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新型多级减震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4543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3 0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摩托车新型多级减震器,包括第一挂环,所述第一挂环下侧外壁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下方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盘,所述第一连接盘下侧设置有第一密封盖,所述第一密封盖下侧外壁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一密封盖下侧外壁且位于第二连接座外部位置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二连接座下侧外壁且靠近其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外部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下侧位置设置有圆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达到了解决普通摩托车减震器仅仅依靠减震主弹簧缓冲地面的冲击力,使得摩托车减震器的设计要求刚度加大,导致摩托车减震器的使用舒适性变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摩托车新型多级减震器
本技术涉及减震器,具体为一种摩托车新型多级减震器。
技术介绍
减震器主要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在经过不平路面时,虽然吸震弹簧可以过滤路面的震动,但弹簧自身还会有往复运动,而减震器就是用来抑制这种弹簧跳跃的。减震器太软,车身就会上下跳跃,减震器太硬就会带来太大的阻力,妨碍弹簧正常工作。史晓辉表示,在关于悬挂系统的改装过程中,硬的减震器要与硬的弹簧相搭配,而弹簧的硬度又与车重息息相关,因此较重的车一般采用较硬的减震器。在改装时需要不断地尝试,以设计出最佳的减震器与弹簧组合方案。专业改装店一般都可以为车主找出最佳搭配。减震器从产生阻尼的材料这个角度划分主要有液压和充气两种,还有一种可变阻尼的减震器。减震器主要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在经过不平路面时,虽然吸震弹簧可以过滤路面的震动,但弹簧自身还会有往复运动,而减震器就是用来抑制这种弹簧跳跃的。减震器太软,车身就会上下跳跃,减震器太硬就会带来太大的阻力,妨碍弹簧正常工作。在关于悬挂系统的改装过程中,硬的减震器要与硬的弹簧相搭配,而弹簧的硬度又与车重息息相关,因此较重的车一般采用较硬的减震器。与引震曲轴相接的装置,用来抗衡曲轴的扭转震动(即曲轴受汽缸点火的冲击力而扭动的现象)。现有的摩托车减震器仅仅依靠减震主弹簧缓冲地面的冲击力,使得摩托车减震器的设计要求刚度加大,导致摩托车减震器的使用舒适性变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摩托车新型多级减震器,解决了现有的传统摩托车减震刚度较大减震效果较差,对地面冲击力缓冲得不到很好解决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摩托车新型多级减震器,包括第一挂环,所述第一挂环下侧外壁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下方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盘,所述第一连接盘下侧设置有第一密封盖,所述第一密封盖下侧外壁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一密封盖下侧外壁且位于第二连接座外部位置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二连接座下侧外壁且靠近其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外部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下侧位置设置有圆筒,所述连接杆贯穿圆筒一侧顶端外壁位置固定连接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外壁下侧且位于圆筒内部位置设置有第三弹簧,所述圆筒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密封盖,所述第二密封盖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盘,所述第二连接盘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座,所述第三连接座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挂环。优选的,所述第三弹簧底部且位于圆筒下侧内壁位置设置有第一固定座。优选的,所述连接杆外部且位于第二弹簧与圆筒之间位置设置有第二固定座。优选的,所述第一弹簧上部且位于第一密封盖下部一侧设置有第三固定座。优选的,所述第一弹簧外部设置有密封橡胶圈。优选的,所述圆筒内腔设置第三弹簧数目为2个。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摩托车新型多级减震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第一密封盖下侧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二连接座下侧外壁且靠近其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外部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下侧位置设置有圆筒,圆通内部设置有第三弹簧,圆筒内腔设置第三弹簧数目为2个,达到了对缓冲力多个弹簧平均承担的作用,从而减少因为单个弹簧刚度较大减震效果差,地面缓冲力过大导致的颠簸的问题。2、本技术通过第二弹簧下侧位置设置有圆筒,连接杆贯穿圆筒一侧顶端外壁位置固定连接有活动块,活动块外壁下侧且位于圆筒内部位置设置有第三弹簧,第一弹簧外部设置有密封橡胶圈,解决传统减震不能够做到分级减震,对于比较差的环境减震容易腐蚀,或者因为减震系统因为杂物而导致效果变差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二级、三级减震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局部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挂环;2、第一连接座;3、第一连接盘;4、第一密封盖;5、第二连接座;6、第一弹簧;7、连接杆;8、第二弹簧;9、圆筒;10、活动块;11、第三弹簧;12、第二密封盖;13、第二连接盘;14、第三连接座;15、第二挂环;16、第一固定座;17、第二固定座;18、第三固定座;19、密封橡胶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摩托车新型多级减震器,包括第一挂环1,第一挂环1下侧外壁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座2,第一连接座2下方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盘3,第一连接盘3下侧设置有第一密封盖4,第一密封盖4下侧外壁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座5,第一密封盖4下侧外壁且位于第二连接座5外部位置设置有第一弹簧6,第二连接座5下侧外壁且靠近其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连接杆7,连接杆7外部设置有第二弹簧8,第二弹簧8下侧位置设置有圆筒9。所述连接杆7贯穿圆筒9一侧顶端外壁位置固定连接有活动块10,活动块10外壁下侧且位于圆筒9内部位置设置有第三弹簧11,圆筒9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密封盖12,第二密封盖12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盘13,第二连接盘13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座14,第三连接座14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挂环15。所述第三弹簧11底部且位于圆筒9下侧内壁位置设置有第一固定座16,连接杆7外部且位于第二弹簧8与圆筒9之间位置设置有第二固定座17,第一弹簧6上部且位于第一密封盖4下部一侧设置有第三固定座18,第一弹簧6外部设置有密封橡胶圈19,圆筒9内腔设置第三弹簧11数目为2个。解决摩托车减震器仅仅依靠减震主弹簧缓冲地面的冲击力,使得摩托车减震器的设计要求刚度加大,导致摩托车减震器的使用舒适性变差的问题。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通过第一挂环1和第二挂环15固定在摩托车上,地面冲击力通过第三连接座14、第二密封盘12传递到第一弹簧摩6,第一弹簧6和第二弹簧8和第三弹簧11共同分担冲击力,解决普通摩托车减震器仅仅依靠减震主弹簧缓冲地面的冲击力,使得摩托车减震器的设计要求刚度加大,导致摩托车减震器的使用舒适性变差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摩托车新型多级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挂环(1),所述第一挂环(1)下侧外壁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座(2),所述第一连接座(2)下方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盘(3),所述第一连接盘(3)下侧设置有第一密封盖(4),所述第一密封盖(4)下侧外壁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座(5),所述第一密封盖(4)下侧外壁且位于第二连接座(5)外部位置设置有第一弹簧(6),所述第二连接座(5)下侧外壁且靠近其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连接杆(7),所述连接杆(7)外部设置有第二弹簧(8),所述第二弹簧(8)下侧位置设置有圆筒(9),所述连接杆(7)贯穿圆筒(9)一侧顶端外壁位置固定连接有活动块(10),所述活动块(10)外壁下侧且位于圆筒(9)内部位置设置有第三弹簧(11),所述圆筒(9)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密封盖(12),所述第二密封盖(12)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盘(13),所述第二连接盘(13)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座(14),所述第三连接座(14)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挂环(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新型多级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挂环(1),所述第一挂环(1)下侧外壁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座(2),所述第一连接座(2)下方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盘(3),所述第一连接盘(3)下侧设置有第一密封盖(4),所述第一密封盖(4)下侧外壁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座(5),所述第一密封盖(4)下侧外壁且位于第二连接座(5)外部位置设置有第一弹簧(6),所述第二连接座(5)下侧外壁且靠近其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连接杆(7),所述连接杆(7)外部设置有第二弹簧(8),所述第二弹簧(8)下侧位置设置有圆筒(9),所述连接杆(7)贯穿圆筒(9)一侧顶端外壁位置固定连接有活动块(10),所述活动块(10)外壁下侧且位于圆筒(9)内部位置设置有第三弹簧(11),所述圆筒(9)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密封盖(12),所述第二密封盖(12)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周保荣陈更生
申请(专利权)人:泰州市易通车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