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柏良专利>正文

一种真空补缩水冷模铸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3685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真空补缩水冷模铸技术属于钢铁冶金的铸造。其技术方案是:用真空水冷模注机,通过合模、浇注、脱模逐步骤完成。其操作方法包括:将模体对称的两半模关闭合拢;将冷却水从入口a连续注入,经水套夹壁层至出口b排出,达到控制模壁的温度为高于室温10~50摄氏度;将流钢从中注管注入,经中注孔进入模体中,其流钢的过热温度为30~120摄氏度,浇注速度为800~1500毫米/分钟;浇注结束,静置2~10分钟后,即可开模脱出锭坯。其优点是:铸得的锭坯质量高,消除了锭坯的帽口瑕疵段,减少了中注管中的钢液“注余”,锭坯的成材率提高了5~10%。操作方法简单,经济效益显著。(*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钢铁冶金的铸造,特别涉及一种真空补缩水冷模铸技术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铸钢有上补缩和下缩两种技术。其中下补缩技术,由于流钢的补缩速度跟不上,往往造成生产的锭坯中存在气孔和缩松现象,影响了钢坯质量和成品率;而上补缩技术,虽然解决了铸造锭坯中存在气孔和缩松现象。但由于其铸造的技术原理所限,必定导致生产的锭坯的上部存在不能成材的帽口段。使用锭坯时,须先切除锭坯上的帽口段。这样,即造成锭坯的成材率较低,且浪费工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研究了一种真空补缩水冷模铸技术。其技术方案是用真空水冷模注机,通过合模、浇注、脱模逐步骤完成。其操作方法包括将模体对称的两半模关闭合拢;将冷却水从入口a连续注入,经水套夹壁层至出口b排出,达到控制模壁的温度为高于室温10~50摄氏度;将流钢从中注管注入,经中注孔进入模体中,其流钢的过热温度(即高于其凝固点温度)为30~120摄氏度,浇注速度为流钢在模体中的上升是800~1200毫米/分钟,流钢注入模体的液面返高不超过冷却水的出口b(避免进入安全帽口);浇注结束,静置2~10分钟,锭坯完全凝固,即可开模脱出锭坯。其技术原理是在浇注过程中,钢水由中注管经流钢砖自下而上快速流入模体,钢水注满后(最终液面不得超过出水口壁的高度),铸模的夹壁层中连续通入冷却水,由于循环水的作用,钢水上部先行凝固(注入的钢液越靠近上部液面温度越低),与“激冷层”一起将钢液“封闭”,形成“封闭”器。随着钢水温度降低,陆续快速凝固(循环水冷的作用)被“封闭”的钢液内腔处于真空状态。于是流钢系统中未凝固的钢液及从中注管后注入的钢液在大气压作用下,通过流钢系统吸入“封闭器”,实现真空补缩。本专利技术的真空补缩水冷模铸技术的优点是由于真空补缩是浇铸过程中的自下而上的快速补缩,铸得的锭坯质量高。同时,消除了锭坯的帽口瑕疵段,减少了中注管中的钢液“注余”,使铸钢锭坯的成材率提高了5~10%。操作方法简单,经济效益显著。附图说明说明书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真空补缩水冷模铸技术所用装置的侧剖结构示意图。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真空补缩水冷模铸技术的具体实施过程用真空水冷模铸机通过合模、浇注、脱模逐步骤完成,其操作方法包括 a、将模体(3)对称的两个半模关闭合拢;b、将冷却水从入口a连续注入,经水套夹壁层(4)至出口b排出,应将模壁(5)的温控在高于室温10~50摄氏度为宜;c、将流钢从中注管(1)注入经中注孔(2)进入模体(3),其流钢的过热温度(即高于其凝固点温度)为30~120摄氏度,浇注速度为(流钢在模体(3)中的上升)800~1500毫米/分钟,流钢注入模体液面返高不超过冷却水出口b的高度;d、浇注结束,静置2~10分钟后,锭坯凝固,即可开模脱出。权利要求1.一种真空补缩水冷模铸技术,是用真空水冷模铸机通过合模、浇注、脱模逐步骤完成,其特征在于该操作方法包括a、将模体(3)对称的两个半模关闭合拢;b、将冷却水从入口a连续注入,经水套夹壁层(4)至出口b排出,应将模壁(5)的温控制在高于室温10~50摄氏度为宜;c、将钢液从中注管(1)注入,经中注孔(2)进入模体(3),其钢液的过热温度(即高于其凝固点温度)为30~120摄氏度,浇注速度为(钢液在模体(3)中的上升)800~1500毫米/分钟,流钢注入模体液面返高不超过冷却水出口b的高度;d、在浇注结束静置2~10分钟后,开启模体(3)的两个半模,凝固的锭坯即可开模脱出。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真空补缩水冷模铸技术属于钢铁冶金的铸造。其技术方案是用真空水冷模注机,通过合模、浇注、脱模逐步骤完成。其操作方法包括将模体对称的两半模关闭合拢;将冷却水从入口a连续注入,经水套夹壁层至出口b排出,达到控制模壁的温度为高于室温10~50摄氏度;将流钢从中注管注入,经中注孔进入模体中,其流钢的过热温度为30~120摄氏度,浇注速度为800~1500毫米/分钟;浇注结束,静置2~10分钟后,即可开模脱出锭坯。其优点是铸得的锭坯质量高,消除了锭坯的帽口瑕疵段,减少了中注管中的钢液“注余”,锭坯的成材率提高了5~10%。操作方法简单,经济效益显著。文档编号B22D27/04GK1439469SQ03110969公开日2003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03年1月26日 优先权日2003年1月26日专利技术者孙柏良 申请人:孙柏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真空补缩水冷模铸技术,是用真空水冷模铸机通过合模、浇注、脱模逐步骤完成,其特征在于该操作方法包括:a、将模体(3)对称的两个半模关闭合拢;b、将冷却水从入口a连续注入,经水套夹壁层(4)至出口b排出,应将模壁(5)的温控制在高于 室温10~50摄氏度为宜;c、将钢液从中注管(1)注入,经中注孔(2)进入模体(3),其钢液的过热温度(即高于其凝固点温度)为30~120摄氏度,浇注速度为(钢液在模体(3)中的上升)800~1500毫米/分钟,流钢注入模体液面返高不超 过冷却水出口b的高度;d、在浇注结束静置2~10分钟后,开启模体(3)的两个半模,凝固的锭坯即可开模脱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柏良
申请(专利权)人:孙柏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23[中国|黑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