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车身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28782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21 1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的车身结构,包括:支柱,所述支柱具有整体地形成在所述支柱表面上的联接槽;横杆,所述横杆邻接所述支柱的表面,该横杆具有整体地形成在所述横杆的表面上的联接槽;角架,所述角架联接到所述支柱和所述横杆的邻接表面之间形成的角;紧固单元,所述紧固单元将所述角架紧固到所述支柱和所述横杆的所述联接槽;并且其中所述支柱和所述横杆的所述联接槽中的每一个由从所述支柱的表面或所述横杆的表面突出的联接导向件来限定,所述联接导向件包括彼此面对的两个具有钩状横截面的部段。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车辆的车身结构防止了噪音和振动的产生,改善了车辆的车身结构的耐久性,并且使装配作业更加便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的车身结构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要求2011年12月13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1-0133341号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结合于此用于通过该引用的所有目的。
本专利技术大体涉及一种车辆的车身结构,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将构成公共汽车车身的多个构件彼此接合的结构。
技术介绍
典型地,传统的公共汽车车身的框架是由中空的管状构件彼此结合的这种方式形成的。形成公共汽车车身的框架的这些构件的支柱设置在车辆的侧面且竖直地延伸预定的距离。横杆是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预定距离的构件。所述支柱和所述横杆的接合部是通过焊接、利用铆钉、螺栓等机械联接方法或利用粘合剂的化学联接方法使彼此接合到一起。大型车辆(例如公共汽车)的框架不仅必须能够支撑车辆本身的很大的重量,而且必须能够支撑大量的乘客和负载的重量。另外,通常,这些车辆(例如公共汽车)的行驶时间和距离相对比较长,因此,支柱和横杆之间的接合部必须足够强从而能够避免车辆的振动或噪音且保证耐久性。公开于该专利技术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专利技术的一般
技术介绍
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已牢记在现有技术中出现的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各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的车身结构,其被构造为不仅使得作为车辆的车身(例如公共汽车)的竖直构件的支柱能够无需进行焊接过程而接合到作为水平构件的横杆,而且能够增强车辆的车身的强度,因此防止了噪音和振动的产生,改善了车辆的车身结构的耐久性,并且使装配作业更加便利。本专利技术的各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的车身结构,包括:支柱,所述支柱具有整体地形成在所述支柱表面上的联接槽;横杆,所述横杆接合到所述支柱的表面,所述横杆具有整体地形成在所述横杆的表面上的联接槽,所述横杆的表面接合到所述支柱的表面;角架,所述角架联接到所述支柱和所述横杆的接合表面之间形成的角;以及紧固单元,所述紧固单元将所述角架紧固到所述支柱和所述横杆的所述联接槽。通过纳入本文的附图以及随后与附图一起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原理的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和装置所具有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更为具体地变得清楚或得以阐明。附图说明图1是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的车辆的车身结构的视图。图2是显示了图1的支柱联接到横杆的主视图。图3是是沿着图2的III-III线切开的剖视图。图4至图6是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角架的视图。图7是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的车辆的车身结构的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的各个实施方案详细地作出引用,这些实施方案的实例被显示在附图中并描述如下。尽管本专利技术将与示例性实施方案相结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意识到,本说明书并非旨在将本专利技术限制为那些示例性实施方案。相反,本专利技术旨在不但覆盖这些示例性实施方案,而且覆盖可以被包括在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之内的各种选择形式、修改形式、等价形式及其它实施方案。参考图1至图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各个实施方式的车辆的车身结构包括:支柱5、横杆1、角架7和紧固单元。联接槽3整体地和/或一体地形成在接合到横杆1的支柱5的表面上。横杆1也具有整体地和/或一体地形成在接合到支柱5的横杆1的表面上的联接槽3。角架7联接到彼此接合的支柱5和横杆1的表面之间形成的角落处。紧固单元将角架7紧固至支柱5和横杆1的联接槽3。也就是说,在本专利技术中,支柱5竖直地定向,支柱5和水平定向的横杆1之间的联接是利用角架7和形成在支柱5和横杆1内的联接槽3。因此,本专利技术不需要单独的焊接过程,能够使装配便利且提供高强度。在各个实施方式中,支柱5和横杆1的每个联接槽3由从支柱5或横杆1的相应表面上突出的联接导向件形成。联接导向件9包括彼此面对的两个具有钩状横截面的部段。紧固单元包括支架11和紧固件13,所述支架11插入到联接导向件9的两个具有钩状横截面的部段之间,所述紧固件13被固定到支架11和角架7内,以使得支架11和角架7彼此压紧,因此保持支架11和角架7之间的联接状态。换言之,联接导向件9整体地和/或一体地从支柱5或横杆1的相应表面突出并形成联接槽3。联接导向件9的横截面是这样一种形状,其中两个钩子设置在相对侧上,从而防止已经插入到联接导向件9的支架11在联接导向件9突出的方向上被移除。在支架11已经插入到支柱5和横杆1的联接导向件9之后,紧固件13被固定到支架11和角架7中,以对支架11和角架7施加压紧力。由此最终确保支柱5和横杆1之间的联接力。支架11整体地和/或一体地包括两个挡止突出部11-1,中心部段11-2和紧固件插入凹部11-3。所述两个挡止突出部11-1与联接导向件9的两个具有钩状横截面的部段紧密接触并被其勾住。所述中心部段11-2设置在所述两个挡止突出部11-1之间且穿过所述具有钩状横截面的部段之间的空间而朝着角架7突出。所述紧固件插入凹部11-3形成在与中心部11-2相对的位置并在所述两个挡止突出部11-1之间凹进,以使得紧固件13的一端插入到紧固件插入凹部11-3内。支架11沿着联接导向件9的纵向方向延伸预定的长度。由此,支架11的形状是具有预定横截面形状的长条,从而它插入联接导向件9中并可以滑动。由于以上所述的支架11的横截面形状,不仅能够更加可靠地确保上述的支架11和角架7之间的压紧力,增加支架11和角架7之间的联接力,而且能够防止由于应用到车辆的车身的负载而导致的支架11的变形,因此增强了车辆的车身强度。每个紧固件13包括紧固螺栓13-1和紧固螺母13-2。紧固螺栓13-1构造为紧固螺栓13-1的头部插入到支架11的紧固件插入凹部11-3中并防止该头部旋转。因此,当紧固螺母13-2固定到紧固螺栓13-1上(该紧固螺栓13-1通过支架11、联接导向件9和角架7从角架7中突出来)的时候,紧固件插入凹部11-3防止紧固螺栓13-1的头部旋转。因此,将紧固螺母13-2固定到紧固螺栓13-1上方可以非常便利,从而使装配作业更容易。当然,除了各个实施方式中提出的紧固件,只要能够在支架11和角架7之间提供压紧力,可以使用任何类型的机械紧固件,例如铆钉等。角架7包括多个通道部7-2,加强板7-3和加强肋7-4。多个通道部7-2彼此连接且覆盖两个相应的联接导向件9。每个通道部7-2包括凸缘7-1,所述凸缘7-1覆盖相应的联接导向件9的两个具有钩状横截面的部段的相对的外表面。加强板7-3整体地和/或一体地设置在彼此连接的通道部7-2之间的接合部的角上。加强肋7-4设置在加强板7-3之间。图4至图6是显示了具有以上所述的结构的示例性角架的视图。角架7的具体结构将能够根据安装位置的特点和条件有选择地使用。在角架7的通道部7-2中,穿过彼此连接的两个接合表面的每一者而形成至少一个紧固件13插入的紧固孔7-5。在每个通道部7-2上形成有多个紧固孔7-5的情况下,它们可以在联接导向件9的纵向方向上排列成行。作为参考,如图4和图5所示的角架,在每个通道部7-2的一个表面上形成两个紧固孔7-5。在包括图6所示的各个实施方式中,在每个通道部7-2的一个表面上形成单一的紧固孔7-5。在各个实施方式中,将两个接合的通道部7-2彼此连接的多个加强板7-3中的每一个都具有弧形形状,因此增强了包括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辆的车身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的车身结构,包括:支柱,所述支柱具有整体地形成在所述支柱表面上的联接槽;横杆,所述横杆邻接所述支柱的表面,该横杆具有整体地形成在所述横杆的表面上的联接槽,所述横杆的表面邻接所述支柱的表面;角架,所述角架联接到所述支柱和所述横杆的邻接表面之间形成的角;紧固单元,所述紧固单元将所述角架紧固到所述支柱和所述横杆的所述联接槽;并且其中所述支柱和所述横杆的所述联接槽中的每一个由从所述支柱的表面或所述横杆的表面突出的联接导向件来限定,所述联接导向件包括彼此面对的两个具有钩状横截面的部段。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2.13 KR 10-2011-01333411.一种车辆的车身结构,包括:支柱,所述支柱具有整体地形成在所述支柱表面上的联接槽;横杆,所述横杆邻接所述支柱的表面,该横杆具有整体地形成在所述横杆的表面上的联接槽,所述横杆的表面邻接所述支柱的表面;角架,所述角架联接到所述支柱和所述横杆的邻接表面之间形成的角;紧固单元,所述紧固单元将所述角架紧固到所述支柱的联接槽和所述横杆的联接槽;并且其中所述支柱的联接槽由从所述支柱的表面突出的联接导向件来限定且所述横杆的联接槽由从所述横杆的表面突出的联接导向件来限定,所述联接导向件包括彼此面对的两个具有钩状横截面的部段,其中所述紧固单元包括支架和紧固件,所述支架插入到所述联接导向件的所述两个具有钩状横截面的部段之间,且所述紧固件被固定到所述支架和所述角架内,以使得所述支架和所述角架朝着彼此压紧,因此保持所述支架和所述角架之间的联接状态,其中所述横杆包括在水平方向上呈直线排列的两个横杆,且所述支柱在竖直方向上延伸预定的长度并设置在所述两个横杆之间;所述支柱的所述联接导向件形成在所述支柱上异于与所述横杆的接合部的部分上,使得所述横杆的端部与所述支柱的表面直接接触;所述支柱的所述联接导向件的宽度与所述横杆的所述联接导向件的宽度相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车身结构,其中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旭晋朴钟赞
申请(专利权)人: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