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具多人抓扶与侧倾防护功能的公交扶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041899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5 14: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兼具多人抓扶与侧倾防护功能的公交扶手,包括顶部设有连接座的上部立柱、与上部立柱下端连接的中间扶手、两端分别与中间扶手和车内轮罩连接的下固定支腿;所述中间扶手由与车内轮罩弧形相对应的上弧段和下弧段,以及两个分别设置在上弧段与下弧段两端之间的支撑段构成,所述上弧段、下弧段和两个支撑段为环形闭合结构;所述上部立柱的下端与上弧段固定连接,所述下固定支腿的上端与下弧段固定连接。该公交扶手不仅能够满足多位不同身高的站立区乘客同时抓扶,还能够在公交车转弯时,对前轮罩上座位乘员的惯性侧倾进行有效安全防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公交扶手,特别是指一种兼具多人抓扶与侧倾防护功能的公交扶手。
技术介绍
现有公交扶手主要有横杆式扶手和立柱式扶手,其中,立柱式扶手的上端通过连接座与车内顶板或者横杆式扶手连接,下端固定在车内地板上。其存在以下不足:1)、不方便更多站立区乘客的抓扶,尤其是站立区乘客拥挤时,很多过道中的乘客无法有效抓到扶手;2)、座位上的乘客会因车辆转弯惯性发生身体侧倾,容易摔出座椅,出现安全事故,即现有立柱式扶手不能对座位上的乘客提供有效安全防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兼具多人抓扶与侧倾防护功能的公交扶手。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设计的兼具多人抓扶与侧倾防护功能的公交扶手,包括顶部设有连接座的上部立柱、与上部立柱下端连接的中间扶手、两端分别与中间扶手和车内轮罩连接的下固定支腿;所述中间扶手由与车内轮罩弧形相对应的上弧段和下弧段,以及两个分别设置在上弧段与下弧段两端之间的支撑段构成,所述上弧段、下弧段和两个支撑段为环形闭合结构;所述上部立柱的下端与上弧段固定连接,所述下固定支腿的上端与下弧段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上部立柱的下端与上弧段的中点固定连接且与上弧段中点处的切线呈垂直布置。当上弧段为圆弧时,所述上部立柱指向圆弧的圆心;当上弧段为椭圆弧时,所述上部立柱指向椭圆弧的中心。优选地,所述中间扶手整体呈扇形,即所述上弧段、下弧段为同心的圆弧形,并且支撑段指向圆弧形的圆心。进一步地,所述上弧段、下弧段的圆心角为60°~80°。优选地,所述中间扶手的最大宽度为1100~1200mm。可根据车内座椅布置情况灵活设置,纵向长度尺寸超出轮罩上座椅靠背200-300mm且不影响乘客进出座位为宜。优选地,所述上弧段、下弧段之间的距离为250~400mm。优选地,所述下固定支腿的数量为两个,左右对称地设置在下弧段上。下固定支腿与连接座一起,形成三处固定点,且三处固定点之间的连线呈三角形,简单而有效的保证了扶手固定强度。优选地,所述下固定支腿的高度为40~100mm。该设计使得下弧段也能作为抓扶杆。可选地,所述支撑段沿竖直方向布置,便于乘客在支撑段上抓扶。优选地,所述上弧段(3.1)与支撑段(3.3)之间、支撑段(3.3)与下弧段(3.2)之间均以圆角过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扶手主要适用于车内为圆轮罩且轮罩上座椅为背向布置的大型后置公交车,可抓扶区域远大于常规公交车扶手,不仅能够满足多位不同身高的站立区乘客同时抓扶,还能够在公交车转弯时,对前轮罩上座位乘员的惯性侧倾进行有效安全防护,防止乘客摔出座椅。该公交扶手结构新颖,造型美观大气,且比常规扶手更加实用、更加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设计的兼具多人抓扶与侧倾防护功能的公交扶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中间扶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固定脚片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公交扶手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公交扶手多人抓扶功能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公交扶手侧倾防护功能的示意图。其中:连接座1、上部立柱2、中间扶手3、上弧段3.1、下弧段3.2、支撑段3.3、下固定支腿4、固定脚片5、车内顶棚6、车内轮罩7、座椅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3所示,本技术所设计的兼具多人抓扶与侧倾防护功能的公交扶手,包括上部立柱2、中间扶手3和下固定支腿4。各段采用常规的φ32圆钢管以二氧化碳保护焊方式组焊而成。各段可根据实车色彩搭配需求进行不同颜色的喷涂。中间扶手3整体为扇形封闭结构,由上弧段3.1、下弧段3.2以及设置在上弧段3.1两端与下弧段3.2两端之间的两个支撑段3.3构成。上弧段3.1、下弧段3.2的圆心角为70°。中间扶手3的最大宽度为1150mm。上弧段3.1、下弧段3.2之间的距离为350mm。上弧段3.1、下弧段3.2、支撑段3.3相连处均以半径为84mm的圆角过渡。中间扶手3的弧线近似平行于车内轮罩7弧度。上部立柱2的顶部设置有连接座1,其下端焊接固定在上弧段3.1的中点上,并与上弧段3.1中点处的切线垂直。整个公交扶手通过连接座1竖直固定在车内顶棚6上,连接座1可采用常规的直座形式。上部立柱2高度可根据公交车内高灵活设置,以满足固定需求和适合乘客抓握为宜。下固定支腿4的数量为两个,下固定支腿4包括焊接在其下部的固定脚片5。下固定支腿4主体(除固定脚片5外的部分)采用φ32圆钢直管,其长度为80mm;固定脚片5采用4mm厚钢板冲切成型,表面开φ6.5圆孔,固定脚片5轮廓根据使用习惯或者实际需求定。圆钢直管垂直于车内轮罩7,固定脚片5紧贴车内轮罩7安装。中间扶手3、下固定支腿4关于上部立柱2的中心轴线呈左右对称关系,结构稳固、美观大气。该公交扶手在车身上设置了三处固定点,且三处固定点之间的连线呈三角形,简单而有效的保证了扶手固定强度。顶部通过连接座1固定在车顶,底部两固定支腿下端均焊接有固定脚片5,由此实现了下部的两处固定。如图5所示,上部立柱2可为站立区身材较高的乘客(170mm以上)提供足够的抓扶空间。中间扶手3则在宽度和高度上为不同身高、不同站立区域的乘客提供了大量的抓扶空间。身高110mm-170mm范围内的乘客在中间扶手3上均能找到适合的抓扶位置。如图6所示,在公交车转弯时,左侧或者右侧轮罩上的座位乘客会由于惯性原因向过道一侧发生身体侧倾,此时中间扶手3可以对座位乘客身体进行有效防护,防止乘客摔出座椅8,保障了车内轮罩7上的乘员乘车安全。如图4所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支撑段3.3、下固定支腿4沿竖直方向设置,其余结构不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兼具多人抓扶与侧倾防护功能的公交扶手,其特征在于:包括顶部设有连接座(1)的上部立柱(2)、与上部立柱(2)下端连接的中间扶手(3)、两端分别与中间扶手(3)和车内轮罩(7)连接的下固定支腿(4);所述中间扶手(3)由与车内轮罩(7)弧形相对应的上弧段(3.1)和下弧段(3.2),以及两个分别设置在上弧段(3.1)与下弧段(3.2)两端之间的支撑段(3.3)构成,所述上弧段(3.1)、下弧段(3.2)和两个支撑段(3.3)为环形闭合结构;所述上部立柱(2)的下端与上弧段(3.1)固定连接,所述下固定支腿(4)的上端与下弧段(3.2)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兼具多人抓扶与侧倾防护功能的公交扶手,其特征在于:包括顶部设有连接座(1)的上部立柱(2)、与上部立柱(2)下端连接的中间扶手(3)、两端分别与中间扶手(3)和车内轮罩(7)连接的下固定支腿(4);所述中间扶手(3)由与车内轮罩(7)弧形相对应的上弧段(3.1)和下弧段(3.2),以及两个分别设置在上弧段(3.1)与下弧段(3.2)两端之间的支撑段(3.3)构成,所述上弧段(3.1)、下弧段(3.2)和两个支撑段(3.3)为环形闭合结构;所述上部立柱(2)的下端与上弧段(3.1)固定连接,所述下固定支腿(4)的上端与下弧段(3.2)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具多人抓扶与侧倾防护功能的公交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立柱(2)的下端与上弧段(3.1)的中点固定连接且与上弧段(3.1)中点处的切线呈垂直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具多人抓扶与侧倾防护功能的公交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扶手(3)整体呈扇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兼具多人抓扶与侧倾防护功能的公交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弧段(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东风鲍群莉董奎曾勇吕天浩王界行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襄阳旅行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