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转向柱
,特别涉及一种四向调节吸能汽车转向柱。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车辆发生碰撞后,运动速度瞬间发生很大的变化,而车内乘员由于惯性会继续前冲,与车内前方的坚硬物如方向盘、仪表板等发生碰撞,即二次碰撞,而二次碰撞往往是乘员受伤的主要原因,一般要求转向柱具有溃缩功能。一般的四向调节转向管柱,因整车布置下的空间限制,转向管柱的V2点(上万向 节中心点)很多是要求固定的,则转向管柱需固定,但为了实现轴向调节,需将转向管柱分段,其中一段固定,另一段可滑移,中间再设置两段间的连接及可滑移机构,此种结构零件及加工工艺较复杂,装配要求较高,从而成本较高。如果整车空间足够,能满足需求的调节距离,让V2点可以活动,则转向管柱就可以实现整体的轴向滑移,那么转向管柱就可以设计成一段式结构,便可以避免结构零件及加工工艺较复杂,装配要求较高,成本较高的缺陷。因此,如何在转向管柱设计为一段式后,解决四向调节和溃缩的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四向调节吸能汽车转向柱,以在转向管柱设计为一段式后,解决四向调节和溃缩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四向调节吸能汽车转向柱,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式结构的管柱体(8),其内孔中设有一体式结构的转向轴(9);设置于所述管柱体(8)上的铰接支座(4),所述铰接支座(4)上开设有沿所述管柱体(8)的轴向延伸第一滑槽;通过铰接销轴(5)与所述铰接支座(4)相连的下支架(1),所述铰接销轴(5)穿过所述下支架(1)和所述第一滑槽;设置于所述管柱体(8)上的固定座(6),所述固定座(6)上开设有沿所述管柱体(8)的轴向延伸第二滑槽;通过调节销轴(7)与所述固定座(6)相连的上支架(2),所述调节销轴(7)穿过所述上支架(2)和所述第二滑槽;设置于所述管柱体(8)上的吸能支架(15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洪斌,候小玉,杨渝民,刘勇,严彬,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绵阳三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