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开闭体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39887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4 20: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检测多个驱动单元中的特定的一个单元的故障的车辆开闭体控制装置。动力后门ECU(20)基于来自脉冲传感器(22a)的传感输出求出右侧驱动单元(4a)的位移量(伸缩量),并基于来自脉冲传感器(22b)的传感输出计算左侧驱动单元(4b)的位移量(伸缩量)。然后,动力后门ECU(20)计算上述位移量的差(位移量差)。若位移量差超过阈值范围,则动力后门ECU(20)判断为驱动单元(4a、4b)中的一个发生故障,并使驱动单元(4a、4b)成为自动动作不可状态,而仅允许手动开闭后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对设置于车辆的开闭体进行开闭控制的车辆开闭体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例如在车辆上搭载有使后门等开闭体自动开闭的车辆开闭体控制装置(参照专利文献I等)。此种车辆开闭体控制装置例如能够通过阻尼式驱动单元(例如马达)的驱动力开闭车辆的开闭体,并通过对阻尼式驱动单元的旋转进行控制以使开闭体的开闭速度达到目标速度,从而使开闭体开闭。在专利文献I的情况下,通过利用电位计直接检测主轴管的位移的方式、利用霍尔传感器检测驱动传递装置的位移或者转速的方式进行门位置、门速度的检测。 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7-10146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7-331699号公报在使用多个阻尼式驱动单元作为开闭门的驱动源的情况下(参照专利文献2),有时会产生如下状况,即,即使一方的驱动单元发生故障,只要另一方的驱动单元能够正常动作,就能够根据车辆的倾斜条件、马达输出偏差等而仅利用另一方的驱动单元的驱动力使开闭体开闭。此时,存在如下问题,即,阻尼式驱动单元进行动作直至无法使开闭体执行开闭动作为止,无法检测出一方的驱动单元的故障。特别是在无法检测故障而继续动作的情况下,施加于另一方的驱动单元的载荷增大,因此,还会导致诱发另一方的驱动单元的故障的问题。另外,例如即使在平地上能够进行开闭动作,在坡道上也可能会因驱动力不足而导致开闭体进行急速打开、急速关闭的动作,因此,需要采取某些对策。此处,例如通过检测流过马达的电流能够检测驱动单元的故障,但是需要设置电流检测电路,因此,存在希望利用简单的结构检测故障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开闭体控制装置,其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检测多个驱动单元中的特定的一个驱动单元的故障。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点,在本专利技术中的主旨在于,一种车辆开闭体控制装置,其通过对多个驱动单元进行控制来进行车辆开闭体的自动开闭控制,上述驱动单元具有驱动所述开闭体进行动作的驱动力,该车辆开闭体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多个位移量检测部,它们分别设置于多个所述驱动单元的各个上,并检测所述驱动单元的位移量;判定部,其求出由所述位移量检测部所检测出的位移量的相对差,并基于该位移量差来判定所述驱动单元有无故障;以及限制部,其在由所述判定部判定出所述驱动单元有故障时,将由所述驱动单元所进行的所述开闭体的动作状态,限制成动作不可状态,所述限制部,在所述驱动单元进行动作中判定出所述驱动单元有故障,则在作出判定的那一时刻停止所述驱动单元的动作,在所述驱动单元不进行动作中判定出所述驱动单元有故障,则对之后的所述驱动单元的动作进行禁止。本专利技术的主旨在于,具备解除部,该解除部在齐备预先设定的解除条件时解除由所述限制部所进行的所述动作不可状态。本专利技术的主旨在于,所述解除条件包含自成为所述动作不可状态的时刻起所经过的预先设定的时间。本专利技术的主旨在于,具备解除部,该解除部在齐备预先设定的解除条件时解除由所述限制部所进行的所述动作不可状态,并维持由所述限制部所进行的所述动作不可状态直至齐备所述解除条件。本专利技术的主旨在于,具备制动部,该制动部在由所述判定部判定出所述驱动单元有故障时,对所述开闭体施加制动力来降低该开闭体的动作速度。本专利技术的主旨在于,所述制动部为将所述驱动单元的驱动电路设为闭合回路、并借助再生来对所述开闭体施加制动力的再生制动部。 本专利技术的主旨在于,所述位移量为所述驱动单元的驱动位置,所述位移量差为该驱动位置之间的差。本专利技术的主旨在于,所述位移量为所述驱动单元的驱动速度、驱动加速度以及驱动量积分值中的任意一个。本专利技术的主旨在于,具备动作控制部,该动作控制部基于来自对所述开闭体的动作状态进行检测的动作状态检测部的检测信号,以所述开闭体的动作取依照起动计划的动作的方式对所述驱动单元进行控制,来对该开闭体的动作进行控制。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检测多个驱动单元中的一个特定单元的故障。附图说明图I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动力后门装置的简要结构的、车辆后部的立体图。图2 Ca)是驱动单元的剖视图,图2 (b)是驱动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动力后门装置的电结构图。图4是H桥电路的电路图。图5是表示再生制动的控制方式的图,图5 Ca)是高速制动时的时序图,图5 (b)是低速制动时的时序图。图6是执行故障判断功能的流程图。图7是示出了左右驱动单元均未发生故障的情况下的各位移量和位移量差的经时变化的图。图8是示出了右侧驱动单元用马达发生故障而不产生驱动力的情况下的各位移量和位移量差的经时变化的图。图9是示出了右侧驱动单元用马达从后门脱落的情况下的各位移量与位移量差的经时变化的图。符号说明2…作为开闭体的后门;3…作为车辆开闭体控制装置的动力后门装置;4 (4a、4b)…驱动单元;21a、21b…马达驱动电路;22a、22b…构成位移量检测部以及动作状态检测部的脉冲传感器;32…作为动作控制部的自动动作控制部;34…构成制动部(再生制动部)的H桥电路;35…构成制动部(再生制动部)的制动控制部;38…构成位移量检测部的位移量计算部;39…作为判定部的故障判定部;40…作为限制部的动作限制部;41…作为解除部的限制解除部;Kr、Kl···位移量;M…位移量差。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图f图9对将本专利技术具体化了的、车辆开闭体控制装置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I所示,在车辆I设置有使车辆I的后门2自动开闭的动力后门装置3。本例的动力后门装置3为,由在车身宽度方向设置的一对阻尼式驱动单元4、4使后门2能够相对于车身5自动开闭的阻尼驱动式装置。在本例的情况下,将图I的纸面右侧的驱动单元设为右侧驱动单元4a,将图I的纸面左侧的驱动单元设为左侧驱动单元4b。此外,后门2与开闭体相当,动力后门装置3与车辆开闭体控制装置相当。如图2 (a)、图2 (b)所示,在驱动单元4设置有圆筒状的套管6,在套管6内部,以能够在轴向(图2 (b)的Z轴向)直线往复移动的方式,收纳有同样是圆筒状的壳体管7。 在套管6的开放端设置有接头8,在壳体管7的开放端也设置有相同的接头9。驱动单元4的接头8与车身5连结,接头9与后门2连结。在壳体管7的内部收纳有作为驱动单元4的驱动源的、驱动单元用马达10。本例的驱动单元用马达10中,将右侧驱动单元4a的马达设为右侧驱动单元用马达10a,将左侧驱动单元4b的马达设为左侧驱动单元用马达10b。在驱动单元用马达10的马达轴11,例如经由具有减速功能的传递装置12同轴地安装并固定有棒状的螺纹主轴13。螺纹主轴13,在外周的螺纹部分安装主轴螺母14,并且可相对转动地插入到圆筒状的主轴管15内部。主轴管15的一端固定于主轴螺母14,另一端固定于接头8。其中,驱动单元用马达10 (10a、10b)与驱动部相当。在套管6的内部收纳有圆筒状的引导管16,在引导管16的内部收纳有螺纹主轴13、主轴螺母14以及主轴管15的部件组。在主轴螺母14的外周,沿着周向设置有多个向半径方向突出的支承突起17。这些支承突起17嵌入到设置于引导管16的且沿轴向延伸的各狭缝18。在引导管16的外周安装有将后门2保持在任意位置的压缩螺旋弹簧19。压缩螺旋弹簧19具有在展开时与后门2的自重平衡、或者后门2的自重以上的反作用力。若驱动单元用马达10旋转,则螺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开闭体控制装置,其通过对多个驱动单元进行控制来进行车辆开闭体的自动开闭控制,上述驱动单元具有驱动所述开闭体进行动作的驱动力,该车辆开闭体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多个位移量检测部,它们分别设置于多个所述驱动单元的各个上,并检测所述驱动单元的位移量;判定部,其求出由所述位移量检测部所检测出的位移量的相对差,并基于该位移量差来判定所述驱动单元有无故障;以及限制部,其在由所述判定部判定出所述驱动单元有故障时,将由所述驱动单元所进行的所述开闭体的动作状态,限制成动作不可状态,所述限制部,在所述驱动单元进行动作中判定出所述驱动单元有故障,则在作出判定的那一时刻停止所述驱动单元的动作,在所述驱动单元不进行动作中判定出所述驱动单元有故障,则对之后的所述驱动单元的动作进行禁止。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福井宣夫木村祥吾浅野良
申请(专利权)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