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减震器活塞杆下端复原系统防松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871640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21 04: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车用减震器活塞杆下端复原系统防松结构,包括减震器活塞杆、弹簧腔,所述弹簧腔设置在减震器活塞杆的下端,所述弹簧腔的末端设有防脱螺母。所述防脱螺母和拧紧螺栓相互熔合连为一体。防脱螺母和拧紧螺栓采用弧氩自熔焊接的方式熔为一体,所述防脱螺母的下端面平整。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的铆接防松结构比较不稳定,容易铆接点向下位移,从而导致铆接防松失效的问题,增加了活塞杆下端防松可靠性,我单位在采用了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防松结构后,再没有出现因为防松问题产生的减震器质量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用减震器复原装置,更具体地讲,是涉及一种车用减震器活塞杆下端复原系统防松结构
技术介绍
汽车减震器是汽车上一个比较重要的部件,减震活塞杆是其比较核心的装置,在遇到颠簸的路段时,活塞杆向减震器内部缩进,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然后依靠减震器的弹簧腔内的弹簧缓慢地撑出活塞杆,实现活塞杆复原的效果。传统的减震器活塞杆的末端都会设置一个硬质螺母,这个螺母的作用一是防止活塞杆在意外情况下脱出,而是防止出现阻尼失效的情况。原来的螺母防松动,均是采用三角刀挤压变形来防止松动的,这种防松结构比较不稳定,减震器不断工作时,活塞杆在弹簧的作用下进行复原,该螺母不但受到复原阻尼力的反复作用,还会受到上缓冲弹簧的作用力,导致三角刀挤压变形的位置的铆接点向下位移,从而导致铆接防松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申请人经过多次实践改进,设计了车用减震器活塞杆下端复原系统防松结构,主要解决传统的三角刀挤压变形位置的铆接点向下位移,从而导致铆接防松失效的问题,实现增加活塞杆下端防松可靠性的目的。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车用减震器活塞杆下端复原系统防松结构,包括减震器活塞杆、弹簧腔,所述弹簧腔设置在减震器活塞杆的下端,所述弹簧腔的末端设有防脱螺母。所述防脱螺母和拧紧螺栓相互熔合连为一体。所述防脱螺母和拧紧螺栓采用弧氩自熔焊接的方式熔为一体,所述防脱螺母的下端面平整。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的铆接防松结构比较不稳定,容易铆接点向下位移,从而导致铆接防松失效的问题,增加了活塞杆下端防松可靠性,我单位在采用了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防松结构后,再没有出现因为防松问题产生的减震器质量问题。2、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适用大规模汽车减震器制造的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传统的铆接防松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一个最佳实施例,对本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如图1所示,传统的铆接防松结构包括减震器活塞杆1、弹簧腔2,所述弹簧腔2设置在减震器活塞杆1的下端,在减震器的末端设置三角刀挤压扩孔4,在此处设置防脱螺母,该结构的稳定性不佳。如图2所示,车用减震器活塞杆下端复原系统防松结构,包括减震器活塞杆1、弹簧腔2,所述弹簧腔2设置在减震器活塞杆1的下端,所述弹簧腔2的末端设有防脱螺母3,所述防脱螺母3和拧紧螺栓相互熔合连为一体。所述防脱螺母3和拧紧螺栓采用弧氩自熔焊接的方式熔为一体,所述防脱螺母3的下端面平整。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车用减震器活塞杆下端复原系统防松结构,包括减震器活塞杆(1)、弹簧腔(2),所述弹簧腔(2)设置在减震器活塞杆(1)的下端,所述弹簧腔(2)的末端设有防脱螺母(3),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脱螺母(3)和拧紧螺栓相互熔合连为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1.车用减震器活塞杆下端复原系统防松结构,包括减震器活塞杆(1)、弹
簧腔(2),所述弹簧腔(2)设置在减震器活塞杆(1)的下端,所述弹簧腔(2)
的末端设有防脱螺母(3),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脱螺母(3)和拧紧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周保荣
申请(专利权)人:泰州市易通车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