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类哌嗪的抗真菌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8796529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3 0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抗真菌作用药物技术领域,提供具有式Ⅰ结构的一类哌嗪衍生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R1的定义同说明书中所述。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上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并同时公开了以该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作为活性有效成分的药物组合物,以及它们在作为抗真菌药物方面的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
,更确切地说,是涉及一类具有抗真菌活性的化合物、其制备方法、组合物及应用。
技术介绍
真菌感染根据其侵入部位不同可分为浅部和深部两类。浅部真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皮肤和甲部;深部真菌较常见的为白色念珠菌和新型隐球菌,发病率虽低但危害较大,感染严重时可危及生命。特别是近几十年来,随着广谱抗菌素、皮质激素、抗肿瘤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放射治疗和器官移植的广泛进行,导管和插管的普遍开展,以及免疫缺陷患者尤其是艾滋病患者的急速增加,破坏了正常菌丛的共生关系,使肌体对真菌的抵抗力降低,从而致使真菌感染特别是深部真菌感染大幅度上升,并已成为艾滋病和肿瘤等重大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现有的抗真菌药物中,氮唑类药物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地应用。氮唑类药物尤其对深部真菌感染的疗效较为理想,所以一直是抗真菌药物研究中的热点。目前临床上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首选药物,主要有以酮康唑(Ketoconazole)、咪康唑(Miconazole)、噻康唑(Tioconazole)为代表的咪唑类化合物,和以氟康唑(Fluconazole)、伊曲康唑(Itraconazole)和伏立康唑(Voriconazole)为代表的三氮唑类抗真菌药物。但是随着长期广泛应用,逐渐出现对现有氮唑类药物的耐药菌株,且有明显增多的趋势。已有报道称白念珠菌B41628对现有多种药物耐药,耐药性问题使真菌病防治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同时在多年临床大规模试验中发现现有药物,大多具有一定程度的毒副作用如肝功能损害、胃肠道损害、皮疹等,致使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针对现有药物存在的局限性,如抗菌谱窄、耐药性严重、生物利用度低、有较强的毒副作用等问题。除了优化改良现有药物的制剂外,使得新型抗真菌药物研究成为全球新药研发的热点领域之一。此外,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使深部真菌感染治疗变得更加复杂,因此,临床迫切需要高效低毒、抗菌谱广、高选择性的新型深部抗真菌药物。哌嗪类衍生物作为一类重要的医药中间体广泛应用于镇静催眠药物,抗组胺药物,镇咳药物,抗微生物药物,抗血小板药物(Husbands S M, Izenwasser S, KopajticT, el al.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 at the Monoamine Transportersand σ Receptors for a Novel Series of9-[3-(cis-3, 5-Dimethyl-l-piperazinyl)-propyl]carbaz-ole(Rimcazole)Analogues[J].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1999,42(21):4446-4455.陈冬梅,陈凯,汪海.吗啉环和哌嗪环类衍生物的抗血栓作用及其分子机制[J].药学学报,2003,38 (9):641-645.)。其毒性小,易形成多个氢键或离子键,常能有效地调节药物的脂水分配系数和酸碱平衡常数。将其引入分子,能有效地增加分子的碱性和水溶性,从而增强分子的活性(蔡佳利,卢一卉,甘淋玲,等.含哌嗪类抗微生物药物研究进展[J].中国抗生 素杂志,2009,34 (8):454-462,484.)。以上介绍的酮康唑、伊曲康唑、特康唑、泊沙康唑等都是临床常用的具有哌嗪结构的抗真菌药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具有式Ⅰ结构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R1为(1)其中R2、R3、R4、R5同时或分别为氢,C1~C4烷基,卤素,硝基,氰基,三氟甲基;(2)其中R6、R7同时或分别为氢,卤素,三氟甲基;(3)其中R8为氢。FDA00002934941500011.jpg,FDA00002934941500012.jpg,FDA00002934941500013.jpg,FDA00002934941500014.jpg

【技术特征摘要】
1.具有式I结构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式I结构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选自如下化合物: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式I结构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为:式I化合物与无机酸、有机酸所成的盐。4.如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具有式I结构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为:盐酸盐、氢溴酸盐、氢碘酸盐、硫酸盐、硫酸氢盐、磷酸盐、磷酸氢盐、乙酸盐、丙酸盐、丁酸盐、乳酸盐、甲磺酸盐,对甲苯磺酸盐、马来酸盐、苯甲酸盐、琥珀酸盐、酒石酸盐、柠檬酸盐、富马酸盐、牛磺酸盐、葡萄糖酸盐。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式I结构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氯乙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颖白玫刘登科廖上腾张旭阳吴疆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药物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