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震器的活塞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17908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01 15: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减震器的活塞组件,其在活塞主体的上、下部配置有压缩保持器和拉伸保持器,通过在压缩保持器与辅助阀之间和辅助阀的下表面分别形成多个吹开点的吹开减少单元,在低速和中速的过渡区间也大幅减少急剧的阻尼力变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减震器的活塞组件,其在活塞主体的上、下部配置有压缩保持器和拉伸保持器,通过在压缩保持器与辅助阀之间和辅助阀的下表面分别形成多个吹开点的吹开减少单元,在低速和中速的过渡区间也大幅减少急剧的阻尼力变化。【专利说明】减震器的活塞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减震器的活塞组件,更详细地说,涉及能够容易地控制低速和极低速阻尼力的减震器的活塞组件。
技术介绍
一般来说,减震器起到在支撑自身重量的同时抑制、阻尼从路面传到车体的振动的作用,有助于提高乘车感、保护搭载货物以及保护车辆的各部件。一般来说,减震器具有:气缸,其填充有工作流体(油);活塞杆,其与车体侧连接而进行往返;以及活塞阀,其与活塞杆的下端结合而在气缸内滑动并控制工作流体的流动。此处,吹开点(Blow off point)是低速时的二维的阻尼力特性与中速时的一维的阻尼力特性相交的部分,由于是产生急剧的阻尼力的变化的部分,因此成为降低乘车感并对搭乘者带来不适感的因素之一。此时,作为用于减少这种吹开的改善方案,存在使一个吹开点在两个地点产生的方案,但是这在低速和中速的过渡区间产生柔和且完备的阻尼力特性上是存在限制的。专利申请第10-1994-0004413 号专利申请第10-2010-0088353 号专利申请第10-2011-7009436 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改善如上所述的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容易控制低速和极低速阻尼力的减震器的活塞组件。为了实现如上所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减震器的活塞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塞主体,其在中央贯通有在气缸内往返的活塞杆,在所述活塞杆的周围反复形成有压缩流路和拉伸流路依次贯通的图案;压缩保持器,其配置在所述活塞主体的上部,贯通有与所述压缩流路对应的第I连接孔;拉伸保持器,其配置在所述活塞主体的下部,贯通有与所述拉伸流路对应的第2连接孔;辅助阀,其配置在所述拉伸保持器的下部,贯通有从所述拉伸流路通过所述活塞杆的外周面连接的第3连接孔;以及吹开减少单元,其分别形成在所述拉伸保持器与所述辅助阀之间以及所述辅助阀的下部侧,分别对主流路和旁通流路进行开闭,从而形成多个吹开(blow-off)点,其中,该主流路是在拉伸和压缩行程时将所述拉伸流路和所述第2连接孔彼此连通而形成的,该旁通流路是与所述主流路单独形成并从所述拉伸流路通过所述活塞杆的外周面而与所述第3连接孔彼此连通而形成的。此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的活塞组件还包括:第I拉伸盘座,其形成在所述拉伸保持器的下表面,沿着所述第2连接孔的外侧以所述活塞杆为中心突出为同心圆形状,用于安装第I拉伸盘的边缘;第2拉伸盘座,其沿着所述第I拉伸盘座的外侧从所述拉伸保持器的边缘突出,用于安装第2拉伸盘的边缘;以及安装座,其形成在所述拉伸保持器的上表面,沿着所述第2连接孔的外侧以所述活塞杆为中心突出为同心圆形状,与所述活塞主体的下表面接触,所述安装座的内侧形成的空间分别与所述主流路和所述旁通流路连通。此时,从所述拉伸保持器到所述第2拉伸盘座的端部边缘的距离优选比从所述拉伸保持器到所述第I拉伸盘座的端部边缘的距离长。并且,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的活塞组件还包括:第I辅助盘座,其形成在所述辅助阀的下表面,沿着所述第3连接孔的外侧以所述活塞杆为中心突出为同心圆形状,用于安装第I辅助盘的边缘;第2辅助盘座,其沿着所述第I辅助盘座的外侧从所述辅助阀的边缘突出,用于安装第2辅助盘的边缘;辅助安装座,其形成在所述辅助阀的上表面,沿着所述第3连接孔的外侧以所述活塞杆为中心突出为同心圆形状,与结合于所述拉伸保持器的间隔物的下表面接触,所述辅助安装座的内侧形成的空间与所述旁通流路连通。并且,从所述辅助阀到所述第2辅助盘座的端部边缘的距离优选比从所述辅助阀到所述第I辅助盘座的端部边缘的距离长。并且,其特征在于,所述吹开减少单元包括--第I吹开点,其形成在所述辅助阀的下表面,形成于沿着所述第3连接孔的外侧以所述活塞杆为中心突出为同心圆形状的第I辅助盘座与边缘安装在所述第I辅助盘座的第I辅助盘之间的接触部;第2吹开点,其形成在所述拉伸保持器的下表面,形成于沿着所述第2连接孔的外侧以所述活塞杆为中心突出为同心圆形状的第I拉伸盘座与边缘安装在所述第I拉伸盘座的第I拉伸盘之间的接触部;第3吹开点,其形成于沿着所述第I辅助盘座的外侧从所述辅助阀的边缘突出的第2辅助盘座与边缘安装在所述第2辅助盘座的第2辅助盘之间的接触部;以及第4吹开点,其形成于沿着所述第I拉伸盘座的外侧从所述拉伸保持器的边缘突出的第2拉伸盘座与边缘安装在所述第2拉伸盘座的第2拉伸盘之间的接触部。另一方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还包括--第I阶差部,其以比所述活塞杆的直径小的外径形成,用于使所述 压缩保持器、所述活塞主体以及所述拉伸保持器依次朝向所述活塞杆的端部侧进行配置;第2阶差部,其以比所述第I阶差部的直径小的外径从所述第I阶差部延长,用于配置所述辅助阀;连通槽,其在所述第I阶差部的外周面朝向所述第2阶差部侧凹陷而成,使得所述拉伸流路与所述第3连接孔彼此连通而形成所述旁通流路。此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槽从所述活塞主体的下表面与所述活塞杆的外周面相交之处形成到所述第I阶差部的所述第2阶差部所起始的端部。根据如上所述构成的本专利技术,在拉伸保持器与辅助阀之间、以及辅助阀的下表面形成吹开减少单元,从而能够使工作流体通过主流路和旁通流路分散移送,并通过形成多个吹开点而能够容易地控制低速和极低速阻尼力,因此在低速和中速的过渡区间发挥柔和并完备的阻尼力特性而能够向搭乘者提供舒适的乘车感。【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减震器的活塞组件的整体结构的截面概念图。图2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作为减震器的活塞组件的主要部的吹开减少单元的各处的部分截面概念图。图3是比较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减震器的活塞组件与以往的活塞组件的阻尼力特性的曲线图。标号说明:100…活塞主体200…压缩保持器300…拉伸保持器400…活塞杆500…辅助阀600…吹开减少单元【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减震器的活塞组件的整体结构的截面概念图,图2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作为减震器的活塞组件的主要部的吹开减少单元的各处的部分截面概念图。作为参考,没有标在图2的附图标记可以参考图1,在图1中未说明的标号550表示固定在活塞杆400的端部的端螺母。如图所述,可知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所述的结构:在活塞主体100的上、下部配置压缩保持器200和拉伸保持器300,通过在压缩保持器300与辅助阀500之间以及辅助阀500的下表面分别形成多个吹开(blow off)点的吹开减少单元600,即使在低速和中速的过渡区间也大幅减少急剧的阻尼力变化。在活塞主体100中,在中央贯通有在气缸(以下,未图示)内往返的活塞杆400,在活塞杆400的周围反复形成有压缩流路101和拉伸流路102依次贯通的图案。 并且,压缩保持器200配置在活塞主体100的上部,在该压缩保持器200中贯通有与压缩流路101对应的第I连接孔201。并且,拉伸保持器300配置在活塞主体100的下部,在该拉伸保持器300中贯通有与拉伸流路102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减震器的活塞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塞主体,其在中央贯通有往返于气缸内的活塞杆,在所述活塞杆的周围反复形成有压缩流路和拉伸流路依次贯通的图案;压缩保持器,其配置在所述活塞主体的上部,贯通有与所述压缩流路对应的第1连接孔;拉伸保持器,其配置在所述活塞主体的下部,贯通有与所述拉伸流路对应的第2连接孔;辅助阀,其配置在所述拉伸保持器的下部,贯通有从所述拉伸流路通过所述活塞杆的外周面连接的第3连接孔;以及吹开减少单元,其分别形成于所述拉伸保持器与所述辅助阀之间以及所述辅助阀的下部侧,分别对主流路和旁通流路进行开闭,从而形成多个吹开点,其中,该主流路是在拉伸和压缩行程时将所述拉伸流路和所述第2连接孔彼此连通而形成的,该旁通流路是与所述主流路单独形成并从所述拉伸流路通过所述活塞杆的外周面而与所述第3连接孔彼此连通而形成的。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春成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万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