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件卡盘装置及元件装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172889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9 16:17
元件卡盘装置(30)在被供给负压时使推杆部件(36)向下方移动,使推杆部件(36)与把持机构(32)所把持的元件的上表面抵接,由此保持元件的姿势。并且,元件卡盘装置(30)在负压的供给停止时解除元件的把持,并且使推杆部件(36)在维持与元件的上表面抵接的情况下向下方移动,由此保持元件的姿势并将元件的引脚插入于基材的孔中。因此,能够使装配期间的元件的姿势稳定,并将引脚顺畅地插入于孔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元件卡盘装置及元件装配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元件卡盘装置及元件装配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提出了使用元件卡盘装置将元件向基材装配的方案,该元件卡盘装置具备将管脚从下方突出的元件从侧方夹紧的夹紧部和从上方按压元件的推杆部。例如,专利文献1的元件卡盘装置在被供给负压时,夹紧部夹紧元件并且推杆部移动到不与元件抵接的等待位置,在被供给正压时,夹紧部解除元件的夹紧并且推杆部将元件压下。由此,元件的管脚插入于基材的孔中,元件装配于基材。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WO2013/14057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在上述的元件卡盘装置中,由于夹紧部解除夹紧的时机与推杆部开始压下元件的时机的偏差,会产生元件未受到任何支撑的时间,因此,有在元件的管脚插入于基材的孔中之前元件倾斜等元件的姿势不稳定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难以将元件适当地装配于基材。本专利技术主要目的在于使装配期间的元件的姿势稳定。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的主要目的而采用以下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元件卡盘装置将所把持的元件的插入部插入于基材的被插入部,所述元件卡盘装置的主旨在于,具备:把持机构,在被供给负压的状态下把持所述元件;及保持机构,利用保持部件保持所述元件的姿势,所述保持机构构成为,无论是被供给负压的状态还是被停止供给负压之后的状态,所述保持部件都进行保持所述元件的姿势的动作。在本专利技术的元件卡盘装置中,无论是被供给负压的状态还是被停止供给负压之后的状态,保持部件都保持元件的姿势。由此,即使通过负压的供给停止或被供给正压而把持机构解除元件的把持,保持机构也继续保持元件的姿势,能够使装配期间的元件的姿势稳定。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元件装配装置10的结构的概略的结构图。图2是表示元件卡盘装置30的结构的概略的结构图。图3是表示元件装配装置10的与控制相关的结构的框图。图4是元件卡盘装置30的推杆机构35的外观图。图5是表示推杆机构35的结构的概略的结构图。图6是表示负压供给时的元件卡盘装置30的动作的情况的说明图。图7是表示负压供给停止时的元件卡盘装置30的动作的情况的说明图。图8是表示正压供给时的元件卡盘装置30的动作的情况的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元件装配装置10的结构的概略的结构图,图2是表示元件卡盘装置30的结构的概略的结构图,图3是表示元件装配装置10的与控制相关的结构的框图。需要说明的是,图1的左右方向为X轴方向,前后方向为Y轴方向,上下方向为Z轴方向。如图1所示,元件装配装置10具备供给元件P的元件供给装置12、搬运平板状的基材S的基材搬运装置16、对搬运来的基材S进行保持的基材保持装置18、安装有把持元件P的元件卡盘装置30的头20及使头20沿XY方向移动的移动机构60。而且,元件装配装置10具备对附设于基材S的标记进行拍摄的标记相机66、对元件卡盘装置30所把持的元件P进行拍摄的零件相机68及对元件装配装置10的整体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80(参照图3)。元件卡盘装置30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于头20。头20除了能够安装元件卡盘装置30以外,还能够安装通过吸嘴来吸附元件P的元件吸附装置。需要说明的是,基材S包括例如作为电路基板的印刷配线板、在一个面上搭载并电接合电子电路元件而在另一面上未装配电子电路元件的印刷电路板、搭载裸芯片而构成带有芯片的基板的基材、搭载有具备球珊阵列的电子电路元件的基材等。元件供给装置12具备通过将粘贴有带有引脚的元件P(径向元件、轴向元件等)的带送出而供给元件P的带式供料器14等。元件P在装配于基材S时,向形成于基材S的孔H(被插入部)中插入引脚L(插入部)。而且,元件装配装置10具备将插入于孔H中的引脚L折弯或切断的引脚加工装置19(参照图3)。头20具备升降机构22(参照图3)及旋转机构24(参照图3),使所安装的元件卡盘装置30沿Z轴方向升降或绕轴旋转。在头20内设有未图示的空气流路。该空气流路经由电磁阀70(参照图3)而与真空泵等负压源72(参照图3)及压缩器等正压源74(参照图3)连接。如图2所示,元件卡盘装置30具备把持元件P的把持机构32和能够将元件P向下方推出的推杆机构35。把持机构32具备左右一对把持爪33(33a、33b)和对把持爪33进行开闭的空气驱动式的把持用工作缸34(参照图3)。把持机构32在被供给负压的状态下通过把持用工作缸34的驱动使把持爪33从等待位置向闭方向移动而把持元件P,当负压的供给停止时解除把持爪33的把持。例如,把持机构32可以构成为,当被供给负压时克服弹簧的作用力将把持爪33关闭,当负压的供给停止时通过弹簧的作用力将把持爪33打开。或者可以构成为,当被供给负压时将把持爪33关闭,当被供给正压时将把持爪33打开。推杆机构35具备能够与元件P的上表面抵接的推杆部件36、使推杆部件36升降的空气驱动式的推杆用工作缸37及对空气向推杆用工作缸37的供给进行切换的流路切换阀39。另外,元件卡盘装置30中,在与头20安装的安装面处露出空气供给路31的连接口31a,当元件卡盘装置30安装于头20时,连接口31a连接于头20的空气流路。因此,空气供给路31通过电磁阀70的动作而供给来自负压源72的负压或来自正压源74的正压。空气供给路31能够向把持用工作缸34及推杆用工作缸37(流路切换阀39)供给空气。即,空气供给路31兼用于空气向把持机构32及推杆机构35的供给。如图3所示,控制装置80具备CPU81、ROM82、HDD83、RAM84及输入输出接口85。它们经由总线86而被电连接。来自标记相机66的图像信号、来自零件相机68的图像信号等经由输入输出接口85向控制装置80输入。另一方面,从控制装置80经由输入输出接口85输出向元件供给装置12、基材搬运装置16、基材保持装置18、引脚加工装置19等各装置的驱动信号、向移动机构60的驱动信号、向头20(升降机构22、旋转机构24)的驱动信号、向电磁阀70的驱动信号等。以下是元件卡盘装置30的推杆机构35的详细说明。图4是元件卡盘装置30的推杆机构35的外观图,图5是表示推杆机构35的结构的概略的结构图。图5示出推杆机构35的图4中的各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图5(a)主要使用于流路切换阀39的说明,图5(b)主要使用于推杆用工作缸37的说明,图5(c)、(d)主要使用于后述的锁定部件57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图示,图5(a)包含图4的A-A截面中未出现的一部分的要素。流路切换阀39形成有:具有与空气供给路31连接的供给口40a的空气流路40;与空气流路40连接且负压滑柱44沿上下方向滑动的负压滑柱室45;及与空气流路40连接且正压滑柱47沿上下方向滑动的正压滑柱室48。负压滑柱室45为圆筒状空间,在轴向上端形成有从空气流路40输入空气的输入口45a。而且,负压滑柱室45形成有:在侧方与负压供给路41a连接的输出口45b;与外部连接(大气开放)的大气开放口45c;及与从负压供给路41a分支的分支路41b连接的分支路连通口45d。需要说明的是,输出口45b和分支路连通口45d是在A-A截面中未出现的要素,但是在图5(a)中有图示。负压滑柱44是形成为能够在负压滑柱室45内滑动的直径且在轴向的两处形成有小一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元件卡盘装置及元件装配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元件卡盘装置,将所把持的元件的插入部插入于基材的被插入部,所述元件卡盘装置具备:把持机构,在被供给负压的状态下把持所述元件;及保持机构,利用保持部件保持所述元件的姿势,所述保持机构构成为,无论是被供给负压的状态还是被停止供给负压之后的状态,所述保持部件都进行保持所述元件的姿势的动作。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元件卡盘装置,将所把持的元件的插入部插入于基材的被插入部,所述元件卡盘装置具备:把持机构,在被供给负压的状态下把持所述元件;及保持机构,利用保持部件保持所述元件的姿势,所述保持机构构成为,无论是被供给负压的状态还是被停止供给负压之后的状态,所述保持部件都进行保持所述元件的姿势的动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元件卡盘装置,其中,所述保持机构构成为,无论是被供给负压的状态还是被供给正压的状态,都利用所述保持部件从上方按压所述元件,由此保持该元件的姿势。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元件卡盘装置,其中,所述保持机构构成为,与被供给负压的状态相比,在被供给正压的状态下,所述保持部件对所述元件的按压力大。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元件卡盘装置,其中,所述保持机构具备使所述保持部件上下移动的工作缸和对供给该工作缸的空气的流路进行切换的流路切换部,所述工作缸具备:在该工作缸内滑动的中空的第一活塞;在该第一活塞内滑动的第二活塞;贯通所述工作缸及所述第一活塞、在下端安装所述保持部件且与所述第二活塞一体地移动的活塞杆;相对于所述工作缸向上方对所述第一活塞施力的第一弹簧;及相对于所述第一活塞向下方对所述第二活塞施力的第二弹簧,所述工作缸内由所述第一活塞划分成下部的负压室和上部的正压室,当被供给负压时,所述流路切换部对流路进行切换,以将所述负压室设为负压并使所述正压室朝大气开放;当被供给正压时,所述流路切换部对流路进行切换,以将所述正压室设为正压并使所述负压室朝大气开放,当所述负压室被设为负压时,所述第一活塞克服所述第一弹簧的作用力而向下方移动至所述工作缸内的预定位置;当所述正压室被设为正压时,所述第一活塞维持所述预定位置或向比该预定位置靠下方的位置移动,所述第二活塞及所述活塞杆伴随着所述第一活塞向下方的移动而利用所述第二弹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室淳市大坪觉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