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铸模和金属铸造,特别涉及一种上补缩水冷模铸技术。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开式水冷模铸技术是采用下补缩方式。因模铸机的上部有液压封顶装置,在浇注的后期,即钢包中钢水全部注入后,操纵封顶液压系统封住钢水液面,此时遇冷的顶部钢水先行凝固,形成“盖顶”现象。锭坯腔体中钢液凝固收缩只能靠下部的流钢或中注管中的残余钢液来补缩。此法为下补缩模铸技术。如2000年1月19日的CN1241461A号公开的“开式水冷模铸机”即为最典型的下补缩模铸技术。这种下补缩模铸方式的弊端是由于上部钢液的先行凝固,形成了顶部封闭体系,在下边的继续凝固过程中,在铸成的钢坯中形成了气孔和沙眼。造成了产品的成品率低,质量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研制了一种上补缩水冷模铸技术,实现上补缩的技术原理是首先,模体的冷却水是由下至上运行,由于本专利技术研制了具有保温性能的非封闭模顶系统,在模体中注满了钢液的顶部不但不会遇冷,反而有保温功能,顶部钢液就不会先行凝固。这样就完全杜绝了凝钢过程中的“盖顶”现象。基于以上原理,在铸模体系中形成了自下而上的顺序凝钢过程,凝 ...
【技术保护点】
上补缩水冷模铸技术,是用上补缩水冷模铸机通过合模、浇注、脱模、冷却、精整和自下而上的水冷过程实现的,其特征在于上补缩水冷模铸机增设了保温帽口(7);铸钢的操作包括a、合模--用循环水控制模铸机模体(4)的内壁温度高于室温10-50摄氏度 ,再操纵连杆(2)、框架(3)牵拉对称的模体(4)闭合;b、浇注--将钢水从中注管(5)自下而上的注入模体(4)中,其钢水的过热(即高于钢的熔点)温度为40-70摄氏度,浇注速度为钢水在模体(4)中的上升800-1200毫米/分钟,至钢 水在模体(4)中充满为止。c、脱模--在浇注完成1分钟后操纵上连杆(2)使模体(4)的上部松 ...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