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与狂犬病病毒特异性结合的人单克隆抗体,其抗原结合部分,以及制备和应用该抗体及其抗原结合部分治疗受试者中狂犬病病毒的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人抗狂犬病抗体及其用途本申请是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No. 200680007172. 5的分案申请。相关信肩、本申请要求2005年2月2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60/649,512的优先权,该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引入本文作为参考。在本说明书全文中引用的任何专利、专利申请和参考文献的内容均全文弓I入本文作为参考。
技术介绍
狂犬病是一种由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属(lyssavirus))的RNA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进行性脑炎。尽管在发达国家中人类狂犬病死亡极少(在美国每年通常不到5例死亡),但是在(例如)印度报告了相当多的死亡例数,在印度有50,000人死于该病,并且有超过500,000人得到治疗。甚至在美国,每年也有15,000到40,000人接受抗狂犬病治疗。一般来说,狗是该病的主要宿主,但是其他哺乳动物如浣熊、臭鼬、蝙蝠和狐狸也是常见的宿主。该病毒从动物宿主向人的传播通常是通过咬伤或抓伤穿过皮肤而发生的。由于狂犬病在人类中几乎总是致命的,甚至怀疑感染也必须用积极的接触后治疗方案来治疗。人类狂犬病的接触后治疗包括适当的伤口处理、抗狂犬病血清免疫球蛋白浸润到伤口内和伤口周围的局部给药、以及通常在几天和几周内给予多剂量的狂犬病疫苗(关于狂犬病预防的综述,参见,例如,Rupprecht和Gibbons等人,N Engl J Med 351 :25(2004))。适当的伤口处理可以减少存活的进入患者的病毒量。抗狂犬病血清免疫球蛋白浸润该区域可以与狂犬病病毒结合,并且有助于清除狂犬病病毒,由此减少病毒载量(通过被动免疫)。给予多剂量的狂犬病疫苗(主动免疫)的方式通常是在第一次给药后进行加强免疫,可使患者产生有效的主动免疫,包括体液和细胞应答。当前抗狂犬病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来源是从被接种的人类供体的血液中获得的。抗狂犬病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其他来源,例如马或鼠,被认为是不可接受的。当前狂犬病疫苗的来源是在细胞系中产生以及化学灭活并冻干。尽管这些药剂如果及时施用是非常有效的,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障碍。例如,这些抗狂犬病药剂的生产厂家极少,而且它们仍然较昂贵,特别是在最需要它们的发展中国家。另外,人抗狂犬病血清免疫球蛋白由于是从人类供体的血清中获得的,因此必须高度纯化以防止任何偶然物质的传播。而且,抗狂犬病疫苗需要劳动密集的细胞培养和大量的灭活和纯化步骤。因此,需要改进的治疗和预防狂犬病感染的免疫疗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通过提供特异性结合广泛多种狂犬病病毒分离株并且抑制该病毒感染细胞的能力的重组完全人类的抗狂犬病单克隆抗体解决了上述问题。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这通过所述抗体在体外中和(即抑制或阻断)狂犬病病毒的能力(例如通过RFFIT测定)得到了证明。在另一实施方案中,这通过抗体在受试者如动物或人体内抑制狂犬病病毒感染力的能力得到了证明。本专利技术的人单克隆抗体可以以实际上不受限制的量并且以高度纯化的形式高效制备。因此,这些抗体适合预测、诊断和/或治疗接触或怀疑已经接触狂犬病的个体。本专利技术的抗体特别有利于狂犬病的接触后预防(PEP),因为它们不需要人抗狂犬病血清免疫球蛋白的供体来源。这些抗 体可以用本领域公知的用于制备人抗体的多种技术生产。例如,如在本文中例举的,这些抗体可以在表达人免疫球蛋白基因片段的转基因动物例如含有人Ig基因座的转基因小鼠中产生。而且,这些抗体可以单独施用,或者(例如)与抗狂犬病疫苗或其他抗体联合施用,以提高感染狂犬病病毒的受试者(例如动物和人)的存活率。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几个优点,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几点-完全人类重组抗狂犬病抗体,用于预测、诊断和/或治疗受试者中的狂犬病病毒或进行狂犬病病毒接触后预防(PEP),例如防止或抑制受试者中由狂犬病病毒介导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组合物(例如药物)和/或试剂盒,其中包含一种或多种完全人类重组抗狂犬病抗体,该抗体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与商售疫苗联合使用,以治疗受试者的狂犬病感染和/或进行PEP ;和-改进的被动免疫治疗方法,用于治疗感染狂犬病病毒(例如需要狂犬病病毒接触后预防(PEP))的受试者,该方法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与主动免疫疗法(狂犬病疫苗)联合使用。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专利技术的人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与狂犬病病毒G糖蛋白特异性结合。特定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与狂犬病病毒G糖蛋白N末端一半内的表位特异性结合。其他一些特定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与狂犬病病毒C末端结构域内的表位特异性结合。这些表位可以存在于例如狂犬病病毒G糖蛋白的氨基酸1-50、50-100、100-150、150-200、200-250、250-300、300-350、350-400、400-450、450-500、500-524 内,或其任意间隔、部分或范围内。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该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特异性结合狂犬病病毒G糖蛋白的N末端一半内的表位,即大约在氨基酸残基19-422之间。在另一实施方案中,狂犬病G糖蛋白的表位包含氨基酸残基336-442。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狂犬病G糖蛋白包含氨基酸残基336以及其变化,如取代或缺失。在一个相关实施方案中,狂犬病G糖蛋白的表位包含线性表位、构象表位、不连续表位或这些表位的组合。在另一相关实施方案中,狂犬病G糖蛋白的表位由抗原位点I、抗原位点II、抗原位点III、抗原位点次要A、或这些抗原位点的组合例如抗原位点III和次要位点A组成。在另外一些实施方案中,人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的特征为以小于约IOxlO-6M的Kd与狂犬病病毒特异性结合。在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该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以至少约10χ1(Γ7Μ、至少约10χ1(Γ8Μ、至少约10χ1(Γ9Μ、至少约ΙΟχΙΟ,Μ、至少约10χ1(ΓηΜ或至少约IOxlO-12M的Kd或甚至更有利的Kd与狂犬病病毒(例如,狂犬病病毒G糖蛋白)特异性结合。在各种其他实施方案中,该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包含可变重链区,该可变重链区包含与克隆 17C7(SEQ ID NO :1)、6G11 (SEQ ID NO :15)、5G5、2B10 或 1E5产生的抗体的可变重链区氨基酸序列至少80%、85%、90%、95%、98%、99%或99%以上相同的氨基酸序列。在另外一些实施方案中,该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包含可变轻链区,该可变轻链区包含与克隆 17C7(SEQ ID NO :2)、6G11 (SEQ ID NO :16)、5G5、2B10 或 1E5产生的抗体的可变轻链区氨基酸序列至少80%、85%、90%、95%、98%、99%或99%以上相同的氨基酸序列。在再另外一些实施方案中,该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包含可变重链区和可变轻链区,该可变重链区包含与克隆 17C7 (SEQ ID NO :1)、6G11 (SEQ ID NO : 15)、5G5、2B10 或 1E5产生的抗体的可变重链区氨基酸序列至少80%、85%、90%、95%、98%、99%或99%以上相同的氨基酸序列,该可变轻链区包含与克隆17C7 (SEQ ID NO :2)、6G11 (SEQ ID NO :16)、5G5、2B10或1E5产生的抗体的可变轻链区氨基酸序列至少80 %、85 %、90 %、95 %、98 %、99 %或99 %以上相同的氨基酸序列。在某些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离的人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它与狂犬病病毒G蛋白的抗原位点I、抗原位点II、抗原位点III、或抗原位点次要A内的两个或多个非重叠表位特异性结合,其中该抗体抑制狂犬病病毒感染细胞的能力。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W·D·小托马斯,D·安布罗西诺,R·曼德尔,S·舍恩霍夫,G·J·巴布科克,C·鲁普雷希特,
申请(专利权)人:马萨诸塞州大学,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