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使弯管不会随车体震荡而跳脱,且方便倒拉取出弯管的自行车车闸弯管组防脱易拆器,包括枢接于刹车臂一端的一连杆架,穿枢连杆架的一弯管末端的一插管,而该弯管末端处环设有一挡缘,并挡止在连杆架内侧壁,该连杆架于侧壁设有一螺孔。一辅助器螺设在连杆架的螺孔内,中央设有一贯孔,前段设有一导引段,末段设有一螺管段,该弯管末端的插管穿置在螺管段的贯孔内,且挡缘挡止定位在螺管段缘侧。(*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车闸的零部件,特别是一种自行车车闸弯管组的防脱易拆器。自行车与摩托车、汽车都需要定期检查、保养、修护,尤其是行经路面的车轮,更因磨耗、破损而必须常常修护、更换,所以,为了方便维修者拆卸车轮,进行修护工作,现今自行车业者常利用快拆器固结车轮与轮轴,使维修者能藉由快拆器的扳动达到快速锁合或卸离车轮与轮轴的目的。请参阅附图说明图1所示,虽然该车轮10能与轮轴分离,但是因为刹车器20的刹车块21贴近车轮10环面11,且轮面12的径宽大於环面11,所以该车轮10仍然受限於刹车器20的刹车块21,而无法脱离车架。请参阅图2所示,为了免除拆卸刹车器20时的不方便,於刹车器20的左刹车臂22顶端枢设有呈U型的连杆架23,并且於连杆架23内侧对应右刹车臂24处设有一穿孔25,且於穿孔25顶面设有一缺口26,使该穿孔25可与一硬质弯管27末端连接,供一刹车线28穿经後与右刹车臂24固接,而藉由刹车线28牵引左、右刹车臂22、24作动。请配合图3所示,只须向外侧用力牵拉弯管27,使弯管27及刹车线28自穿孔25及缺口26脱离连杆架23,就能解除左刹车臂22与刹车线28的连结关系,於松脱时,维修者可以方便地拆卸车轮10。但是,上述装置虽可达到定位弯管27或拆卸弯管27的目的,於实际使用时仍存有以下缺失一、由於弯管27是以有限长度嵌卡入连杆架23的穿孔25内,在自行车常行经颠簸路面而震荡摇晃的情形下,该弯管27极易从穿孔25或其缺口26跳脱,使刹车臂22、24丧失刹车作用,而危及骑乘者的安全。二、为了防止该弯管27弹脱,与穿孔25嵌合时必须有一定的深度,但是,在刹车线28紧紧牵拉住左、右刹车臂22、24的情形下,维修者必须要费力克服刹车线28的拉力,并将弯管27退移一段距离後,才能完全将弯管27倒拉取出,增加了拆卸时的困难度。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使弯管不会随车体震荡而跳脱,且方便倒拉取出弯管的自行车车闸弯管组防脱易拆器。本技术提供一种自行车车闸弯管组防脱易拆器,包括枢接於刹车臂一端的一连杆架,穿枢连杆架的一弯管末端的一插管,而该弯管近末端处环设有一挡缘,并挡止在连杆架内侧壁,其特征在於该连杆架於侧壁对应刹车臂处设有一螺孔;一辅助器螺设在连杆架的螺孔内,中央设有一贯孔,前段设有一导引段,且於末段设有与螺孔螺合穿入在连杆架内的一螺管段;该弯管末端的插管穿置在螺管段的贯孔内,且挡缘挡止定位在螺管段缘侧。如此,只须旋退辅助器,就可於螺管段退移的过程中,逐渐脱离与插管的嵌合。所以,本技术不仅能藉由螺管段完全环护住弯管的插管,使插管不会随车体震荡而跳脱外,且能於螺管段退移後,方便维修者自连杆架内取出弯管,而提高使用上的方便性及实用性。所述的自行车车闸弯管组防脱易拆器,其特征在於该辅助器的导引段及螺管段间可设一环壁,该环壁挡止在连杆架的螺孔外侧。所述的自行车车闸弯管组防脱易拆器,其特征在於该连杆架的螺孔顶面可设一缺口。所述的自行车车闸弯管组防脱易拆器,其特征在於该辅助器於对应连杆架的缺口处可设一缺槽。本技术具有如下所列的优点及功效一、由於本技术是能藉由螺管段44完全环护住弯管50的插管51,所以,即使车体随路面颠簸而大幅震荡,因为弯管50与螺管段44稳固的嵌结为一体,而不会有跳脱的情形发生,可提高操控的安全性,并保障骑乘者的安全。二、而本技术也能於螺管段44退移的过程中,逐渐脱离与插管51的嵌合,使插管51连同刹车线63可以轻易地由连杆架30的缺口32及辅助器40的缺槽42内取出,藉以解除刹车臂61与刹车线63的连结关是,而於刹车臂61松脱的情形下,方便维修者拆卸车轮,不仅能提升使用上的方便性及实用性,且能提高产品品质、市场竞争力及产品的形象。下面通过最隹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的自行车车闸弯管组防脱易拆器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是以往刹车器与车轮的正视示意图。图2是上述以往刹车器中弯管与连杆架的插接或松脱示意图。图3是上述以往刹车器中刹车臂的松脱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本技术上述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示图。图6是本技术上述较佳实施例中弯管与连杆架的松脱示意图。首先,请参阅图4所示,本技术主要包含一连杆架30、一辅助器40及一弯管50。该连杆架30末端与刹车臂61顶端两侧枢结,是呈U型的镂空架体,於侧壁对应另一刹车臂62处设有一螺孔31,且於螺孔31顶面设有一缺口32。该辅助器40螺设在连杆架30的螺孔31内,中央设有一贯孔41,且於管壁对应缺口32处轴向开设有一缺槽42,且於前、末段分别形成一导引段43、一螺管段44,并於导引段43及螺管段44间设有一环壁45,与该螺管段44与螺孔31螺合後,环壁45挡止在连杆架30的螺孔31外侧,使导引段43位於连杆架30与刹车臂62间。该弯管50是一呈L型空心管体,末端设有穿插入螺管段44贯孔41的一插管51,於近末段处设有挡止在螺管段44缘侧,使弯管50获得定位而能导引刹车线63穿过弯管50的一挡缘52。以上是本技术装置、位置及特征的说明,请续参阅图5所示,组装时,先将辅助器40的螺管段44与连杆架30的螺孔31螺合,使螺管段44完全穿置在连杆架30内侧,而且使环壁45挡止在连杆30的螺孔31外侧,直到缺槽42与螺孔31的缺口32对应为止,如此,就可将弯管50的插管51穿入螺管段44的贯孔41内,并以挡缘52挡止在螺管段44缘侧,使弯管50获得定位,而能导引刹车线63依序穿经弯管50及辅助器40的贯孔41,最後,由导引段43穿出并与刹车臂62固结完成组配。此时,由於辅助器40的螺管段44是以一预定长度穿置在连杆架30内侧,因此,当弯管50的插管51与螺管段44嵌插,并以挡缘挡止在螺管44缘侧时,该插管51完全嵌置在贯孔41内,而能藉由螺管段44完全环护住弯管50的插管51,所以,即使车体随路面颠簸而大幅震荡,因为弯管50与螺管段44稳固的嵌结为一体,所以不会有跳脱的情形发生。另外,请参阅图6所示,若维修者必须拆卸车轮而要松释刹车臂61时,只须以手握持住弯管50,并旋退辅助器40,就能於螺管段44退移的过程中,逐渐脱离与插管51的嵌合,等到螺管段44端侧退移至螺孔31环面平齐,而不再与插管51套合时,就能将插管51连同刹车线63由辅助器40的缺槽42及连杆架30的缺口32取出,解除刹车臂61与刹车线63的连结关系,而使刹车臂61松脱,方便维修者拆卸车轮。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车闸弯管组防脱易拆器,包括枢接於刹车臂一端的一连杆架,穿枢连杆架的一弯管末端的一插管,而该弯管近末端处环设有一挡缘,并挡止在连杆架内侧壁,其特征在於该连杆架於侧壁对应刹车臂处设有一螺孔;一辅助器螺设在连杆架的螺孔内,中央设有一贯孔,前段设有一导引段,且於末段设有与螺孔螺合穿入在连杆架内的一螺管段;该弯管末端的插管穿置在螺管段的贯孔内,且挡缘挡止定位在螺管段缘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车闸弯管组防脱易拆器,其特征在於该辅助器的导引段及螺管段间设有一环壁,该环壁挡止在连杆架的螺孔外侧。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车闸弯管组防脱易拆器,其特征在於该连杆架的螺孔顶面设有一缺口。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车闸弯管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车闸弯管组防脱易拆器,包括枢接於刹车臂一端的一连杆架,穿枢连杆架的一弯管末端的一插管,而该弯管近末端处环设有一挡缘,并挡止在连杆架内侧壁,其特征在於:该连杆架於侧壁对应刹车臂处设有一螺孔;一辅助器螺设在连杆架的螺孔内,中央 设有一贯孔,前段设有一导引段,且於末段设有与螺孔螺合穿入在连杆架内的一螺管段;该弯管末端的插管穿置在螺管段的贯孔内,且挡缘挡止定位在螺管段缘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光,蔡荣村,
申请(专利权)人:利奇机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