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下珠多糖在制备抗乙肝病毒的药物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15796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24 19: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叶下珠多糖PUIPⅢ在制备抗乙肝病毒的药物中的应用,PUIPⅢ是由鼠李糖、阿拉伯糖、甘露糖和葡萄糖4个单糖组成,鼠李糖、阿拉伯糖、甘露糖和葡萄糖的摩尔比为0.27:0.28:0.1:0.35,分子量为418793.5。由药用植物叶下珠经人工提取、分离纯化而成。体外生物活性实验表明,PUIPⅢ具有抑制HepG2.2.2.15细胞培养中HBsAg、HBeAg的分泌和HBV-DNA的复制,具有一定的体外抗HBV活性作用;体内活性实验表明,PUIPⅢ在鸭体内对DHBVDNA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反弹较小,可用于制备抗乙肝病毒的药物和保肝护肝保健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叶下珠多糖在制备抗乙肝病毒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叶下珠多糖PUIP III在制备抗乙肝病毒的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从发现至今已有四十余年。1963年, Blumberg等发现澳大利亚血友病患者血清中含有一种能与美国血友病患者血清起反应的抗原,称其为澳大利亚抗原(即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HBsAg)。1970年Dane等在乙肝病人血清中发现了 42nm大小的HBV颗粒,其外膜成分中含有HBsAg,1986年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正式将HBV归为嗜肝DNA病毒科。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个世界性的健康问题,呈世界性分布,它不仅可以导致急、慢性HBV感染与75% — 90%的原发性肝癌相关。全球慢性HBV感染约有3. 5亿人,我国属HBV感染的高流行区。据我国传染病报告和疾病监测统计,乙肝占急性肝炎病例的25% 左右,与HBV感染有关的肝病死亡率约23/10万,其中肝癌死亡率约13/10万,乙肝对人类健康危害最为严重,是我国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由一些数据估计,我国慢性无症状 HBV携带者(AsC)超过1. 2亿,占全世界HBV感染的1/3,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有3000万人, 先、现患率约为2770/10万,这些患者10% — 30%可发展为肝硬化,一部分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癌,累计现行的和既往的,我国已有一半以上人口经受HBV感染,所以慢性乙肝的治疗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HBV感染的药物除干扰素(Interfeixm,IFN)外,还有少数天然药物及众多化学合成药物如核苷类似物阿糖腺苷(adenine arabinside, Ara_A)、拉米夫定(Iamivudine)、泛昔洛韦(famciclovir)、阿地福韦(adefovir)、恩他卡韦(ontacavir) 等。这些药物已在实验室和临床应用中证实能显著抑制HBV DNA的复制或抑制HBsAg、 HBeAg的表达与分泌。然而这些药物却存在一定的不足,干扰素的缺点主要表现在①价格昂贵;②注射制剂;③对患者的选择有严格的限制性;④明显的不良反应,如发热、血小板减少、暂时性脱发等;⑤在失代偿性肝病患者中应用有一定的风险。核苷类药物的不足表现在①需要长期治疗耐药性病毒变异的发生率高;③停药后发生ALT反跳,甚至发生重症肝炎。上述的种种不足都使得临床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因此,寻找和开发无污染、低毒副作用、价格低廉、安全有效的新型抗HBV药物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经济和社会意义。随着天然植物及其提取物或有效成分抗病毒、抗肿瘤、调节免疫等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天然药物具有对人体低毒副作用,不易产生耐药性等显著特点。针对目前病毒性肝炎治疗中的困难,寻找与证实有效天然药物已经成为临床治疗病毒性肝炎的希望与重要手段。传统中草 药品种繁多,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并取得一定疗效,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但中草药抗HBV的作用机理还有待于深入研究,所以筛选中草药抗 HBV这方面的工作尚有很大的潜力;而且传统中草药不良反应少,价格低,日益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普遍重视,寻求有抗病毒作用的天然药物是当前研究的热点。目前国内外对天然药物生物活性与功能的研究已发展为研究与分析天然药物的活性部位、活性成分及至活性成分的结构或构型,以进一步明确药物的作用机理,真正实现“天然药物现代化”这一目标。 如美国Holk等在天然植物茜草抗HBV作用的深入研究中,发现其抑制HBsAg、HBeAg表达的具体有效成分为三种奈-氢醌化合物。日本学者Nin等研究证明治疗肝炎的传统药物甘草中起免疫调节作用的成分为一种糖类(甘草甜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叶下珠多糖TOIP III在制备抗乙肝病毒的药物中的应用,PUIP III是由鼠李糖、阿拉伯糖、甘露糖和葡萄糖4个单糖组成,鼠李糖、阿拉伯糖、甘露糖和葡萄糖的摩尔比为O. 27:0. 28:0. 1:0. 35,分子量为418793. 5。由药用植物叶下珠经人工提取、分离纯化而成。体外生物活性实验表明,PUIP III具有抑制IfepG2. 2. 2. 15细胞培养中HBsAg、HBeAg的分泌和HBV-DNA的复制,具有一定的体外抗HBV活性作用;体内活性实验表明,PUIP III在鸭体内对DHBV DNA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反弹较小,可用于制备抗乙肝病毒的药物和保肝护肝保健品。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叶下珠多糖PUIPIII在制备抗乙肝病毒的药物和保肝护肝保健品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叶下珠多糖TOIP III的提取分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I)叶下珠全草蒸馏水洗涤去土,干燥后,粉碎,用石油醚浸没药材且液面高出药材 O. 5 1cm,在80°C和常压力回流提取3次,每次2小时,弃去回流液。药渣继续用50 100% 乙醇按同样方法在80°C °C下回流提取3次,每次2小时,弃去回流液。药渣再用90 °〇水浸提3次,每次2小时,合并3次浸提液进行离心分离,离心速度4000r/min,取滤液浓缩至原体积1/4,加入4倍体积的95%乙醇,静置24h,离心,取醇沉物即为粗总多糖;粗总多糖经 2)除蛋白,即用Sevag法脱蛋白将步骤I)得到的醇沉物用蒸馏水复溶得粗多糖溶液,在粗多糖溶液中加入氯仿和正丁醇混合液的优选体系是粗多糖溶液氯仿和正丁醇混合液以体积比计量是3:1,混合液=氯仿正丁醇=4:1 (体积比计量),磁力搅拌30min,充分静置分层,弃去沉淀。重复7 8次后直至界面无白色沉淀。3)洗涤,除杂在除蛋白后的多糖溶液中加入4倍体积的95%乙醇沉淀24h,离心,弃滤液,沉淀依次用无水乙醇、丙酮、乙醚清洗、重复3次。4)透析,干燥即醇沉洗涤后滤渣加适量蒸馏水,充分复溶后透析,透析在磁力搅拌下进行,样品液与透析液(蒸馏水)体积比优选条件为1:20,8h换一次水,透析72h。 透析完毕后将糖溶液放入冷冻干燥机中干燥得叶下珠总多糖(PULP),经测定本专利技术总多糖 (PULP)含量在95%以上。5)总多糖各组分分离纯化经过脱蛋白,透析处理后的叶下珠精总多糖(PULP)溶于适量的重蒸水中(8 mg/mL),过DEAE-52阴离 子交换柱分离。使用前将 DEAE-52纤维素填料用蒸馏水浸泡48h,期间3h换一次水,并用倾泻法除去悬浮杂质,然后进行碱一酸一碱处理。先用O. 5 mo I/L的NaOH溶液浸泡30 min后蒸馏水洗至中性,再用 O. 5 mo I/L的HCl溶液浸泡30 min后蒸馏水洗至中性,最后用O. 5 mo I/L的NaOH溶液浸泡30 min后蒸馏水洗至中性,得到0H_型纤维素。湿法装柱(柱尺寸为500 X 50mm),蒸馏水平衡48h,装柱过程中避免气泡及断层现象。将叶下珠精总多糖样液,过O. 45 μ m滤膜后上样。依次用 0、0. 1,0. 25,0. 5,0. 75mol/L NaCl 梯度洗脱,每 IOmin 收集一管,流速 4mL/min, 苯酚一硫酸法跟踪检测。以收集的管序(管数)为横坐标,溶液的光吸收度为纵坐标绘图得洗脱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叶下珠多糖PUIPⅢ在制备抗乙肝病毒的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叶下珠多糖PUIP III在制备抗乙肝病毒的药物中的应用。2.—种叶下珠多糖TOIP III在制备保肝护肝保健品中的应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叶下珠多糖TOIPIII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叶下珠多糖PU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清禄李凌峰李宇翔张丽丽谢勇平王玉林黄志坚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农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