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章仲禹专利>正文

水平连铸高效耐磨结晶器铜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5633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铸的结晶器铜套,尤其指水平连铸的结晶器铜套。它主要是在5°端倒角的末端至铜套长度1/4的内壁范围设有按大锥度向后收缩的内壁前段,而在内壁前段末端至铜套后端面内壁范围设有按小锥度向后收缩的内壁后段,此外还在5°端倒角和内壁前段内表面设有耐磨薄层。从而,拉速度提高50%,同时铜套使用寿命延长。(*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铸的结晶器铜套,尤其指水平连铸的结晶器铜套。众所周知,钢水进入结晶器的前段(约长度200毫米内)的界面间热传导出现热阻最大(即导热率下降剧烈),而后导热率低,如图3所示,因此,水平连铸结晶器的前段是采用铜套,而后段是采用石墨套。从长期生产实践证明,结晶器磨损规律是由于铜套先磨损引起石墨套磨损,由于铜套前段(近分离环约30-50mm处)磨损引起铜套后段磨损,因而提高铜套前段的耐磨性能就可以提高整个结晶器使用寿命。目前,水平连铸结晶器内的铜套,除进口端为5°倒角安装分离环外,其余内壁是按单一小锥度收缩,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经拉坯过程测出其内壁前段30-50毫米内,导热率下降最剧烈,而后段50-200毫米间导热率下降量2-3倍,如图3中(1)曲线所示,因为铜套50毫米段内的锥度与钢水的坯壳收缩率间出现间隙(气隙),而使热交换大大减小,热阻大大增加;与此同时,50毫米段内的铜套内壁磨损也加剧,使用寿命也大大缩短。鉴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在铜套(200毫米左右长)内壁前段按内壁后段小锥度2倍的大锥度收缩,使铜套内壁收缩规律更接近钢水凝固坯壳的收缩规律。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平连铸高效耐磨结晶器铜套,其前端具有5°端倒角,其特征是:在5°端倒角的末端至铜套长度1/4的内壁范围设有按大锥度向后收缩的内壁前段,而在内壁前段末端至铜套后端面内壁范围设有按小锥度向后收缩的内壁后段,此外还在5°端倒角和内壁前段内表面设有耐磨薄层。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平连铸高效耐磨结晶器铜套,其特征是:上述内壁前段的大锥度为内壁后段的小锥度2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仲禹
申请(专利权)人:章仲禹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