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柏良专利>正文

真空补缩与上补缩水冷模铸两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7348 阅读:2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真空补缩与上补缩水冷模铸两用机属于钢铁冶金铸造设备,其设计方案是:注管通过中注孔连通模体,其中的模体由对称的两个半模对合构成;模体的两半模均由模壁与外壳构成了冷却水夹壁层;冷却水夹壁层的上、上两端设有出水口a和入水口b;在冷却水夹壁层的上部是填充了保温砂,并与模体成一体的有安全帽口。其优点是:生产中,锭坯补缩充分,没有缩孔、缩松,成品的质量和收率较高。根据需要,可灵活地采用真空补缩和上补缩操作方式。(*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钢铁冶金铸造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真空补缩与上补缩水冷模铸两用机
技术介绍
上补缩水冷模铸机铸出的铸坯无缩孔、缩坯质量比较好,该坯用于重要结构可直接用于锻制法兰和穿成毛管拉拔无缝管,但由于锭坯的上部有“帽口”做坯料的成材率下降了5%-7%。(加工成成品帽口要切除)水冷模铸的铸坯若加工成一般结构用材,如不锈钢铸坯加工成装饰用异型材,只用于防蚀和耐热部位的一般结构、焊丝等可采取“真空补缩的方法,去掉上补缩的帽口。这样,水冷模铸的铸坯与外型尺寸相同的连铸坯相同,使铸坯的成材率较“上补缩”铸坯提高了5%-7%。又由于“真空补缩”是靠流钢系统的钢液给铸坯补缩的,设计的合理将有50%以上的流钢系统钢水被“抽到”铸坯中去。这样该补缩技术可使钢水的收得率提高2-3%;另外这种补缩技术浇高因不受帽口限制,一般情况下没有“注余”;这样总体说钢水收得率比上补缩一般应高3-4%,效益显著。如果设计合理(铸坯直径及流钢系统等),铸坯补缩充分,锭坯同样没有缩孔、缩松,也可生产出高质量的铸钢锭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了一种真空补缩与上补缩水冷模铸两用机,其设计方案是注管通过中注孔连通模体,其中的模体由对称的两个半模对合构成;模体的两半模均由模壁与外壳构成了冷却水夹壁层;冷却水夹壁层的上、上两端设有出水口a和入水口b;在冷却水夹壁层的上部是填充了保温砂,并与模体成一体的有安全帽口。该模铸机即可用于上补缩铸钢的操作方式,也适用于真空补缩铸钢的操作方式。本技术的真空补缩与上补缩水冷模铸两用机的主要优点是生产中,锭坯补缩充分,没有缩孔、缩松,成品的质量和收率较高。根据需要,可灵活地采用真空补缩和上补缩操作方式。附图说明说明书附图是本技术的真空补缩与上补缩水冷模铸两用机的侧剖面结构示意图。实施方式本技术的真空补缩与上补缩水冷模铸两用机的典型实施例是模铸机是由注管(1)通过中注孔(2)连通模体(3)构成。其中模体(3)是由对称的两个半模对合构成;模体(3)的两半模均由模壁(4)与外壳(5)构成了冷却水夹壁层(6);冷却水夹壁层(6)的上、下两端设有出水口a和入水口b;在冷却水夹壁层(6)的上部是填充了保温砂并与模体(3)成一体的安全帽口(7)。权利要求1.真空补缩与上补缩水冷模铸两用机由中注管(1)通过中注孔(2)连通模体(3),其特征在于模体(3)由对称的两个半模对合构成;模体(3)的两半模均由模壁(4)与外壳(5)构成了冷却水夹壁层(6);冷却水夹壁层(6)的上、上两端设有出水口a和入水口b;在冷却水夹壁层(6)的上部是填充了保温砂并与模体(3)成一体的有安全帽口(7)。专利摘要本技术真空补缩与上补缩水冷模铸两用机属于钢铁冶金铸造设备,其设计方案是注管通过中注孔连通模体,其中的模体由对称的两个半模对合构成;模体的两半模均由模壁与外壳构成了冷却水夹壁层;冷却水夹壁层的上、上两端设有出水口a和入水口b;在冷却水夹壁层的上部是填充了保温砂,并与模体成一体的有安全帽口。其优点是生产中,锭坯补缩充分,没有缩孔、缩松,成品的质量和收率较高。根据需要,可灵活地采用真空补缩和上补缩操作方式。文档编号B22D7/06GK2601762SQ0321122公开日2004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03年1月26日 优先权日2003年1月26日专利技术者孙柏良 申请人:孙柏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真空补缩与上补缩水冷模铸两用机由中注管(1)通过中注孔(2)连通模体(3),其特征在于模体(3)由对称的两个半模对合构成;模体(3)的两半模均由模壁(4)与外壳(5)构成了冷却水夹壁层(6);冷却水夹壁层(6)的上、上两端设有出水口a和入水口b;在冷却水夹壁层(6)的上部是填充了保温砂并与模体(3)成一体的有安全帽口(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柏良
申请(专利权)人:孙柏良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3[中国|黑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