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前门登车扶手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019746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4 22: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前门登车扶手总成,包括顶线束、加油口盖的拉丝本体、扶手组件和位于前门正驾驶侧的车身钣金,所述顶线束、所述拉丝本体和所述扶手组件分别固定于所述车身钣金上,在汽车前门正驾驶侧增加登车扶手,能够辅助乘员顺利登车。其中,所述扶手组件包括呈“U”型的扶手臂和设于扶手臂两端的安装座,所述扶手臂通过安装座固定于车身钣金上,所述安装座位于所述顶线束和所述拉丝本体之间,使得所述拉丝本体能够穿过安装座与扶手臂所形成的空间。相比于现有技术,此结构有效避免了扶手臂与加油口盖的拉丝本体之间产生干涉,提高扶手安装的稳定性和握持的舒适度,并降低了部件干涉所带来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内饰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前门登车扶手总成
技术介绍
现有MPV车型的前门正驾驶侧通常都不设置登车扶手结构,驾驶员一般是依靠方向盘借力进行登车,此种登车方式由于不够便利而引起客户的诸多不满。针对这种情况,目前市场上也出现了带有前门正驾驶侧登车扶手结构的MPV车型,同时为了保证增加扶手后的车身左右两侧造型的一致性以及保证A柱障碍角满足法规校核,一般是将正驾驶侧增加的登车扶手设计为与车身右侧的扶手相对称。如图1所示,在目前的正驾驶侧登车扶手结构中,扶手1'安装在车身钣金2'上,并位于顶线束3'的下方,参照图2,此时扶手安装点与加油口盖的拉丝本体4'及拉丝安装点5'之间发生干涉,而扶手的安装空间有限,又无法将拉丝本体4'向门框(参见门框胶条6')方向移动以避让扶手,长此以往不仅影响扶手的强度和使用舒适度,同时也会降低加油口盖的密封效果,甚至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汽车前门登车扶手总成,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前门登车扶手总成,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扶手的强度和使用性能,并降低安全隐患。一种汽车前门登车扶手总成,包括顶线束、加油口盖的拉丝本体、扶手组件和位于前门正驾驶侧的车身钣金,所述顶线束和所述拉丝本体分别固定于所述车身钣金上,所述扶手组件固定安装在所述车身钣金上;其中,所述扶手组件包括扶手臂和两个安装座,所述扶手臂呈“U”型,所述安装座分别设于所述扶手臂的两端,所述扶手臂通过所述安装座固定于所述车身钣金上,所述安装座位于所述顶线束和所述拉丝本体之间,使得所述拉丝本体能够穿过所述安装座与所述扶手臂所形成的空间。优选地,所述安装座为柱状结构。优选地,还包括固定于所述车身钣金上的柱饰板,所述柱饰板上设有两个第一安装孔,每个所述安装座穿过相应的所述第一安装孔后固定至所述车身钣金上。优选地,所述车身钣金上设有两个凸台,每个所述凸台上均开有一个第二安装孔,每个所述安装座固定于对应的所述第二安装孔中。优选地,所述车身钣金还设有第三安装孔和第四安装孔,所述顶线束通过所述第三安装孔固定在所述车身钣金上,所述拉丝本体具有拉丝固定管,所述拉丝固定管通过所述第四安装孔固定在所述车身钣金上。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均为方形孔,所述第三安装孔和第四安装孔均为圆孔。本技术提供的汽车前门登车扶手总成,包括顶线束、加油口盖的拉丝本体、扶手组件和位于前门正驾驶侧的车身钣金,所述顶线束、所述拉丝本体和所述扶手组件分别固定于所述车身钣金上,在汽车前门正驾驶侧增加登车扶手,能够辅助乘员顺利登车。其中,所述扶手组件包括呈“U”型的扶手臂和设于扶手臂两端的安装座,所述扶手臂通过安装座固定于车身钣金上,所述安装座位于所述顶线束和所述拉丝本体之间,使得所述拉丝本体能够穿过所述安装座与所述扶手臂所形成的空间。相比于现有技术,此结构有效避免了扶手臂与加油口盖的拉丝本体之间产生干涉,提高扶手安装的稳定性和握持的舒适度,并降低了部件干涉所带来的安全隐患。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正驾驶侧登车扶手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前门登车扶手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图3的A-A向断面图;图6为扶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柱饰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车身钣金的局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现有技术:1'-扶手2'-车身钣金3'-顶线束4'-拉丝本体5'-拉丝安装点6'-门框胶条本技术:1-顶线束2-拉丝本体3-扶手组件4-车身钣金31-扶手臂32-安装座5-柱饰板51-第一安装孔41-凸台411-第二安装孔43-第三安装孔44-第四安装孔21-拉丝固定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前门登车扶手总成,如图3所示,其包括:顶线束1、加油口盖的拉丝本体2、扶手组件3和位于前门正驾驶侧的车身钣金4,顶线束1和拉丝本体2分别固定于车身钣金4上,扶手组件3也固定安装在车身钣金4上,为汽车前门正驾驶侧提供登车扶手,从而方便驾驶员轻松登车。具体地,请同时参照图3至图5,扶手组件3包括扶手臂31和两个安装座32,扶手臂31呈“U”型,以方便乘员握持,两个安装座32分别设于扶手臂31的两端,“U”型的扶手臂31通过这两个安装座32固定在车身钣金4上,扶手臂31的安装点,也即安装座32的位置是在顶线束1和拉丝本体2之间,从而使得拉丝本体2能够穿过安装座32与扶手臂31所形成的空间。通过上述结构设计,能够有效避免扶手臂与加油口盖的拉丝本体之间产生干涉,提高扶手安装的稳定性和握持的舒适度,并降低了现有结构中的部件干涉所带来的安全隐患。进一步地,本技术提供的汽车前门登车扶手总成还包括柱饰板5,该柱饰板5固定安装在车身钣金4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柱饰板一般采用注塑工艺形成,如果直接将扶手组件3安装在柱饰板5上,不容易保证扶手组件的安装强度和可靠性,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在柱饰板5上开有两个第一安装孔51,并且在车身钣金4上设置两个凸台41,每个凸台41上均开有一个第二安装孔411,每个安装座32穿过对应的第一安装孔51后,固定于对应的第二安装孔411中,从而将扶手组件3通过两个安装座32固定在车身钣金4上。通过在车身钣金4上设置凸台结构,使其与安装座配合安装,保证了安装的平整性和稳定性,提高了安装强度。此外,安装座32优选为柱状结构,可以是圆柱,也可以是方形柱,与之相配合的凸台41也相应地设计为圆柱凸台或方形柱凸台,同时第二安装孔411以及供安装座32穿过的第一安装孔51也相应地设计为圆形孔或方形孔,从而保证安装座32与车身钣金4可靠地相贴合。进一步地,车身钣金4上还设有第三安装孔43和第四安装孔44,顶线束1通过第三安装孔43固定在车身钣金4上,加油口盖的拉丝本体2具有拉丝固定管21,该拉丝固定管21通过第四安装孔44固定在车身钣金4上,为了配合拉丝本体2和顶线束1的具体结构,保证安装的顺利进行,第三安装孔43和第四安装孔44均设计为圆孔。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本专利技术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技术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汽车前门登车扶手总成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前门登车扶手总成,包括顶线束、加油口盖的拉丝本体、扶手组件和位于前门正驾驶侧的车身钣金,所述顶线束和所述拉丝本体分别固定于所述车身钣金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组件固定安装在所述车身钣金上;其中,所述扶手组件包括扶手臂和两个安装座,所述扶手臂呈“U”型,所述安装座分别设于所述扶手臂的两端,所述扶手臂通过所述安装座固定于所述车身钣金上,所述安装座位于所述顶线束和所述拉丝本体之间,使得所述拉丝本体能够穿过所述安装座与所述扶手臂所形成的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前门登车扶手总成,包括顶线束、加油口盖的拉丝本体、扶手组件和位于前门正驾驶侧的车身钣金,所述顶线束和所述拉丝本体分别固定于所述车身钣金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组件固定安装在所述车身钣金上;其中,所述扶手组件包括扶手臂和两个安装座,所述扶手臂呈“U”型,所述安装座分别设于所述扶手臂的两端,所述扶手臂通过所述安装座固定于所述车身钣金上,所述安装座位于所述顶线束和所述拉丝本体之间,使得所述拉丝本体能够穿过所述安装座与所述扶手臂所形成的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门登车扶手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为柱状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前门登车扶手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于所述车身钣金上的柱饰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成武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