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用减震器的导向套,属于加工配件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导向套制备复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车用减震器的导向套,其包括本体、开设于本体中部的通孔,所述本体两肩部还分别开设有倒梯形内孔,两倒梯形内孔底面之间形成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现有导向套中交错排布的阶梯孔替换为倒梯形孔,使得制备时无需切削工艺,加工更为简单且产品密度和硬度更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加工配件
,尤其涉及一种车用减震器的导向套。
技术介绍
现有的车用减震器的导向套,如图I所示,一般包括本体I、本体I上中部开设有通孔2、本体I的两个肩部还分别开设有交错紧密排列的内阶梯孔3和外阶梯孔4。其中两外阶梯孔4通过油槽5形成通孔连接,内外阶梯孔的交错部还延伸有固定孔6。零件穿过通孔2被通孔2内壁限制其移动,油槽5和外阶梯孔4内部灌注有润滑 油,零件在通孔2内部来回移动时,润滑油将其润滑。内阶梯孔3孔径小于外阶梯孔4,用于卡设密封圈,防止灰尘等污染外阶梯孔4和油槽5内部的润滑油。固定孔6用于与装置的其他零件配合以固定导向套。然而采用内外阶梯孔的导向套导致导向套加工困难,不能一次成型,在初次加工完成后还需要利用切削工艺切削形成阶梯孔,使得导向套加工速度降低同时切削还导致成本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能一次成型且批量加工速度较快的车用减震器的导向套。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出一种车用减震器的导向套,其包括本体、开设于本体中部的通孔,所述本体两肩部还分别开设有倒梯形内孔,两倒梯形内孔底面之间形成油槽。进一步地,所述倒梯形内孔斜面与顶面形成的夹角为25°至47°。进一步地,所述倒梯形内孔外侧斜面还交错设置有固定孔。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孔中轴线与水平面夹角为30°。本技术通过将现有导向套中交错排布的阶梯孔替换为倒梯形孔,使得制备时无需切削工艺,加工更为简单且产品密度和硬度更高。附图说明图I为现有的导向套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导向套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请参照图2,图2为本技术导向套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中,本技术导向套包括本体10、开设于本体10中部的通孔20,所述本体肩部还分别开设有倒梯形内孔30,两倒梯形内孔30底面之间形成油槽40。本实施例中,通孔20呈正方体形,正方体形的零件可穿过通孔20,通孔20的内壁限制正方体形零件的偏移位置。倒梯形内孔30开设于本体10肩部,其底面,也即面积较大的一面,之间形成油槽40。润滑油填充于倒梯形内孔30内部,当正方体形零件在通孔20内来回滑动时,润滑油通过倒梯形内孔30的内侧斜面进入油槽40中以润滑正方体形零件。本技术采用倒阶梯形内孔30取代了现有的内外交错排布的正方体形阶梯孔,其无需切削加工,直接一体成型即可,加快了导向套的制造速度。同时倒梯形内孔斜面面积大于正方体形阶梯孔的侧面面积,使得导向套的密度更为均匀、硬度更高。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倒梯形内孔斜面与顶面形成的夹角为25°至47°,通过合 理设置倒梯形内孔斜面与顶面的夹角,使得润滑油流动速度更为均匀和平滑,不会使得润滑油中断输出或者溢出。本实施例中,为使得导向套的固定效果更佳,还在倒梯形内孔外侧斜面交错设置有固定孔50。固定孔50的形状与导向套和其他零件结合的形状相适应。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固定孔50成圆柱形,其中轴线与水平面较佳为30°以达到最佳的固定效果。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车用减震器的导向套,包括本体、开设于本体中部的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两肩部还分别开设有倒梯形内孔,两倒梯形内孔底面之间形成油槽。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车用减震器的导向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倒梯形内孔斜面与顶面形成的夹角为25°至47°。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车用减震器的导向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倒梯形内孔外侧斜面还交错设置有固定孔。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用减震器的导向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中轴线与水平面夹角为30°。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用减震器的导向套,属于加工配件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导向套制备复杂的问题。本技术车用减震器的导向套,其包括本体、开设于本体中部的通孔,所述本体两肩部还分别开设有倒梯形内孔,两倒梯形内孔底面之间形成油槽。本技术通过将现有导向套中交错排布的阶梯孔替换为倒梯形孔,使得制备时无需切削工艺,加工更为简单且产品密度和硬度更高。文档编号F16F9/36GK202707901SQ201220379830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4日专利技术者邬建尧 申请人:宁波瑞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用减震器的导向套,包括本体、开设于本体中部的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两肩部还分别开设有倒梯形内孔,两倒梯形内孔底面之间形成油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邬建尧,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瑞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