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R废气再循环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723029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22 17: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EGR废气再循环控制系统,其包括监控装置和废气循环装置,废气循环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排气歧管(1)、EGR取气管(2)、单向阀(4)、废气预冷通道(6)、废气处理装置(8)、EGR冷却器(10)、废气导入管(12)、废气稳压腔(13)、进气歧管(15)和燃烧室(16)。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有以下效果:当进气歧管压力高于排气歧管压力时,能避免新鲜混合气倒流,提高燃油经济性;EGR冷却系统中设置有预冷通道,能降低主冷却的压力,迅速降低废气的温度,提高进气密度;EGR废气处理装置能保护EGR阀不被污染,提高EGR率的有效性,避免碳烟颗粒进入燃烧室加快缸活塞组的磨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领域,尤其涉及ー种EGR废气再循环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纵观整个发动机行业的发展方向,节能、环保已成为时代的主題。随着全球排放法规的出台,人们越来越多的开始关注产品的排放特性。针对轻型柴油机、重型柴油机以及轿车柴油机,美国、日本、欧盟相继出台一系列新的排放法规,来限制氮氧化合物(N0X)、颗粒(PM)、以及碳氢化合物(HC)的排放量。排放法规的加严,对发动机新产品设计和开发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尤其是柴油机欧V排放升级到欧VI排放阶段。为满足排放法规的要求,适应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发动机技术集中在优化燃烧系统、改善燃油喷射技术、废气再循环控制(EGR)、先进的涡轮增压和两级涡轮增压、可变气门驱动、闭环燃烧控制等方面进行探索,其中EGR作为改善柴油机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EGR的布置、整机系统匹配以及EGR率(废气与进入燃烧室混合气的比值)的精确控制方面尤为重要。而现有的废气再循环控制(EGR)存在以下主要缺陷:(I)发动机在低转速及极限エ况下,新鲜空气倒流,燃烧不稳定,进气损失大;(2)对导入缸内參与燃烧的废气,在无废气预冷吋,EGR冷却系统压カ较大,尤其是在低转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EGR废气再循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EGR废气再循环控制系统包括监控装置和废气循环装置;所述废气循环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排气歧管(1)、EGR取气管(2)、废气处理装置(8)、EGR阀(9)、废气导入管(12)、进气歧管(15)和燃烧室(16);所述监控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EGR取气管(2)上的第一废气压力传感器(3)、设置于废气导入管(12)与进气歧管(15)之间的第二废气压力传感器(14)以及ECU控制单元(23),所述第一废气压力传感器(3)和第二废气压力传感器(14)将检测到的信号传递给所述ECU控制单元(23);所述EGR阀(9)的通断由ECU控制单元(23)控制。

【技术特征摘要】
1.ー种EGR废气再循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EGR废气再循环控制系统包括监控装置和废气循环装置;所述废气循环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排气歧管(I )、EGR取气管(2)、废气处理装置(8)、EGR阀(9)、废气导入管(12)、进气歧管(15)和燃烧室(16);所述监控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EGR取气管(2)上的第一废气压力传感器(3)、设置于废气导入管(12)与进气歧管(15)之间的第二废气压力传感器(14)以及E⑶控制単元(23),所述第一废气压力传感器(3)和第二废气压力传感器(14)将检测到的信号传递给所述ECU控制单元(23);所述EGR阀(9)的通断由E⑶控制单元(23)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EGR废气再循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循环装置还包括EGR冷却器(10),其连接于所述EGR阀(9)与所述废气导入管(12)之间;所述EGR冷却器(10)与出水管(20)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EGR废气再循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EGR冷却器(10)为可变流量的EGR冷却器;所述EGR冷却器(10)上设有属于所述监控装置的第二水温传感器(22 ),其将检测到的信号传递给所述E⑶控制单元(2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EGR废气再循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EGR阀(9)与所述废气导入管(12)之间设有与所述EGR冷却器(10)并联的EGR旁通阀(11);所述E...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殿臣李书利段景辉魏洪伟梁燕茹夏培生李学超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