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板用作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89697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7 22:17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基板用作业装置成本低廉且可实现装置的小型化及轻量化,并具备与以往相比可确保较高的供电效率具有稳定供电功能的非接触供电部。驱动作业头的头驱动机构包括:轨道限定机构(导轨3);非接触供电用元件(61~63),沿轨道限定机构排列设置;选择开关(81~83),独立切换非接触供电用元件各自的通电及非通电;可动部(4),保持作业头并架设于轨道限定机构;驱动装置,使可动部沿轨道限定机构移动;非接触受电用元件(7),设于可动部,从非接触供电用元件的一部分接收电力并至少向作业头或驱动装置供电;供电控制部(9),以仅对非接触受电用元件接近的一部分非接触供电用元件(62)通电的方式控制选择开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为了生产安装有多个元件的基板而进行规定作业的元件安装装置及基板检查装置等基板用作业装置,更详细地讲,涉及通过非接触方式向保持于可动部的作业头供电的机构。
技术介绍
作为生产安装有多个元件的基板的基板用作业装置,有焊料印刷装置、元件安装装置、回流装置及基板检查装置等,大多是利用基板搬运装置将这些装置连接起来而构筑成基板生产线。其中,元件安装装置一般具备对基板进行搬入搬出的基板搬运装置、供给元件的元件供给装置、具有安装元件的安装头及头驱动机构的元件移载装置。头驱动机构为了沿着在水平面内正交的X轴方向及Y轴方向驱动安装头,例如具有在各轴上利用伺服马达进行驱动的滚珠丝杠进给机构。安装头具有利用负压对元件进行吸附拾取及安装的吸嘴,而且,具有在垂直的Z轴方向上对吸嘴进行升降驱动的Z轴方向驱动机构及以Z轴为中心对吸嘴进行旋转驱动的R轴旋转驱动机构。为了向在安装头上进行负压的产生及控制的各种电装件、Z轴及R轴方向驱动机构的驱动马达等供给电力,以往,利用可变形的供电用线缆对固定侧与可动部侧之间进行连接,或设置能够在移动的同时进行供电的滑动通电部。近年来,作为向可动部侧的安装头供给电力的手段,提出了组合固定侧的非接触供电用元件和可动部侧的非接触受电用元件的非接触供电技术。通过采用非接触供电技术,可消除现有技术中容易产生的由供电用线缆的反复变形引起的金属疲劳或滑动通电部的磨损等的可能性,从而提高可靠性。另外,非接触供电技术对基板检查装置也同样有用,能够向在基板的上方移动并拍摄元件安装外观的检查相机进行供电。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公开了将这种非接触供电技术用到基板用作业装置中的示例。专利文献1的电子元件安装装置具备在电子元件供给装置与安装部这双方的相向面上利用了线圈的电磁感应的非接触电源供给部,在电子元件供给装置与安装部这双方上还具备确认用信号的射出部及入射部。在该结构中,能够根据是否传递了确认用信号来检测电子元件供给装置的安装不良,能够切实地进行非接触电源供给。在专利文献1中,电子元件供给装置虽可相对于安装部进行装卸,但位置关系被固定,不需要以往所必需的供电用端子的连接作业及分离作业。本申请的申请人所申请的专利文献2的电子元件供给装置具备多个包含电子元件供给盒及移动体的元件供给单元,包括由设置于各个移动体的受电部和共用的供电部构成的无接触供电装置。而且,在实施方式中,作为共用的供电部的具体结构,示例了以跨及多个移动体的整个移动范围的方式配置的一次绕组。通过该结构,能够通过非接触方式从一次绕组向移动的各元件供给单元供给电力。另外,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如下的搬运装置,其移动体从沿着轨道铺设的供电线接收电力而在该轨道上行驶,而且,还公开了在移动体上搭载了供电变压器的方式。供电线以跨及移动体的整个移动范围的方式进行铺设,能够通过非接触方式向供电变压器供给电力。专利文献2及3所示例的一次绕组或供电线等单一的供电用元件能够与移动体侧的受电用元件进行磁场耦合而进行非接触供电。但是,供电用元件是跨及移动体的整个移动范围的长而大的元件,因此,会产生较多的漏磁通,供电效率大幅下降。在供电用元件及受电用元件分别由电极构成而进行电场耦合的方式的非接触供电时同样会产生供电效率下降的问题。因此,提出了沿着固定侧的移动路径排列设置多个小型的供电用元件并仅对移动体接近的一部分供电用元件进行通电的技术。在该技术中,需要检测移动体的位置,例如,在各供电用元件之间分别配置接近传感器。而且,需要根据位置信息对多个供电用元件的通电进行独立控制,例如,分别在各供电用元件上设置选择开关,并通过控制部进行通断控制。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83257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9-252193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4-217409号公报然而,在使用专利文献2及3所例示的单一的长而大的供电用元件的非接触供电中,如上所述,供电效率大幅下降。另一方面,在使用多个小型的供电用元件的非接触供电中,需要多个位置检测机构,成本会相应地增加。另外,在固定侧需要有配置多个位置检测机构的空间,因此,妨碍了小型化及轻量化。而且,供电用元件在刚开始通电之后供电功能不稳定,因此,当相对于移动体的接近而对供电用元件开始通电的时间发生延迟时,供电功能有可能不稳定。因此,优选对于供电用元件能够确保某种程度的上升稳定化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
技术介绍
的问题而提出,因此,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基板作业装置,其成本低廉,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及轻量化,且具备与以往相比可确保较高的供电效率并具有稳定的供电功能的非接触供电部。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1涉及的基板用作业装置中,由头驱动机构驱动的作业头与定位后的基板相向地进行规定作业,其中,所述头驱动机构包括:轨道限定机构,沿移动方向延伸;多个非接触供电用元件,沿着所述轨道限定机构排列设置;多个选择开关,独立地对所述多个非接触供电用元件各自的通电及非通电进行切换;可动部,保持所述作业头并以能够移动的方式架设于所述轨道限定机构;驱动装置,使所述可动部沿着所述轨道限定机构移动;非接触受电用元件,设置于所述可动部,与所述多个非接触供电用元件中的一部分非接触供电用元件隔有距离地相向而接收电力,并至少向所述作业头或所述驱动装置供电;及供电控制部,基于所述可动部在所述轨道限定机构上的位置来控制所述多个选择开关,使得仅向所述非接触受电用元件接近的一部分非接触供电用元件通电。技术方案2涉及的专利技术,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所述可动部具有检测所述可动部在所述轨道限定机构上的位置的位置检测部,所述供电控制部接收由所述位置检测部检测出的位置的信息。技术方案3涉及的专利技术,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所述供电控制部存储表示使所述可动部沿着所述轨道限定机构移动的目标位置的位置指令值及表示向所述目标位置移动时的速度的速度指令值中的至少一个指令值,并向所述驱动装置输出;并且,基于所述位置指令值及所述速度指令值中的至少一个指令值来推定所述可动部在所述轨道限定机构上的位置。技术方案4涉及的专利技术,在技术方案1~3中任一项的基础上,所述供电控制部对所述选择开关进行接通控制,使得在所述可动部到达要开始利用所述多个非接触供电用元件中的一个非接触供电用元件对所述非接触受电用元件进行供电的位置以前,向所述一个非接触供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基板用作业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板用作业装置,由头驱动机构驱动的作业头与定位后的基板相向地进行规定作业,所述基板用作业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头驱动机构包括:轨道限定机构,沿移动方向延伸;多个非接触供电用元件,沿着所述轨道限定机构排列设置;多个选择开关,独立地对所述多个非接触供电用元件各自的通电及非通电进行切换;可动部,保持所述作业头并以能够移动的方式架设于所述轨道限定机构;驱动装置,使所述可动部沿着所述轨道限定机构移动;非接触受电用元件,设置于所述可动部,与所述多个非接触供电用元件中的一部分非接触供电用元件隔有距离地相向而接收电力,并至少向所述作业头或所述驱动装置供电;及供电控制部,基于所述可动部在所述轨道限定机构上的位置来控制所述多个选择开关,使得仅向所述非接触受电用元件接近的一部分非接触供电用元件通电。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8.20 JP 2011-1800181.一种基板用作业装置,由头驱动机构驱动的作业头与定位后的
基板相向地进行规定作业,所述基板用作业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头驱动机构包括:
轨道限定机构,沿移动方向延伸;
多个非接触供电用元件,沿着所述轨道限定机构排列设置;
多个选择开关,独立地对所述多个非接触供电用元件各自的通电
及非通电进行切换;
可动部,保持所述作业头并以能够移动的方式架设于所述轨道限
定机构;
驱动装置,使所述可动部沿着所述轨道限定机构移动;
非接触受电用元件,设置于所述可动部,与所述多个非接触供电
用元件中的一部分非接触供电用元件隔有距离地相向而接收电力,并
至少向所述作业头或所述驱动装置供电;及
供电控制部,基于所述可动部在所述轨道限定机构上的位置来控
制所述多个选择开关,使得仅向所述非接触受电用元件接近的一部分
非接触供电用元件通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用作业装置,其中,
所述可动部具有检测所述可动部在所述轨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野村壮志石浦直道神藤高广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