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机动车辆的制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658683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2 03: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制动系统,所述制动系统具有能借助制动踏板(19)致动且车轮制动器(6,7,8,9)与其连接的主制动缸(4),具有可电控的压力生成装置(2),具有用于调节和/或控制在车轮制动器(6,7,8,9)处引发的车轮制动器压力的压力调节阀装置(5),并具有控制或调节压力生成装置(2)和/或压力调节阀装置(5)的第一电子控制和调节单元(10),希望设有一独立于压力生成装置的工作的制动力辅助装置。出于此目的,所述制动系统包括可电控的辅助压力生成装置(60),能借助其致动主制动缸(4),尤其是能借助其控制或调节主制动缸(4)的中间腔室(61)中的压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制动系统,包括能借助制动踏板致动并与车轮制动器连接的制动主缸;可电控的压力生成装置;用于调节和/或控制在车轮制动器上设定的车轮制动器压力的压力调节阀装置;以及控制或调节压力生成装置和/或压力调节阀装置的第一电子控制和调节单元。
技术介绍
在汽车技术中,“线控制动”式制动系统变得越来越普遍。此类制动系统常常包括踏板解耦单元,其连接在制动主缸的上游,藉此在“线控制动”运行模式中驾驶者的制动踏板致动使制动主缸与车轮制动器的直接液压连接分离并使由制动压力生成装置输出的液压压力作用于车轮制动器。从驾驶者请求检测到在压力生成装置中建立相应的制动系统压力的作用链部段是“线控的”、而不是液压的。在“线控”运行模式中,可电控的压力生成装置向车轮制动器施加制动压力。为了在“线控制动”运行模式中给驾驶者提供舒适的踏板感觉,“线控”式制动系统通常包括制动踏板感觉模拟装置。在这些制动系统中,制动器也能在车辆驾驶者未主动参与的情况下基于电子信号而被致动。这些电子信号例如能由电子稳定程序ESP或者自适应式巡航控制系统ACC发出。如果“线控”功能例如由于可电控的压力生成装置的可能的故障而不能运行,则制动系统切换到备用模式/低效运行模式,其中恢复串联制动主缸的腔室与车轮制动器的常规直接液压联接。因此,装备有这种“线控”制动系统的车辆在压力生成装置发生故障时、在电子单元发生故障时且甚至在电源发生故障时也能被制动,但在此情况下仅使用由驾驶者通过对制动踏板的致动提供的设定能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独立于压力生成装置功能性给“线控”式车辆制动系统的备用模式配备制动助力/制动力放大。根据本专利技术,该目的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的制动系统来实现,其中该制动系统包括可电控的辅助压力生成装置,借助所述辅助压力生成装置能致动所述制动主缸,尤其是借助所述辅助压力生成装置能控制或调节在所述制动主缸的中间腔室中的压力。本专利技术的更多优选实施例或有利实施例由从属权利要求和以下参照附图的描述得出。本专利技术基于以下考虑包括“线控制动”常规运行模式和液压备用模式的电液制动系统在任何操作状态下都必须提供充足的制动力。尤其是当用于控制压力生成装置的控制和调节单元或压力生成装置本身发生故障或完全失效时希望如此。现在(在本专利技术中)得知所述目的以如下方式实现提供一独立的、辅助的压力生成装置,借助其能在一定程度上从外部致动制动主缸。为此,辅助压力生成装置与制动主缸的中间腔室这样地液压连接,使得当由辅助压力生成装置使压力介质在中间腔室中移动时对制动王缸中的活塞进彳丁致动且因此在制动王缸的腔室中建立压力和/或使制动流体从那里移动到制动回路中。优选地,处于所谓的“线控制动”运行模式中的制动系统既能由车辆驾驶者操控,又能独立于车辆驾驶者被操控;所述制动系统优选以“线控制动”运行模式运行并能以至少一个仅能由车辆驾驶者操控的备用模式运行。根据第一优选实施例,用于机动车辆的制动系统包括:制动主缸,其能借助制动踏板致动;车轮制动器压力调制装置,车轮制动器与其连接;可电控的压力生成装置(优选缸-活塞装置,其活塞能由一机电式执行装置致动);用于调节和/或控制在车轮制动器上设定的车轮制动器压力的压力调节阀装置;以及电子控制和调节单元(电子单元ECU),其用于在常规制动功能下在不通过辅助助力器(辅助压力生成装置)助力的情况下控制或调节制动系统。压力调节阀装置优选液压地连接到制动主缸、压力生成装置和车轮制动器。借助该压力调节阀装置使车轮制动器能通过制动主缸或压力生成装置来供给系统制动压力。压力生成装置优选直接经由压力调节阀装置致动车轮制动器,也就是说,例如,压力生成装置的压力腔室能经由至少一个阀与每个车轮制动器连接。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制动系统包括可电控的辅助压力生成装置(电液辅助助力器)。该辅助助力器优选被设计为制动系统的独立的可选模块,所述可选模块在无制动助力的情况下无法实现足够制动作用的重型车辆中被使用。在较轻型的车辆中和具有特别有效的车轮制动器的车辆中,可省略该可选模块,在此情况下不需要对保留的制动系统(基本结构)进行实质的结构变更。这样便实现了如下的工厂制造中的方便性:对于不同车型制造出基本结构相同的制动系统。这样便节省了开发和生产成本。根据示例,辅助助力器或辅助压力生成装置包括电机、泵、压力传感器、踏板行程或踏板角度传感器、电能蓄能器、以及第二电子控制和调节单元或电子单元。辅助助力器优选供给电子调节的辅助助力压力,其经由一液压连接传送到主缸中的助力作用面并在那里致动主缸。辅助助力器的第二控制和调节单元或电子单元(E⑶2)有利地经由一通信连接与用于常规功能的第一控制和调节单元或电子单元连接。在需要时——例如在用于常规功能的第一电子单元不工作并因此不对通信请求作出响应时一激活辅助助力功能。在此情况下确定踏板位置并根据一预先规定的特征曲线将其转换成辅助助力理论压力。在此情况下该理论压力由辅助助力器的第二电子单元借助电机、泵和压力传感器来设定。有利地,当第一控制和调节单元和/或压力生成装置部分或完全不工作或不起作用时,辅助压力生成装置致动制动主缸以设定一理论压力、尤其是制动主缸的中间腔室中的理论压力。这意味着,辅助助力器仅在由于失灵和/或控制故障而无法借助压力生成装置建立常规压力时使用。这样便能确保:即使在这样的部件失效时也能在车轮制动器中建立充足的制动压力。经由在第一控制和调节单元与第二控制和调节单元之间的上述通信连接,可通过相应选择的信号识别出这种状态。有利地,第一电子控制和调节单元与第一传感器连接,该第一传感器确定制动踏板行程或制动踏板角度或与之对应的值,辅助压力生成装置与——尤其是独立实施的——第二传感器连接或包括所述第二传感器,该第二传感器尤其是制动踏板行程或制动踏板角度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确定制动踏板行程或制动踏板角度或与之对应的值。因此,辅助助力器在一定程度上优选包括踏板行程或踏板角度传感器以检测踏板致动。检测制动踏板致动力的力传感器作为用于辅助助力器的信号发射器将过于昂贵,尤其是鉴于辅助压力生成装置的模块化设计。通过使用不带力传感器的简单设计的辅助助力器,制动助力的可用性扩展到制动系统的常规功能不可用的运行状态。有利地,在辅助压力生成装置的第二电子控制和调节单元中借助第二传感器的信号来确定用于致动制动主缸的理论压力。这种情况下不需要来自第一传感器的信号。该实施例支持辅助压力生成装置的模块化设计。在“线控制动”常规运行模式中,制动系统压力优选由压力生成装置生成。压力生成装置有利地包括缸-活塞装置,其活塞能由机电式执行装置致动。在该制动系统的优选实施例中,制动主缸连接到一能被液压致动的模拟装置,该模拟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尤其是在“线控制动”运行模式中给驾驶者提供舒适的踏板感觉。在该运行模式中,车辆驾驶者在致动制动踏板时使压力介质进入模拟装置或模拟器中,其中踏板行程和/或踏板角度被确定并形成理论制动力矩的确定的基础。这样,能在踏板行程与制动系统压力的理论值之间实现可再现的关系。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尤其在于,通过辅助压力生成装置实现了一种独立于在常规模式中激活的压力生成装置的、提供制动系统压力的措施。尤其是在备用模式中,由此能够在制动车辆时给驾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8.30 DE 102010039931.0;2011.08.24 DE 10201101.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制动系统,包括: 能借助制动踏板(19 )致动并与车轮制动器(6,7,8,9 )连接的制动主缸(4); 可电控的压力生成装置(2); 用于调节和/或控制在车轮制动器(6,7,8,9)上设定的车轮制动器压力的压力调节阀装置(5);以及 控制或调节压力生成装置(2)和/或压力调节阀装置(5)的第一电子控制和调节单元(10), 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动系统包括可电控的辅助压力生成装置(60),借助所述辅助压力生成装置能致动所述制动主缸(4),尤其是借助所述辅助压力生成装置能控制或调节在所述制动主缸(4)的中间腔室(61)中的压力。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压力生成装置(60)被设计为所述制动系统的独立模块。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压力生成装置(60)包括以下部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尤其是全部:电机(63)、泵(64)、压力传感器(66)、制动踏板行程或制动踏板角度传感器(67)、电能蓄能器(68)和/或第二电子控制和调节单元(69)。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子控制和调节单元(69)经由一通信连接与所述第一电子控制和调节单元(10)连接。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S·林肯巴赫S·A·德鲁姆
申请(专利权)人:大陆特韦斯贸易合伙股份公司及两合公司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