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高频特性、且能够安装多个连接用端子、同时能够在整体上小型化的连接器用基板,其在作为信号线(S1、S2、S3)行使功能的通孔(11a、11b、11d)的导电部(30)的外周侧附近配置从作为接地线(G)行使功能的通孔(11c)的导电部(30)连续的接地图形(12)。连接器用基板(3),Z方向的板厚尺寸小且作为信号线(S1、S2、S3)的信号线路长也短,从而,能够获得良好的高频特性。并且,只将至少一个通孔(11c)作为接地线(G)即可,因此能够将其他通孔(11)作为信号线(S1、S2、S3)使用,从而,能够增加信号线的数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多个螺旋触头的平板型连接器,特别是涉及通过改进接地线从而能够获得良好的高频特性的平板型连接器。
技术介绍
作为本申请专利技术所关联的现有技术文献,有例如下述的专利文献1等,该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涉及改进高频带的传送(高频特性)的柔性印刷布线板用连接器的专利技术。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柔性印刷布线板用连接器的特征在于以下几点(1)具备包覆几乎连接器1整体的屏蔽板2;(2)连接器1具备与柔性印刷布线板5的各个信号线7接触的信号端子4和在相邻的上述信号线7间与柔性印刷布线板5的各个辅助导线6及屏蔽板2接触的接地端子3。专利文献1特开2003-168523号公报不过,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连接器中,作为用以优化高频特性的方案之一,是采用将一个信号端子4由配置其两相邻位置的接地端子3、3夹着的结构,不过,若采用该结构,则很难增加作为连接器整体的信号端子4的数量。特别是,上述连接器,相对于壳体10在横方向只配置一列由与柔性印刷布线板连接的接地端子3和信号端子4构成的连接用端子(接触插针)。从而,为了设置多个上述连接用端子,必须增大连接器自身,要维持着一定大小而增加连接用端子是有限度的。另外,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连接器中,上述柔性印刷布线板的前端部即插入端部被推压在上述壳体托部,不过,形成的上述壳体托部位于上述插入端部的上,因而上述壳体托部的厚度尺寸也会比上述连接器厚度尺寸大。即,上述现有的连接器中,存在的问题是不能维持良好的高频特性、且不能增加连接用端子的数量,同时不能谋求连接器整体的小型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即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课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高频特性、且能够安装多个连接用端子、同时能够整体小型化的连接器用基板。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具备设有多个触头的第1面、设有与外部电路基板电连接的多个连接用凸起的第2面、垂直方向贯通上述第1面和第2面之间且导通连接各个触头和各个连接用凸起的多个通孔的连接器用基板,其特征在于上述通孔形成有在上述触头与连接用凸起之间通过信号的信号线和作为接地用行使功能的接地线,上述基板上设有从上述接地线向相对于上述垂直方向正交方向延伸同时绕过上述信号线扩展的接地图形。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构成总括性地设置与多个信号线对应的接地图形,同时,高频特性优越的连接器用基板。另外,能够较低地抑制作为接地线使用的通孔的数量,从而,通孔几乎都能够作为信号线使用。上述接地图形,可以采用设置在上述第1面表面的构成,且,上述基板为多层基板时,上述接地图形可以采用设置在上述第1面与第2面的中间层的构成。上述中,优选是在上述接地图形和上述第1面及/或上述第2面间形成具备导电层的多个过孔。上述构成中,通过由使各信号线周围接地的导线层包围,从而能够进行电磁屏蔽。从而,能够提供很难受高频等噪声影响的连接器用基板。另外,上述接地图形也可以采用局部作为接地用端子露出到上述基板外部的构成。上述构成中,能够使接地线及接地图形简单且确实地接地。另外,优选是上述触头与上述连接用凸起配置成俯视矩阵状,更优选是上述触头为螺旋触头。专利技术的效果本专利技术中,能够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构成在多个信号线附近设置接地图形、且高频特性优越的连接器用基板。另外,由于是平面型连接器,从而,能够较多数量地安装触头,同时,即使在这种安装时也能使连接器用基板小型化。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搭载了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用基板的连接器的实施方式的分解斜视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用基板的沿图1中的II-II线剖开的剖视图。图3是表示连接器用基板局部及螺旋触头的斜视图。图4是柔性片从Z2侧看的局部斜视图。图5是连接器的沿图1所示的II-II线剖开的剖视图,示出安装柔性印刷布线板前的状态。图6是连接器的沿图1所示的II-II线剖开的剖视图,示出安装柔性印刷布线板后的状态。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与图2同样的连接器用基板的剖视图。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3实施方式的与图2同样的连接器用基板的剖视图。图9是表示图8的连接器用基板的部分截面的斜视图。图中,1-连接器;2-壳体;3、60-连接器用基板;3a-上面;3b-下面;3c-孔;4-柔性印刷布线板;4e-外部连接部;10-配合构件;11-通孔;11a、11b、11d-通孔(信号线);11c-通孔(接地线);12、30A-接地图形;12a、30B-迂回孔;13-过孔;13a-导电层;20-螺旋触头;30-导电部;40-连接用凸起;50-主板;51-连接垫;52-接地连接构件;S1、S2、S3-信号线;G-信号线。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是表示搭载了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用基板的连接器的实施方式的分解斜视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用基板的沿图1中的II-II线剖开的剖视图,图3是表示连接器用基板局部及螺旋触头的斜视图。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用基板,例如使用于图1所示的连接器中。该连接器1是面对面型连接器,其在柔性印刷布线板的外部连接形成面与后述的基板的触头形成面彼此对置时,使形成于上述外部连接部形成面的外部连接部与形成于上述触头形成面的触头进行电连接。上述连接器1,具有壳体2、连接器用基板3和柔性印刷布线板4。如图1所示,上述壳体2中形成沿图示Z方向贯通的配合部2c。上述连接器用基板3具有作为第1面的上面3a和作为第2面的下面3b。如图1及图2所示,上述连接器用基板3的上述上面3a上形成有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触头的多个螺旋触头20。如图3所示,在连接器用基板3的上面3a沿图示X方向及Y方向隔开规定间隔形成多个上述螺旋触头20。上述螺旋触头20的触头呈螺旋状构成,在上述上面3a上沿图示X方向及Y方向隔开规定间隔排列成矩阵状(格子状或棋盘的格状)。如图2所示,上述连接器用基板3上形成垂直方向(Z方向)贯通上面(第1面)3a和下面(第2面)3b间的通孔11(分别以11a、11b、11c及11d表示)。在上述通孔11内侧面形成由导电性材料形成的导电部30。还有,如图2所示,在上述导电部30的上下缘部形成从上述通孔11缘部在上述上面3a及下面3b上水平扩展成环状的上端30a和下端30b。另外,上述连接器用基板3为绝缘基板,例如在环氧树脂中混入玻璃纤维而形成。上述螺旋触头20具有基部21,上述螺旋触头20的螺旋始端22设置在上述基部21侧。并且,在从该螺旋始端22呈螺旋状延伸的前端形成螺旋终端23。图3所示的各螺旋触头20,立体成型为向上方向(图示Z1方向)突出的圆锥形状以使其螺旋终端23附近最高。上述螺旋触头20,可以由例如Cu、Ni、Au等材质形成,可以由这些材质的单层构成,此外,也可以将Cu和Ni叠层或Ni和Au叠层等层叠多层上述各材质而构成。另外,上述螺旋触头20可以通过形成上述各材质镀层而制得。上述各螺旋触头20,各自基部21间利用接合构件32相连。上述接合构件32上设有正好比上述螺旋触头20大一圈的孔部32a,该孔部32a与螺旋触头20对正,上述螺旋触头20的基部21上粘贴有上述接合构件32。上述接合构件32由例如聚酰亚胺等形成。如图2所示,上述导电部30的上端30a和上述螺旋触头20的上述基部21利用导电性粘合剂等接合方法进行接合。在此,使上述通孔11和上述孔部32a对置而接合,由上述通孔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用基板,其具备:设有多个触头的第1面、设有与外部电路基板电连接的多个连接用凸起的第2面、沿垂直方向贯通上述第1面和第2面之间且导通各个触头和各个连接用凸起的多个通孔,其特征在于:上述通孔形成有在上述触头与连接用凸起之间使信 号通过的信号线、和其功能是作为接地用的接地线,上述基板上设有从上述接地线向相对于上述垂直方向正交方向延伸的同时、绕过上述信号线扩展的接地图形。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冈本泰志,吉田信,
申请(专利权)人: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