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79075 阅读:2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1 13: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具有电动助力装置的转向系统,其包括:转向轴支承单元,所述转向轴支承单元能够转动地支承所述转向轴,并且在滑座中引导,所述滑座能够与车辆车身连接,其中,所述转向轴支承单元至少在倾斜度方面是能够调节的;电动机,所述电动机通过减速器与转向轴可转动地耦联,其中,所述减速器由壳体包围和支承,其中,所述壳体具有用于构成枢转轴的机构,以便能够调节所述转向轴支承单元的倾斜度;所述转向系统还包括用于将所述转向系统固定在所述机动车上的保持夹,其中所述保持夹具有导轨,所述导轨与设置在所述滑座上的配合导向装置共同作用;其中,所述滑座在克服能够预设的释放力之后能够沿着所述导轨移动,并且在所述滑座沿着所述导轨移动的情况下,所述枢转轴相对于所述保持夹向上运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具有电动助力装置的转向系统,其包括转向轴支承单元,所述转向轴支承单元可转动地支承转向轴,并且能够在与汽车车身连接的滑座中引导,其中,转向轴支承单元至少在相对于滑座的倾斜度方面是可调节的;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经由减速器与转向轴可转动地耦联,其中,所述减速器由壳体包围和支承,其中,所述壳体具有用于形成枢转轴的机构,围绕所述枢转轴所述转向轴支承单元的倾斜度可调节,并且其中,转向系统还包括保持夹,以用于将转向系统固定在机动车上,其中,所述保持夹具有导轨,所述导轨与设置在滑座上的配合导向装置共同作用,其中,所述滑座在克服可预设的释放力后能够沿着导轨移动。
技术介绍
在EP2050654A1中公开了一种转向系统,所述转向系统具有用于支承所述转向轴的两个彼此插接的柱部件,所述柱部件在碰撞的情况下被推到一起以吸收能量。相应地,转向轴在碰撞状况下沿其纵向方向朝车辆前部移动。所述解决方案具有的缺点是,不能够根据需求调节转向轴支承单元的移动方向。所述方向尤其取决于转向轴支承单元的在开始碰撞前相应设置的倾斜度。文献WO 2005/005231A1说明了一种这样的转向柱,其中所述滑座在碰撞的情况下能够沿着导轨移动。没有采取预防措施来减少司机与减速器相撞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向系统,其中,转向轴的移动在碰撞情况下在可确定的移动方向上进行,并且减小了司机与减速器相撞的风险。所述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I的特征的转向系统得以实现。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示出本专利技术的有利的改进方案。转向系统包括用于将转向系统固定在机动车上的保持夹,其中,保持夹具有导轨,所述导轨与设置在滑座上的配合导向装置共同作用,其中,所述滑座在克服了可预设的释放力后能够沿着导轨移动。在转向系统中,在装入机动车的状态下,转向轴支承单元至少在其相对于机动车的车身的倾斜度方面是可调节的,并且在碰撞情况下在超过可预设的力后能够沿所期望的方向相对于机动车移动。根据本专利技术,转向系统构造为,使得在滑座沿着导轨移动的情况下,枢转轴在机动车中的安装位置方面相对于保持夹向上运动。因此能够减少司机由于与减速器的壳体接触而造成的受伤风险。特别地,枢转轴还优选在碰撞情况下也沿背离设置在乘客室和发动机室之间的车厢前壁的方向运动。在最简单的情况下,用于形成枢转轴的机构通过在壳体上的孔构成,所述孔被枢转螺栓贯穿,并且支撑在相对车辆固定的固持装置上。有利的是,在机动车中的安装位置中,导轨例如沿水平方向定向,以至于例如沿水平方向进行移动。有利地,枢转轴在碰撞情况下的所述运动通过枢转轴的简单的引导来示出。为此,在滑座中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长形孔,并且在保持夹中设有至少一个第二长形孔,其中,所述两种长形孔被枢转螺栓贯穿,所述枢转螺栓由用于构成枢转轴的机构保持,并且这些长形孔相对于彼此以大于20°,优选大于60°的角定向。通过滑座相对于保持夹的运动,枢转螺栓在剪状交叠的长形孔内移动,并且以这种方式移动枢转轴的位置。通过长形孔的定向能够确定在碰撞情况下枢转螺栓,并且从而枢转轴所经过的轨迹。因为枢转轴通过用于构成枢转轴的机构与壳体连接,所以壳体并且相应地减速器也随着枢转轴移动。有利的是,电动机固定在壳体上,或者进一步优选地集成在壳体中。由于所述连接,整个助力装置(=伺服单元)随着枢转轴移动。在一个优选的实施形式中,保持夹包括底部区域,在所述底部区域上设有两个侧颊板,所述两个侧颊板垂直于底部区域定向。滑座的侧腿容纳在两个侧颊板之间。在所述实施形式中,在保持夹的两个侧颊板中和在滑座的两个侧腿中优选构造有长形孔,所述长·形孔被唯一的枢转螺栓贯穿。枢转螺栓可转动地保持在壳体中的一个或者两个孔中。在此,所述螺栓能够支承或者也固定在滑动轴承中。还可设想且可行的是,相应设有仅一个侧颊板和一个侧腿,其中,所述一个侧颊板和一个侧腿也能够相对于转向系统位于中心地定向。在一个优选的实施形式中,转向轴支承单元也能够沿转向轴的纵向方向相对于滑座调节。转向系统优选包括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可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调节,其中,在打开位置上,转向轴支承单元能够相对于滑座移动,并且在闭合位置上,其借助于摩擦接合或形状接合以不能够相对于滑座移动的方式被保持。此外优选的是,在转向轴支承单元的两侧上设有保持颊板,所述保持颊板固定在壳体上,并且与转向轴支承单元的侧面接触,其中,所述保持颊板具有长形孔,所述长形孔由夹紧螺栓贯穿并且与滑座和转向轴支承单元以摩擦接合的方式连接。以这种方式提高了所述布置的刚性。减速器和电动机尤其支承在所述保持颊板上。有利的是,在转向系统中设有用于吸收能量的机构,所述用于吸收能量的机构在滑座相对于保持夹移动的情况下吸收能量。所述机构能够由弯曲带和或弯曲断裂板构成。在此,带或者板由弯曲的板构成,所述弯曲的板具有弯曲段和两个连接在所述弯曲段上的直段,所述直段也能够被称为端部。带的或板的一端固定在保持夹上。带的或板的优选U形向后弯曲的另一端固定在滑座上。在碰撞情况下,两个端部相对彼此移动,其中,所述带在弯曲段移动的情况下变形。在此,带的一部分也能够从底板中被拉出。附图说明借助于附图阐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附图示出图I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从机动车后侧来看的视图;图2示出相应于图I的转向系统的从机动车前方来看的视图;图3示出相应于图I的转向系统的在碰撞前在转向轴的已设置的纵向位置上的情况下的实施例的侧视图;图4示出相应于图I的转向系统的在碰撞后的情况下的实施例的侧视图;图5示出相应于图I的转向系统的在转向轴的已设置的纵向位置上和最高的设置位置上的情况下的实施例的侧视图;图6示出相应于图I的转向系统的在转向轴的已设置的纵向位置上和最低设置位置上的情况下的实施例的侧视图;图7示出相应于图I的转向系统的在碰撞前在转向轴的已设置的纵向位置上的情况下的实施例的侧视图,其中,保持夹未示出;图8示出相应于图I的转向系统的在碰撞后的情况下的实施例的侧视图,其中,保持夹未示出;图9示出相应于图I的转向系统的弯曲断裂板的视图; 图10示出类似于图I的转向系统的弯曲断裂板的视图,所述弯曲断裂板在一个替选的实施形式中是固定的;图11示出具有导轨的部分视图的保持夹的部分。具体实施例方式在图1-9中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所述转向系统包括转向轴1,在所述转向轴上能够固定有方向盘2。所述转向轴I包括上方的转向轴部分Ia和下方的转向轴部分lb,所述上方的转向轴部分和下方的转向轴部分能够彼此相对移动。方向盘2能够固定在上方的转向轴部分Ia上。所述转向轴可转动地支承在转向轴支承单元3中,并且引入减速器4中(未详细不出),所述减速器安装在壳体5中。虚线不出的电动机6设置在另一壳体7中。电动机根据控制信号控制,并且提供相应的辅助力,以用于辅助司机在操纵方向盘2时的转向运动。为此,电动机的输出轴经由减速器4与转向轴I耦联。附图仅高度示意地图解示出电动机6和减速器4。在现有技术中已知这类传动装置,以至于在这里不必详细地深入研究。容纳在壳体5和7中的减速器4和电动机6共同构成伺服单元8。在伺服单元8的输出轴9上在力线中连接有转向系统的其他部分,特别是转向小齿轮,借助于所述转向小齿轮操纵齿条,所述齿条造成车轮的枢摆(在附图中未示出)。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克里斯托夫·克卢科夫斯基约翰内斯·舍恩莱施纳罗尔夫·阿克曼
申请(专利权)人:蒂森克虏伯普利斯坦有限公司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