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缸盖、具有该气缸盖的发动机、具有该发动机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06081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23 08: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缸盖、具有该气缸盖的发动机、具有该发动机的车辆。该气缸盖包括:气缸盖本体,所述气缸盖本体内具有上水套、下水套以及连通所述上水套与所述下水套的连通通道,其中所述上水套、所述下水套以及所述连通通道铸造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气缸盖在进行浇铸工艺时,其内部的上水套、下水套和连通通道铸造连通,一次成型,无需后续的加工连通工艺,成本低,生产效率高。(*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Cylinder head, engine having the cylinder head, and vehicle having the sam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ylinder head, an engine with the cylinder head and a vehicle with the engine. The cylinder head comprises a cylinder head body, with water jacket, water jacket and a communicating passage communicated with the upper water jacket and the lower jacket of the cylinder cover body, wherein the upper water jacket, the water jacket and the communicating passage communicated with the casting. When the cylinder head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in the process of casting, the upper water jacket, the water jacket and the communicating channel are communicated with each other in a single forming process without the need of subsequent processing and communicating process, the cost is low, and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is hig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缸盖、具有该气缸盖的发动机、具有该发动机的车辆
本技术涉及汽车构造
,尤其是涉及一种气缸盖、具有该气缸盖的发动机、具有该发动机的车辆。
技术介绍
传统气缸盖一般具有如下缺点:1)冷却不充分:目前气缸盖水套布置仅能冷却燃烧室和部分排气歧管总成区域,对其他部位例如回油道冷却不足;2)成本高、风险点多,需要加工连通,增加刀具及工艺堵盖,相应漏水点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气缸盖,该气缸盖的上水套和下水套铸造连通,成本低。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发动机,该发动机包括上述的气缸盖。本技术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的发动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气缸盖,该气缸盖包括:气缸盖本体,所述气缸盖本体内具有上水套、下水套以及连通所述上水套与所述下水套的连通通道,其中所述上水套、所述下水套以及所述连通通道铸造连通。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气缸盖在进行浇铸工艺时,其内部的上水套、下水套和连通通道铸造连通,一次成型,无需后续的加工连通工艺,成本低,生产效率高。另外,根据本技术的气缸盖,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所述下水套位于所述气缸盖本体的排气通道的下面,所述上水套位于所述排气通道的上面。所述气缸盖本体的润滑油回油通道位于所述上水套与所述下水套之间。由此,上水套与下水套还可以对润滑油回油通道进行充分冷却,降低机油的温度,增加机油的使用寿命。所述连通通道的横截面为圆形。可选地,所述气缸盖为灰铸铁件。可选地,所述气缸盖为合金铸铁件。可选地,所述气缸盖为铝合金件。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发动机,该发动机包括上述的气缸盖。根据本技术的再一方面,提出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的发动机。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气缸盖的示意图;图2是沿图1中A-A的剖视图;图3是图1中所示的气缸盖的简化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砂芯组件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气缸盖100 ;下水套101,上水套102,连通通道103,润滑油回油通道104,排气通道105 ;下砂芯I ;上砂芯2 ;第一砂芯定位部31,第二砂芯定位部3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 “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气缸盖100,参照图3所示,图3中的101代表下水套,102代表上水套,103代表连通通道,可以理解的是,图3中的下水套101、上水套102以及连通通道103仅是出于示例的目的,不能理解为是下水套101、上水套102以及连通通道103的实际形状以及布置走向,其中图2中示出的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气缸盖100的上水套102和下水套101的实际形状以及布置走向,但是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包括但不限于此。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气缸盖100包括气缸盖本体,气缸盖本体内具有上水套102、下水套101和连通通道103,上水套102可位于气缸盖本体的内顶部,下水套101可位于气缸盖本体的内底部,上水套102与下水套101通过连通通道103连通。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气缸盖本体内具有排气通道105,其中下水套101位于排气通道105的下面,上水套102位于排气通道105的上面,排气通道105用于排出燃烧室燃烧后的高温高压废气。下水套101主要用于冷却燃烧室的顶部,下水套101的形状、走向、截面积等可以根据不同气缸盖100所需的冷却要求而设定,以获得较佳的冷却效果,提高气缸盖100的寿命,这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容易理解的。下水套101配合上水套102还用于冷却排气通道105,可以理解,上水套102的形状、走向、截面积等可以根据不同气缸盖100所需的冷却要求而设定,以获得较佳的冷却效果,提高气缸盖100的寿命。其中,上水套102、下水套101以及连通通道103铸造连通,换言之,在进行浇铸工艺制造气缸盖100时,上水套102、下水套101以及连通通道103 —体贯通。由此,上水套102与下水套101无需后续加工连通,省去了加工连通工艺,成本低,且可有效减少漏水点。例如,参照图4所示,图4示出了一种在浇铸形成气缸盖100时适于形成上水套102、下水套101以及连通通道103的上砂芯2和下砂芯1,下砂芯I适于在浇铸形成气缸盖100时形成气缸盖100的下水套101,换言之,在进行浇铸工艺时,下砂芯I适于形成气缸盖100的下水套101。上砂芯2在浇铸形成气缸盖100前预安装在下砂芯I的上面,上砂芯2适于在浇铸形成气缸盖100时形成气缸盖100的上水套102。如图4所示,下砂芯I上设置有第一砂芯定位部31,上砂芯2上设置有第二砂芯定位部32,第一砂芯定位部31与第二砂芯定位部32上下正对以适于在浇铸形成气缸盖100时形成用于连通下水套101与上水套102的连通通道103。根据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缸盖,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缸盖本体,所述气缸盖本体内具有上水套、下水套以及连通所述上水套与所述下水套的连通通道,其中所述上水套、所述下水套以及所述连通通道铸造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缸盖,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缸盖本体,所述气缸盖本体内具有上水套、下水套以及连通所述上水套与所述下水套的连通通道,其中所述上水套、所述下水套以及所述连通通道铸造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水套位于所述气缸盖本体的排气通道的下面,所述上水套位于所述排气通道的上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盖本体的润滑油回油通道位于所述上水套与所述下水套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国玺朱小平杨帆张晶李德全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