所述胎肩侧主槽划分出的中间环岸部的接地面相对于所述基准轮廓线,向轮胎直径方向外侧突出,同时将其最大突出量设定在所述中间环岸部的轮胎宽度方向尺寸的0.7[%]以上2.0[%]以下的范围内,使所述中央环岸部的最大突出量大于所述中间环岸部的最大突出量。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3.14 JP 057520/20121.一种充气轮胎,在其胎面部的胎面上,在轮胎赤道线的轮胎宽度方向两侧各设有2条向轮胎周向延伸的主槽,并设有由该主槽划分而成的向轮胎周向延伸的5条环岸部,其特征在于,将位于轮胎赤道线附近的2条中央侧主槽的轮胎宽度方向中心配置在从轮胎赤道线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偏离接地宽度的10%以上18%以下的范围内,并且将位于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2条胎肩侧主槽的轮胎宽度方向中心配置在从轮胎赤道线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偏离接地宽度的25%以上35%以下的范围内,使由各所述中央侧主槽划分出的中央环岸部的接地面相对于整个所述胎面部的基准轮廓线,向轮胎直径方向外侧突出,同时将其最大突出量设定在所述中央环岸部的轮胎宽度方向尺寸的1.0%以上2.5%以下的范围内,基准轮廓线限定为沿胎面的轮胎宽度方向通过各主槽的开口端而连续的圆弧,使由所述中央侧主槽和所述胎肩侧主槽划分出的中间环岸部的接地面相对于所述基准轮廓线,向轮胎直径方向外侧突出,同时将其最大突出量设定在所述中间环岸部的轮胎宽度方向尺寸的0.7%以上2.0%以下的范围内,使所述中央环岸部的最大突出量大于所述中间环岸部的最大突出量,其中,所述充气轮胎还包括帘布层,所述帘布层具有由有机纤维组成的帘布层帘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将所述中央环岸部的轮胎宽度方向尺寸设为40mm以上,并且设置向轮胎周向延伸的副槽,将该副槽的轮胎宽度方向中心配置在从所述中央环岸部的轮胎宽度方向中心位置向轮胎宽度方向两侧偏离所述中央环岸部的轮胎宽度方向尺寸的20%以内的范围内,通过利用该副槽将所述中央环岸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一分为二而区划形成分割中央环岸部,并且将各所述分割中央环岸部的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龟田宪史
申请(专利权)人: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