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197289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1 01: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踏板装置,所述踏板装置在车辆的正面碰撞时等,可使踏板臂从驾驶员等乘客侧可靠地退行,并使用于实现踏板臂的退行姿势的控制部件即保持器从车身侧退行,其中,设置在装配于车身的踏板架(10)上的第1引导孔(13)具有始端孔部(13a)、终端孔部(13c)、以及连接始端孔部(13a)和终端孔部(13c)之间的连接孔部(13b),设置在通过卡定部(33、35)卡定并装配于踏板架(10)的保持器(30)上的第2引导孔(40)具有相互连接的第1孔部(40a)和第2孔部(40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踏板装置,所述踏板装置在车辆的正面碰撞时等,可使踏板臂从驾驶员等乘客侧可靠地退行,并使用于实现踏板臂的退行姿势的控制部件即保持器从车身侧退行,其中,设置在装配于车身的踏板架(10)上的第1引导孔(13)具有始端孔部(13a)、终端孔部(13c)、以及连接始端孔部(13a)和终端孔部(13c)之间的连接孔部(13b),设置在通过卡定部(33、35)卡定并装配于踏板架(10)的保持器(30)上的第2引导孔(40)具有相互连接的第1孔部(40a)和第2孔部(40b)。【专利说明】踏板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踏板装置,特别是涉及搭载在机动车等车辆上并在车辆的碰撞时等自由控制踏板臂的姿势的踏板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在装配于机动车等车辆上的制动踏板装置等踏板装置中,提出了采用以下结构:为了抑制由于在车辆的正面碰撞时等车身变形而使踏板装置后退并对驾驶员等乘客的脚部进行不必要地干扰,使踏板装置的一部分下落或者朝前方移动。在该状况下,日本特开2008 - 90381号公报涉及机动车的操作踏板装置,并公开了以下结构:在仪表板3的后退变形时,使枢轴13朝后方移动,防止操作踏板10的踏部接近驾驶员,力求即使在之后的各部分的回弹时也能维持该状态,伴随仪表板3的后退变形,控制杆21与止动部件23抵接而转动时,枢轴13由于从杆21受到的过大荷载F2而使隔壁24破裂并在长孔25内朝后方移动,此时,与枢轴13的正面卡合而锁定控制杆21的返回转动的锁定面29形成在控制杆21上。然而,根据本专利技术人的探讨,在日本特开2008 — 90381号公报中,控制杆21由与操作踏板10的枢轴13分开设置的支撑轴19支撑,而且由支撑片26和铆钉27保持,并且,针对操作踏板10的枢轴13,还有必要设置可破裂的隔壁24,因而其结构具有繁琐的倾向。并且,根据本专利技术人的探讨,在日本特开2008 - 90381号公报中,当操作踏板10处于退行的姿势时,只要能以控制杆21不会对车身侧不必要地进行干扰的方式使其退行,就能顺利进行车身的变形,因而是更优选的,然而日本特开2008 - 90381号公报未对这样的结构进行教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经过上述探讨而作成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简便的结构、在车辆的正面碰撞时等可以使踏板臂从驾驶员等乘客侧可靠地退行、并可以使用于实现踏板臂的退行姿势的控制部件即保持器从车身侧退行的踏板装置。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I方面中的踏板装置,其包括:踏板架,其具有长孔状的第I引导孔,并装配在车身上;保持器,其具有卡定部和长孔状的第2引导孔,该保持器通过所述卡定部卡定并装配在所述踏板架上;以及踏板臂,其具有臂主体部、贯通孔、踏部以及轴部件,并以所述轴部件为旋转轴旋转自如,与所述车身侧连结的推杆的一端侧装配在所述臂主体部,所述贯通孔设置在所述臂主体部的上端部,所述踏部设置在所述臂主体部的下端部,所述轴部件贯穿插入于所述贯通孔、所述第I引导孔和所述第2引导孔内,所述第I引导孔具有:始端孔部,其规定所述轴部件的用于使所述踏板臂实现通常动作状态的位置;终端孔部,其规定所述轴部件的用于使所述踏板臂实现踏部向所述车身的前方向相对移动后的退行状态的位置;和连接孔部,其以所述轴部件移动自如的方式连接所述始端孔部和所述终端孔部之间,并容许所述踏板臂以所述推杆的另一端侧为中心旋转,使得伴随所述轴部件从所述始端孔部侧向所述终端孔部侧移动,所述踏部向所述前方向相对移动,所述第2弓丨导孔具有:第I孔部,其在所述车身的前后方向上延伸,以容许所述保持器向所述前方向相对移动,使得在所述轴部件位于所述始端孔部的状态下,所述卡定部从所述踏板架被释放;和第2孔部,其容许所述保持器绕所述轴部件旋转,使得在所述轴部件从所述始端孔部向所述终端孔部移动的同时,所述保持器的所述前方向的一侧向所述车身的下方向移动,所述第I孔部与所述第2孔部相互连接。并且,本专利技术除了该第I方面外,还具有第2方面:在所述踏板臂的所述通常动作状态中,所述保持器的上部处于从在所述踏板架的上壁部开设的开口部向所述车身的上方向突出的状态,当所述保持器的所述前方向的一侧向所述下方向移动时,设置在所述保持器的上部的第I引导部与所述开口部的所述前方向的一侧的端部抵接并自由地滑动。并且,本专利技术除了该第2方面外,还具有第3方面:当所述保持器的所述前方向的一侧向所述下方向移动时,第2引导部与在所述踏板架的所述开口部的所述后方向的一侧的端部设置的凸缘自由地卡定,所述第2引导部设置在所述保持器中与所述第I引导部相比靠所述车身的后方向的一侧。并且,本专利技术除了该第I至第3方面中任一方面外,还具有第4方面:当所述轴部件位于所述保持器的所述第2引导孔的所述第2孔部和所述踏板架的所述第I引导孔的所述终端孔部时,所述踏板臂的所述踏部位于最靠所述前方向的位置,并且所述保持器在所述踏板架的内部处于最大限度的退行状态。并且,本专利技术除了该第I至第4方面中任一方面外,还具有第5方面:所述保持器具有:第I卡定部,其卡定所述踏板架的上部前端侧;和第2卡定部,其卡定所述踏板架的上部后端侧。并且,本专利技术除了该第5方面外,还具有第6方面:所述第2卡定部具有在所述车身的上下方向上立起设置并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连结部件,通过所述连结部件的下端部卡定所述踏板架的所述上壁部的后端部。并且,本专利技术除了该第I至第6方面中任一方面外,还具有第7方面:所述轴部件具有在贯通所述第I引导孔和所述第2引导孔的所述轴部件的截面形状中使圆形状的一部分扁平化而形成的扁平部。并且,本专利技术除了该第I至第7方面中任一方面外,还具有第8方面:所述踏板架还具有限制部件,所述限制部件限制所述轴部件与所述始端孔部相比向所述车身的上方向移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I方面中的结构,设置在装配于车身的踏板架上的第I引导孔具有:始端孔部,其规定轴部件的用于使踏板臂实现通常动作状态的位置;终端孔部,其规定轴部件的用于使踏板臂实现踏部向车身的前方向相对移动后的退行状态的位置;和连接孔部,其以轴部件移动自如的方式连接始端孔部和终端孔部之间,并容许踏板臂以推杆的另一端侧为中心旋转,使得伴随轴部件从始端孔部侧向终端孔部侧移动,踏部向前方向相对移动,设置在通过卡定部卡定并装配于踏板架的保持器上的第2引导孔具有:第I孔部,其在车身的前后方向上延伸,以容许保持器向前方向相对移动,使得在轴部件位于始端孔部的状态下,卡定部从踏板架被释放;和第2孔部,其容许保持器绕轴部件旋转,使得在轴部件从始端孔部向终端孔部移动的同时,保持器的前方向侧向车身的下方向移动,第2孔部与第I孔部相互连接,由此,使用第I引导孔和第2引导孔可协作的简便结构,在车辆的正面碰撞时等,可使踏板臂从驾驶员等乘客侧可靠地退行,并且可使用于实现踏板臂的退行姿势的控制部件即保持器从车身侧退行。并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2方面中的结构,在踏板臂的通常动作状态中,保持器的上部处于从在踏板架的上壁部开设的开口部朝车身的上方向突出的状态,当保持器的前方向侧朝下方向移动时,设置在保持器的上部的第I引导部与开口部的前方向侧的端部抵接并自由地滑动,由此,在车辆的正面碰撞时等,可以可靠地产生使保持器从车身侧退行的举动。并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3方面中的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踏板装置,其包括:踏板架,其具有长孔状的第1引导孔,并装配在车身上;保持器,其具有卡定部和长孔状的第2引导孔,该保持器通过所述卡定部卡定并装配在所述踏板架上;以及踏板臂,其具有臂主体部、贯通孔、踏部以及轴部件,并以所述轴部件为旋转轴旋转自如,与所述车身侧连结的推杆的一端侧装配在所述臂主体部,所述贯通孔设置在所述臂主体部的上端部,所述踏部设置在所述臂主体部的下端部,所述轴部件贯穿插入于所述贯通孔、所述第1引导孔和所述第2引导孔内,其中,所述第1引导孔设置有:始端孔部,其规定所述轴部件的用于使所述踏板臂实现通常动作状态的位置;终端孔部,其规定所述轴部件的用于使所述踏板臂实现踏部向所述车身的前方向相对移动后的退行状态的位置;和连接孔部,其以所述轴部件移动自如的方式连接所述始端孔部和所述终端孔部之间,并容许所述踏板臂以所述推杆的另一端侧为中心旋转,使得伴随所述轴部件从所述始端孔部侧向所述终端孔部侧移动,所述踏部向所述前方向相对移动,并且,所述第2引导孔设置有:第1孔部,其在所述车身的前后方向上延伸,以容许所述保持器向所述前方向相对移动,使得在所述轴部件位于所述始端孔部的状态下,所述卡定部从所述踏板架被释放;和第2孔部,其与所述第1孔部连接,并容许所述保持器绕所述轴部件旋转,使得在所述轴部件从所述始端孔部向所述终端孔部移动的同时,所述保持器的所述前方向的一侧向所述车身的下方向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藤润小川和夫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F泰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