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移动汽车仪表板手套箱耐久与转向柱耐久试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424453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3 0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移动汽车仪表板手套箱耐久与转向柱耐久试验装置,其包括试验台架,所述试验台架上设置有用于测试汽车转向柱的操作耐久性测试机构和用于测试仪表板手套箱的操作耐久性测试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设置两个相互独立、互不干扰的独立测试单元,实现了同步测试汽车仪表板手套箱操作耐久与转向柱操作耐久试验测试,极大地缩短了试验的耗时,减轻了技术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仪表板手套箱与转向柱耐久试验装置,属于汽车辅助测试
,尤其涉及一种可同步实现仪表板各种操作耐久性测试的试验台架。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各仪表板研发单位需要在产品研发阶段进行各项仪表板操作耐久测试,而在对仪表板的各个部分进行操作耐久性测试时,一般工序都是单独针对各个部分进行测试,这样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所以急需一种能够针对仪表板同步进行各项测试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移动汽车仪表板手套箱耐久与转向柱耐久试验装置,其可以实现仪表板手套箱操作耐久性与转向柱的操作耐久性同步测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这样一种可移动汽车仪表板手套箱耐久与转向柱耐久试验装置,其包括试验台架,所述试验台架上设置有用于测试汽车转向柱的操作耐久性测试机构和用于测试仪表板手套箱的操作耐久性测试机构。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用于测试汽车转向柱的操作耐久性测试机构包括用于解锁转向柱的调节解锁气缸和用于测试转向柱的测试机构;所述调节解锁气缸和所述测试机构均铰接于所述试验台架的立柱上。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测试机构包括转向柱上下调节气缸,转向柱前后调节气缸和协同调节铰链;所述转向柱上下调节气缸一端铰接于所述试验台架的立柱上,另一端与所述协同调节铰链固接;所述转向柱前后调节气缸一端铰接于所述试验台架的立柱上,另一端与所述协同调节铰链固接;所述协同调节铰链与汽车转向柱连接。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协同调节铰链包括U形基座;所述U形基座内铰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一端与所述转向柱前后调节气缸固接,另一端与汽车转向柱螺纹连接;所述U形基座与所述转向柱上下调节气缸固接。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调节解锁气缸上设置有电磁感应器。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转向柱上下调节气缸和所述转向柱前后调节气缸上均设置有电磁感应器。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用于测试仪表板手套箱的操作耐久性测试机构包括手套箱解锁气缸和手套箱关闭气缸;所述手套箱解锁气缸和所述手套箱关闭气缸均铰接于所述试验台架的立柱上。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手套箱解锁气缸和所述手套箱关闭气缸上均设置有电磁感应器。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试验台架包括带有万向轮的底架和用于支撑待检测件的支架;所述支架连接于所述底架上端。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底架上可拆卸地设置有多个立柱。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设置两个相互独立、互不干扰的独立测试单元,实现了同步测试汽车仪表板手套箱操作耐久与转向柱操作耐久试验测试,极大地缩短了试验的耗时,减轻了技术人员的劳动强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可移动汽车仪表板手套箱耐久与转向柱耐久试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可移动汽车仪表板手套箱耐久与转向柱耐久试验装置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可移动汽车仪表板手套箱耐久与转向柱耐久试验装置的左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可移动汽车仪表板手套箱耐久与转向柱耐久试验装置的协同调节铰链结构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可移动汽车仪表板手套箱耐久与转向柱耐久试验装置的测试状态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可移动汽车仪表板手套箱耐久与转向柱耐久试验装置的测试状态侧视图;图中:1-试验台架;2-调节解锁气缸;3-测试机构;4-手套箱解锁气缸;5-手套箱关闭气缸;3a-转向柱上下调节气缸;3b-转向柱前后调节气缸;3c-协同调节铰链;3c-1-U形基座;3c-2-传动杆;1a-底架;1b-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的原理是,通过两个气缸分别控制手套箱的打开关闭,另三个气缸分别控制转向柱的解锁、前后、上下操作,使之汽车仪表板耐久测试的要求。由说明书附图所示的一种可移动汽车仪表板手套箱耐久与转向柱耐久试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本技术包括试验台架1,该试验台架1平行设置上设置有用于测试汽车转向柱的操作耐久性测试机构和用于测试仪表板手套箱的操作耐久性测试机构。其中,用于测试汽车转向柱的操作耐久性测试机构包括用于解锁转向柱的调节解锁气缸2和用于测试转向柱的测试机构3;调节解锁气缸2和测试机构3均铰接于所述试验台架1的立柱上。测试机构3包括转向柱上下调节气缸3a,转向柱前后调节气缸3b和协同调节铰链3c;转向柱上下调节气缸3a一端铰接于试验台架1的立柱上,另一端与协同调节铰链3c固接;转向柱前后调节气缸3b一端铰接于试验台架1的立柱上,另一端与协同调节铰链3c固接;协同调节铰链3c与汽车转向柱连接。该协同调节铰链3c包括U形基座3c-1;U形基座3c-1内铰接有传动杆3c-2;传动杆3c-2一端与转向柱前后调节气缸3b固接,另一端与汽车转向柱螺纹连接;U形基座3c-1与转向柱上下调节气缸3a固接。为了提高本技术的自动化程度以及测试精度,调节解锁气缸2、转向柱上下调节气缸3a和转向柱前后调节气缸3b上均设置有电磁感应器。用于测试仪表板手套箱的操作耐久性测试机构包括手套箱解锁气缸4和手套箱关闭气缸5;手套箱解锁气缸4和手套箱关闭气缸5均铰接于所述试验台架1的立柱上,同理,手套箱解锁气缸4和手套箱关闭气缸5上均设置有电磁感应器。为了方便本技术的移动和使用,试验台架1包括带有万向轮的底架1a和用于支撑待检测件的支架1b;支架1b连接于底架1a上端。使用本技术对汽车仪表板手套箱与转向柱的操作耐久性进行同步测试时,两个测试单元均是独立工作互不干扰,对于转向柱的操作耐久性,利用控制柜控制调节解锁气缸2实现转向柱的解锁,解锁后转向柱上下调节气缸3a实现转向柱的上下运动,同时上端转向柱前后调节气缸3b动作实现转向柱前后运动至恢复初始位置后,调节解锁气缸2动作上锁,重复上述操作即可进行转向柱操作耐久测试;对于汽车仪表板手套箱的操作耐久性测试,控制柜控制手套箱解锁气缸4动作实现手套箱解锁手套箱打开,随后手套箱关闭气缸5动作关闭手套箱,重复上述动作,实现手套箱耐久测试。应当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可移动汽车仪表板手套箱耐久与转向柱耐久试验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移动汽车仪表板手套箱耐久与转向柱耐久试验装置,包括试验台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台架(1)上设置有用于测试汽车转向柱的操作耐久性测试机构和用于测试仪表板手套箱的操作耐久性测试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移动汽车仪表板手套箱耐久与转向柱耐久试验装置,包括试验台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台架(1)上设置有用于测试汽车转向柱的操作耐久性测试机构和用于测试仪表板手套箱的操作耐久性测试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汽车仪表板手套箱耐久与转向柱耐久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测试汽车转向柱的操作耐久性测试机构包括用于解锁转向柱的调节解锁气缸(2)和用于测试转向柱的测试机构(3);所述调节解锁气缸(2)和所述测试机构(3)均铰接于所述试验台架(1)的立柱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移动汽车仪表板手套箱耐久与转向柱耐久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机构(3)包括转向柱上下调节气缸(3a),转向柱前后调节气缸(3b)和协同调节铰链(3c);所述转向柱上下调节气缸(3a)一端铰接于所述试验台架(1)的立柱上,另一端与所述协同调节铰链(3c)固接;所述转向柱前后调节气缸(3b)一端铰接于所述试验台架(1)的立柱上,另一端与所述协同调节铰链(3c)固接;所述协同调节铰链(3c)与汽车转向柱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移动汽车仪表板手套箱耐久与转向柱耐久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协同调节铰链(3c)包括U形基座(3c-1);所述U形基座(3c-1)内铰接有传动杆(3c-2);所述传动杆(3c-2)一端与所述转向柱前后调节气缸(3b)...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军杨晓金任勇李言顺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信测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