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593371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3 21: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减震车,包括车把、支撑柱、连接板、踏板和主车轮,踏板左端通过连接板与支撑柱相连接,所述踏板下侧开设有两个第一凹槽,第一凹槽顶部设有第一铰链,第一铰链上铰接有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的底端设有辅助轮,所述第一支撑杆靠近辅助轮的一端铰接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铰链铰接有第二连接杆。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实现平地和凹凸不平的山地两用的功能,其适用范围更广泛;同时,座椅还可以实现隐藏的功能和减震的功能,其舒适性能更高。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和使用方便等优点,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震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滑板车
,具体涉及一种减震车。
技术介绍
滑板车(Bicman)是继传统滑板之后的又一滑板运动的新型产品形式。滑板车速度可以达到20公里/时,这种新型产品来源于科技先进的日本,但却是一位德国工人专利技术的,它是一种简单的省力运动机械。滑板车风靡日本东南亚,源于它的简便易学,只要一分钟就能学会,十分钟就能作出一些花样动作。滑板车由于速度适中,好学易操纵,有刹车装置(踩后轮刹车),如果只是平时代步、普通娱乐,一般情况下不容易摔倒。所以它适合多种年龄层的使用,特别在青少年中更是让人爱不释手,以拥有一车辆为荣。滑板车对青少年正在发育完善的平衡系统更是有良好的锻炼效果。在现有技术中,滑板车的使用范围都是限制在平地上,而在凹凸不平的土地或山地上行驶时则显得十分不便,对滑板车的使用寿命也存在较大的影响;此外,现有滑板车有的设置有座椅,有的未设置有座椅,没有座椅的滑板车在行驶时人员长时间站立则较累,设置座椅的滑板车占据较大空间,不易放置;此外,现有座椅的减震性能也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震车,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减震车,包括车把、支撑柱、连接板、踏板和主车轮,踏板左端通过连接板与支撑柱相连接,所述踏板下侧开设有两个第一凹槽,第一凹槽顶部设有第一铰链,第一铰链上铰接有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的底端设有辅助轮,所述第一支撑杆靠近辅助轮的一端铰接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铰链铰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与位于第一凹槽顶部的第三铰链相铰接;所述踏板上侧开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右侧底部设有第四铰链,第四铰链上铰接有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的上部铰接有第三连接杆,第三连接杆通过第五铰链铰接有第四连接杆,所述第四连接杆的另一端与位于第二凹槽底部的第六铰链相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上侧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第三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的外侧壁上开设有环形凹槽,第三支撑杆的外部套设有套筒,套筒内侧壁上设有环形凸块,环形凸块与环形凹槽相配合,所述环形凸块的下表面设有第一磁极,环形凹槽的底部设有第二磁极,套筒顶部连接有座椅,第三支撑杆与座椅之间还设有减震弹簧。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第一凹槽的一侧设有移动盖板。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移动盖板上设有推拉按钮。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第一支撑杆长度小于第一凹槽的长度。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第二支撑杆与第三支撑杆的长度和小于第二凹槽的长度。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第一铰链和第四铰链上设有锁紧装置。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第一磁极与第二磁极的磁性相反。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减震弹簧位于套筒内。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实现平地和凹凸不平的山地两用的功能,其适用范围更广泛;同时,座椅还可以实现隐藏的功能和减震的功能,其舒适性能更高。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和使用方便等优点,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辅助轮收放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座椅减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减震车,包括车把1、支撑柱2、连接板3、踏板5和主车轮4,踏板5左端通过连接板3与支撑柱2相连接,所述踏板5下侧开设有两个第一凹槽6,第一凹槽6顶部设有第一铰链7,第一铰链7上设有锁紧装置,第一铰链7上铰接有第一支撑杆8,第一支撑杆8的底端设有辅助轮9,所述第一支撑杆8靠近辅助轮9的一端铰接有第一连接杆10,第一连接杆10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铰链11铰接有第二连接杆12,所述第二连接杆12的另一端与位于第一凹槽6顶部的第三铰链13相铰接,第一凹槽6的一侧设有移动盖板14,所述移动盖板14上设有推拉按钮15,在凹凸不平的山地上使用时,将第一支撑杆8从水平状态拉至竖直状态,此时第一连接杆10和第二连接杆12成一条直线对第一支撑杆8起到支撑加强作用,再锁紧锁紧装置;当在平地上使用时,松开第一铰链7上的锁紧装置,将第一连接杆10和第二连接杆12绕着第二铰链11对折为重合状态时,第一支撑杆8便随着第一连接杆10和第二连接杆12运动至水平状态,此时再移动推拉按钮15,利用移动盖板14将第一凹槽6盖住即可;所述踏板5上侧开设有第二凹槽16,第二凹槽16右侧底部设有第四铰链17,第四铰链17上设有锁紧装置,第四铰链17上铰接有第二支撑杆18,第二支撑杆18的上部铰接有第三连接杆19,第三连接杆19通过第五铰链20铰接有第四连接杆21,所述第四连接杆21的另一端与位于第二凹槽16底部的第六铰链22相连接,当需要使用座椅24时,将第二支撑杆18从水平状态拉至竖直状态,此时第三连接杆19和第四连接杆21成一条直线对第二支撑杆18起到支撑加强作用,再锁紧锁紧装置;所述第二支撑杆18上侧开设有螺纹孔25,螺纹孔25内螺纹连接有第三支撑杆23,第三支撑杆23的外侧壁上开设有环形凹槽29,第三支撑杆23的外部套设有套筒26,套筒26内侧壁上设有环形凸块28,环形凸块28与环形凹槽29相配合,所述环形凸块28的下表面设有第一磁极30,环形凹槽29的底部设有第二磁极31,第一磁极30与第二磁极31的磁性相反,套筒26顶部连接有座椅24,第三支撑杆23与座椅24之间还设有减震弹簧27,第三支撑杆23与第二支撑杆18通过螺纹相配合,可实现座椅24高度的调节,以适应不同身高的人群;当座椅24受到向下的压力时,第一磁极30和第二磁极31产生相斥力,以实现缓冲作用,同时减震弹簧27进一步起到减震的作用,有效提高了使用的舒适性。所述第一支撑杆8长度小于第一凹槽6的长度。所述第二支撑杆18与第三支撑杆23的长度和小于第二凹槽16的长度。所述减震弹簧27位于套筒26内。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在凹凸不平的山地上使用时,将第一支撑杆8从水平状态拉至竖直状态,此时第一连接杆10和第二连接杆12成一条直线对第一支撑杆8起到支撑加强作用,再锁紧锁紧装置;当在平地上使用时,松开第一铰链7上的锁紧装置,将第一连接杆10和第二连接杆12绕着第二铰链11对折为重合状态时,第一支撑杆8便随着第一连接杆10和第二连接杆12运动至水平状态,此时再移动推拉按钮15,利用移动盖板14将第一凹槽6盖住即可;当需要使用座椅24时,将第二支撑杆18从水平状态拉至竖直状态,此时第三连接杆19和第四连接杆21成一条直线对第二支撑杆18起到支撑加强作用,再锁紧锁紧装置;第三支撑杆23与第二支撑杆18通过螺纹相配合,可实现座椅24高度的调节,以适应不同身高的人群;当座椅24受到向下的压力时,第一磁极30和第二磁极31产生相斥力,以实现缓冲作用,同时减震弹簧27进一步起到减震的作用,有效提高了使用的舒适性。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减震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减震车,包括车把、支撑柱、连接板、踏板和主车轮,踏板左端通过连接板与支撑柱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下侧开设有两个第一凹槽,第一凹槽顶部设有第一铰链,第一铰链上铰接有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的底端设有辅助轮,所述第一支撑杆靠近辅助轮的一端铰接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铰链铰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与位于第一凹槽顶部的第三铰链相铰接;所述踏板上侧开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右侧底部设有第四铰链,第四铰链上铰接有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的上部铰接有第三连接杆,第三连接杆通过第五铰链铰接有第四连接杆,所述第四连接杆的另一端与位于第二凹槽底部的第六铰链相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上侧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第三支撑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震车,包括车把、支撑柱、连接板、踏板和主车轮,踏板左端通过连接板与支撑柱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下侧开设有两个第一凹槽,第一凹槽顶部设有第一铰链,第一铰链上铰接有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的底端设有辅助轮,所述第一支撑杆靠近辅助轮的一端铰接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铰链铰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与位于第一凹槽顶部的第三铰链相铰接;所述踏板上侧开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右侧底部设有第四铰链,第四铰链上铰接有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的上部铰接有第三连接杆,第三连接杆通过第五铰链铰接有第四连接杆,所述第四连接杆的另一端与位于第二凹槽底部的第六铰链相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上侧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第三支撑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杆的外侧壁上开设有环形凹槽,第三支撑杆的外部套设有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建邹洪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市泰能电热器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