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柱用支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90134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7 23: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转向柱用支承装置,其实现在二次碰撞时用于使方向盘向前方稳定地位移的调整容易,而且,能够谋求小型化以及低成本化、且能够进一步降低脱离负荷并使其稳定的构造。通过焊接结合分别为金属板制的柱侧托架(12b)及卡定构件(53)。在该卡定构件(53)的左右两端部分别经由立起部(55)设置有左右一对檐部(56)。而且,在这些檐部(56)的下表面和柱侧托架(12b)的上表面之间,使卡定切口(45)的两侧部分在发生二次碰撞时能够脱离地卡合在构成车身侧托架(11)的金属板的一部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发生碰撞事故时用于吸收从驾驶员的身体施加到方向盘的冲击能量、并且以能够使转向柱向前方位移的方式支承于车身的转向柱用支承装置
技术介绍
如图21所示,机动车用转向装置构成为,将方向盘1的旋转向转向齿轮单元2的输入轴3传递,并随着该输入轴3的旋转来推拉左右一对拉杆4,以便对转向轮即前轮施加转向角。方向盘1被支承固定在转向轴5的后端部,该转向轴5以沿轴向穿插圆筒状的转向柱6的状态被该转向柱6自由旋转地支承。另外,转向轴5的前端部通过万向联轴器7与中间轴8的后端部连接,该中间轴8的前端部通过另一个万向联轴器9与输入轴3连接。此外,中间轴8以能够传递转矩且通过冲击负荷能够收缩全长的方式构成,在碰撞事故中的机动车碰撞其他机动车等的一次碰撞时,无论转向齿轮单元2是否向后方位移,都能够通过转向轴5防止方向盘1向后方位移而碰到驾驶员的身体。在这样的机动车用转向装置中,为对驾驶员进一步保护,需要一种构造,在发生碰撞事故时,吸收冲击能量,并使方向盘向前方位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11.15 JP 2010-254634;2010.11.29 JP 2010-264731.一种转向柱用支承装置,具有:
车身侧托架,其在宽度方向中央部设有沿转向柱的轴向伸长的卡
定孔,并被固定在车身侧,即使在二次碰撞时也不会向前方位移;
固定在转向柱侧的柱侧托架;以及
卡定构件,其固定在所述柱侧托架上,并且与所述车身侧托架的
所述卡定孔卡定,
所述柱侧托架借助所述卡定构件、能够通过二次碰撞时施加的冲
击负荷向前方脱离地被支承于所述车身侧托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柱侧托架和所述卡定构件是由相互能够焊接的金属板制成
的,
该卡定构件具有:基板部,其在设置于所述柱侧托架的上端部上
的上板部的上表面,以与该上板部重合的状态通过焊接被固定在该上
板部上;从该基板部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向上方折曲并伸长的至少一对
立起部;以及从该立起部的上端向相互相反方向折曲并伸长的至少一
对檐部,
所述车身侧托架中的所述卡定孔的两侧部分被卡合在所述柱侧托
架的上表面和所述檐部的下表面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柱用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
板部的前后方向上的尺寸为所述柱侧托架的所述上板部中的与该基板
部重合的部分的前后方向上的尺寸以下,该基板部的前后方向端缘与
所述上板部的上表面或前后方向端缘通过焊接接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柱用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折
回所述基板部的前后方向端部而形成了的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南方隆宏梅田三奈生立胁修定方清濑川彻藤原健西村信幸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