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反侧倾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828364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20 18: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反侧倾系统。用于车辆的反侧倾装置可以包括:下臂,所述下臂设置在副车架的两侧;旋转安装器,所述旋转安装器形成于所述副车架的中部;弹簧单元,所述弹簧单元的中部以可旋转方式设置在所述旋转安装器上;以及推杆,所述推杆连接至所述弹簧单元的两侧和所述下臂,其中所述弹簧单元包括:板簧,所述板簧的两个端部以相反方向弯曲,在所述板簧的中部形成具有接合孔的接合部分,并且在所述板簧的两端形成螺栓孔;辅助弹簧,所述辅助弹簧设置在所述接合部分的两侧,并且在对应于所述接合孔的中部形成装配孔;以及接合轭,所述接合轭与所述板簧和所述辅助弹簧接合,并且设置在所述旋转安装器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反侧倾(ant1-roll)装置。更特别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反侧倾装置(反侧倾系统),其使用流线型板簧和辅助弹簧,以提高车辆的转向稳定性,并且根据输入的横向载荷的大小而非线性地增加了侧倾刚度。
技术介绍
通常,车辆的悬架系统将轴与车身连接,并且在驾驶时防止从道路传来的震动或冲击被传至车身,以增强驾驶舒适性。悬架系统弹性地吸收运动,例如当驾驶车辆时产生的车身的上/下震动(反弹)、侧倾、俯仰和偏移。特别地,在传统技术中,当车辆转向时,侧倾不利地影响了安全性,并且稳定杆被用于降低侧倾的负面影响。然而,传统的稳定杆与安装在车身内的安装衬套之间摩擦,导致驾驶的不舒适,并且稳定杆的侧倾刚度是一致的,无论横向载荷(也就是侧倾角)的大小如何,因而不能够保证车辆的稳定性。而且,存在安装衬套的橡胶的润滑被改变或损耗而产生噪音的缺点。如图1所示,已经发展了使用板簧的反侧倾装置,以解决传统的稳定杆的问题。参考图1,反侧倾装置具有设置在副车架101的两侧的下臂103以及设置在副车架101的中部的旋转安装器105。具有板簧107的弹簧单元以可旋转方式设置在旋转安装器105的中部。板簧107的各端通过推杆109被连接至下臂。也即,反侧倾装置被设计为使用板簧107的弹力以降低车辆的侧倾,同时不与悬架系统发生干涉,并且与横向载荷成比例地改变侧倾刚度以有效地降低车辆的侧倾。然而,在如上所述的传统的用于车辆的反侧倾装置中,板簧107的前/后长度很长,从而与车身(例如,TW:轮胎壁)或相邻部件(例如,TK:油箱)发生干涉,并且在布局方面存在缺点。而且,因为板簧107的总长由于布局原因不能被增加,所以在能量吸收能力方面是不利的,并且因为从轮胎(T)和推杆109传来的载荷输入角很大,所以存在载荷传递效率低的缺点。另外,存在用于接合推杆109与板簧107的支架⑶需要准备有组装角的缺点。公开于本专利技术背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各个方面致力于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反侧倾装置,其具有下述优点:使用流线型板簧和辅助弹簧以抑制车辆的大幅度侧倾,并且随着输入的横向载荷的大小而增加侧倾刚度,以提高车辆的行驶/转向稳定性。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各个方面致力于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反侧倾装置,其具有下述优点:提供流线型板簧,从而提高能量吸收能力,其前/后方向的长度被减小以消除干涉,在布局方面具有优点,并且与推杆形成的载荷输入角被减小而提高了载荷传输效率。更进一步,本专利技术的各个方面致力于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反侧倾装置,其具有下述优点:直接接合推杆与板簧,使得接合部件的数量减少以变得简化。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一种用于车辆的反侧倾装置可以包括:下臂,所述下臂设置在副车架的两侧;旋转安装器,所述旋转安装器形成于所述副车架的中部;弹簧单元,所述弹簧单元的中部以可旋转方式设置在所述旋转安装器上;以及推杆,所述推杆连接至所述弹簧单元的两端和所述下臂,其中所述弹簧单元可以包括:板簧,所述板簧在其中部具有包括接合孔的接合部分,其中所述接合部分的两个端部沿着所述板簧的两个横向侧面的每一个以相反方向朝向所述接合部分的中部弯曲,从而可以具有流线形状,并且在所述两个端部的两端形成螺栓孔;辅助弹簧,所述辅助弹簧设置在所述接合部分的所述两个横向侧面上,并且在所述辅助弹簧的对应于所述接合孔的中部形成装配孔;以及接合轭,所述接合轭的上部经由螺栓通过所述接合孔和所述装配孔而与所述板簧和所述辅助弹簧接合,并且所述接合轭的下部以可旋转方式设置在所述旋转安装器上。所述板簧通过与所述板簧的螺栓孔接合的球接头而被连接至所述推杆。所述板簧被弯曲以形成“S”形,其中所述板簧通过与所述板簧的螺栓孔接合的球接头而连接至所述推杆。所述辅助弹簧短于所述板簧。所述辅助弹簧是分别与所述板簧中部的所述两个横向侧面中的每一个接触的平面板簧,其中两个辅助弹簧形成一组,其中所述辅助弹簧短于所述板簧。所述接合轭具有:叉形部分,所述叉形部分形成于所述接合轭的上侧,且所述板簧和所述辅助弹簧被容纳在所述叉形部分内且通过所述螺栓而被固定于所述叉形部分;以及螺栓部分,所述螺栓部分形成于所述接合轭的下侧并且以可旋转方式设置在所述旋转安装器上。通过布置为穿透所述副车架的端部的控制连杆,所述下臂被连接至所述推杆的另一端。所述旋转安装器可以包括:轴承座,所述轴承座被固定在所述副车架的中部;以及轴承,所述轴承被插入所述轴承座内,使得在所述接合轭的下侧形成的螺栓部分被插入所述轴承的内滚道内。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使用“S”型流线板簧和辅助弹簧,使得侧倾刚度根据输入的横向载荷的大小而非线性地增大,并且相对于大幅度的侧倾来抑制车辆的侧倾,以确保转向和行驶稳定性。更进一步,流线型板簧用于提高能量吸收能力并且缩短其前/后方向的长度,使得部件之间的干涉被消除并且在布局方面具有优点。从推杆和轮胎传来的载荷输入角被减小以提高载荷传输效率,并且推杆和板簧被直接地接合以减少接合部件的数量以变得简化。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和装置具有其他的特性和优点,这些特性和优点从并入本文中的附图和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将在并入本文中的附图和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进行详细陈述,这些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共同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特定原理。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传统技术的用于车辆的反侧倾装置的透视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反侧倾装置的透视图。图3是应用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反侧倾装置的弹簧单元和旋转安装器的分解透视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反侧倾装置的俯视平面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反侧倾装置的操作状态。图6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和传统技术的用于车辆的反侧倾装置的性能曲线。应当了解,所附附图不一定按比例地绘制,其呈现了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的各种特征的略微简化的画法。本文所公开的本专利技术的具体设计特征包括例如具体尺寸、方向、位置和外形将部分地由具体所要应用和使用的环境来确定。在这些图形中,贯穿附图的多幅图形,附图标记引用本专利技术的同样的或等同的部分。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将具体参考本专利技术的各个实施方式,在附图中和以下的描述中示出了这些实施方式的实例。虽然本专利技术与示例性实施方式相结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了解,本说明书并非旨在将本专利技术限制为那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相反,本专利技术旨在不但覆盖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而且覆盖可以被包括在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之内的各种替换、修改、等效形式以及其它实施方式。在下文,将要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将要省略不相关的部件,以清晰地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反侧倾装置的透视图,图3是应用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反侧倾装置的弹簧单元和旋转安装器的分解透视图。参考图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反侧倾装置根据传递至车身的横向载荷而非线性地增加了侧倾刚度,并且可灵活地相对于大幅度的侧倾抑制车辆侧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车辆的反侧倾装置,包括:下臂,所述下臂设置在副车架的两侧;旋转安装器,所述旋转安装器形成于所述副车架的中部;弹簧单元,所述弹簧单元的中部以可旋转方式设置在所述旋转安装器上;以及推杆,所述推杆连接至所述弹簧单元的两端和所述下臂,其中所述弹簧单元包括:板簧,所述板簧在其中部具有包括接合孔的接合部分,其中所述接合部分的两个端部沿着所述板簧的两个横向侧面的每一个以相反方向朝向所述接合部分的中部弯曲,从而具有流线形状,并且在所述两个端部的两端形成螺栓孔;辅助弹簧,所述辅助弹簧设置在所述接合部分的所述两个横向侧面上,并且在所述辅助弹簧的对应于所述接合孔的中部形成装配孔;以及接合轭,所述接合轭的上部经由螺栓通过所述接合孔和所述装配孔而与所述板簧和所述辅助弹簧接合,并且所述接合轭的下部以可旋转方式设置在所述旋转安装器上。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2.09 KR 10-2011-01322271.一种用于车辆的反侧倾装置,包括:下臂,所述下臂设置在副车架的两侧;旋转安装器,所述旋转安装器形成于所述副车架的中部;弹簧单元,所述弹簧单元的中部以可旋转方式设置在所述旋转安装器上;以及推杆,所述推杆连接至所述弹簧单元的两端和所述下臂, 其中所述弹簧单元包括: 板簧,所述板簧在其中部具有包括接合孔的接合部分,其中所述接合部分的两个端部沿着所述板簧的两个横向侧面的每一个以相反方向朝向所述接合部分的中部弯曲,从而具有流线形状,并且在所述两个端部的两端形成螺栓孔; 辅助弹簧,所述辅助弹簧设置在所述接合部分的所述两个横向侧面上,并且在所述辅助弹簧的对应于所述接合孔的中部形成装配孔;以及 接合轭,所述接合轭的上部经由螺栓通过所述接合孔和所述装配孔而与所述板簧和所述辅助弹簧接合,并且所述接合轭的下部以可旋转方式设置在所述旋转安装器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反侧倾装置,其中所述板簧通过与所述板簧的螺栓孔接合的球接头而连接至所述推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反侧倾装置,其中所述板簧被弯曲以形成“S”形。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彦求张成培高大植金钟旻
申请(专利权)人: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