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悬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43450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5 01: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悬架装置。所述车辆用悬架装置通过地线(61),来对四个电磁式减震器(30)的电机(40FL、40FR、40RL、40RR)的第一通电端子(T1)的彼此进行连接。此外,用前轮侧倾衰减用线(62F)来对电机(40FL)和电机(40FR)的第二通电端子(T2)的彼此进行连接,用后轮侧倾衰减用线(62R)来对电机(40RL)和电机(40RR)的第二通电端子(T2)的彼此进行连接,用左车轮俯仰衰减用线(63L)来对电机(40FL)和电机(40RL)的第二通电端子(T2)的彼此进行连接,用右车轮俯仰衰减用线(63R)来对电机(40FR)和电机(40RR)的第二通电端子(T2)的彼此进行连接。由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而不仅对于车辆的跳动,还对于侧摆及前后颠簸产生适当的衰减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用悬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具备了如下的电磁式减震器的车辆用悬架装置,所述电磁式减震器通过簧上部与簧下部的相对运动而使电机发电,从而使簧上部和簧下部的相对运动衰减。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在日本特许第3722127号中公开了一种如下的车辆用悬架装置,其在簧上部与簧下部之间设置由电机驱动的电磁式减震器,并对电机进行控制,以获得与朝向电磁式减震器的位移输入相对应的衰减力。在该日本特许第3722127号所提出的车辆用悬架装置中,在对电机主动地进行驱动的电机驱动电路之外,将用于被动地产生衰减力的电 气性衰减要素与电机并联连接,并且在对于控制对象输入实施主动的控制的同时,对于控制对象以外的输入使用电气性衰减要素而被动地产生衰减力。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为了对电机主动地进行驱动,需要对车辆的各种运行情况进行检测的传感器、根据传感器检测值来对电机控制量进行运算的微型电子计算机、通过被运算出的电机控制量来对电机进行驱动的电机驱动电路等。因此,电机控制系统将成为较大规模,从而导致成本较高。另一方面,在被动地产生衰减力的悬架装置中,由于通过簧上部与簧下部的相对运动而使电机的转子旋转,从而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川敦司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