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主动式发动机罩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238026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4 17: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主动式发动机罩系统,其在发生行人碰撞后使用户采用较小的力即可容易地恢复致动器和发动机罩的位置。该主动式发动机罩系统包括:安装在发动机罩的后侧的铰接组件;和用于支持和举升铰接组件以及通过该铰接组件举升发动机罩的致动器。该主动式发动机罩系统还包括复位连杆,其上端和下端分别铰接于固定至发动机罩的铰接组件的铰接臂和致动器的固定点,使得复位连杆随发动机罩一起旋转,并且其中当发动机罩被向下按压以使致动器和发动机罩复位时,复位连杆被转动,使得复位连杆减小使致动器和发动机罩复位所需的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车辆的主动式发动机罩系统。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车辆的主动式发动机罩系统,其允许用户采用较小的力即可容易地使在发生行人碰撞时操作的致动器和发动机罩恢复位置。
技术介绍
通常,车辆具有设置在前 部的发动机室,其中发动机室由发动机罩打开或关闭。发动机罩是一种适于通过遮蔽发动机室而切断发动机噪音以及打开或关闭发动机室的部件,其中通常发动机罩的后端的左侧和右侧通过铰接组件连接于发动机室的上部,使得发动机罩可绕铰接组件旋转以打开或关闭发动机室。然而,已知这样的发动机罩是一种在发生行人碰撞时对行人造成严重伤害的部件。因而,近来将主动式发动机罩系统应用于这样的发动机罩,使得在行人碰撞事故中,能够在发动机罩与发动机室之间确保能够吸收行人冲击能量的空间。主动式发动机罩系统是一种用于在发生行人碰撞时使发动机罩升起以便保护行人的系统,并且用作一种能够在行人碰撞事故中减小行人损伤指数并吸收行人的冲击的行人保护安全装置。在常规的主动式发动机罩系统中,如果当行人碰撞到前保险杠时安装在前保险杠上的传感器感测到行人碰撞,则控制器根据传感器的感测信号操作致动器,以使发动机罩的后端升起,使得能够在发动机罩与发动机室之间确保冲击吸收空间。此时,如果控制器接收到来自传感器的感测信号并且驱动致动器,则致动器在被驱动时使铰接组件升起,同时使铰接组件所连接的发动机罩的后端升起,从而向上推动行人以吸收行人的冲击。然而,这样的常规主动式发动机罩系统具有以下的问题。各种致动器被应用于这样的主动式发动机罩系统以使发动机罩的后端升起,其中在主动式发动机罩系统被操作后,用户不能够手动使致动器恢复到其初始位置,即操作前的状态。也就是说,在致动器被操作后由于已使发动机罩的后端升起的弹簧通常所施加的过大的力,使用户难以手动地降低和关闭被升起的发动机罩,这给用户带来不便。将参照图I说明这样的问题,图I示出常规铰接组件的结构,其中如附图中所示,致动器20具有在发生行人碰撞时施加强大的弹簧力以举升相当重的发动机罩的弹簧21,并且具有四连杆机构的铰接组件10设置在发动机罩(未示出)与致动器20之间。铰接组件10包括固定于发动机罩的铰接臂11以及设置在并连接于铰接臂11与致动器20之间的两根连杆12和13,其中当致动器20被驱动时,连杆12和13被升起并旋转,使得发动机罩的后端升起,同时致动器20被升起,使得铰接臂11及连杆12和13被向上推动。为了在致动器被如上所述操作后使致动器复位,必须降低发动机罩以便能够将弹簧压缩。然而,由于过大的弹簧力,用户不能直接降低发动机罩以压缩弹簧且同时使致动器恢复位置。因此,只能在车辆售后服务(AS)中心或车辆维修中心将致动器复位。结果,在发生行人碰撞并操作主动式发动机罩系统后,需要在发动机罩展开的状态下,也就是发动机罩的后端升起的状态下,将车辆移动至该车辆AS中心或车辆维修中心,而且如果在这种状态下驾驶车辆,则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增加。在本
技术介绍
部分中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加强对本专利技术背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含不构成本国内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主动式发动机罩系统,其允许用户采用较小的力即可使发生行人碰撞时操作的致动器复位。—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主动式发动机罩系统,包括铰接组件,其安·装在发动机罩的左右两侧中的每一侧,以提供打开或关闭发动机罩时的铰接点;和致动器,其用于支持和举升铰接组件以及通过铰接组件举升发动机罩,该主动式发动机罩系统还包括具有上端和下端的复位连杆,其中上端和下端分别铰接至固定于发动机罩的铰接组件的铰接臂和致动器的固定点,使得复位连杆能够随发动机罩一起旋转,并且其中当在使致动器和发动机罩复位时向下按压发动机罩时,复位连杆绕其下端铰接部旋转,在该下端铰接部复位连杆的下端连接至致动器的固定点,由此复位连杆可减小使致动器和发动机罩复位所需的用户的作用力。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复位连杆可安装成在倾斜方向上将铰接臂与致动器的固定点互连。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关于车身的前后方向,复位连杆可在其上端铰接至铰接臂的后端,且在其下端铰接至致动器的前固定点。在又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复位连杆的上端可铰接于铰接组件的一个或多个上部连杆端铰接部的后方的位置,以将铰接臂与致动器互连。在再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复位连杆的下端可在铰接组件的一个或多个下部连杆端铰接部的下方和前方铰接于致动器的主体,以将铰接臂与致动器互连。根据如上所述的本专利技术,在发生行人碰撞时致动器被操作并升起以保护行人的状态下,如果用户按压车辆的发动机罩的前端,则复位连杆用作杠杆,由此可采用较小的力使致动器和发动机罩降低并恢复位置。因此,用户可容易地使致动器和发动机罩恢复位置,并可执行车辆的自维护,由此可提高用户的便利性和车辆的适销性。此外,由于不必在主动式发动机罩系统被操作后,为了复位而在发动机罩被向上升起的状态下驾驶车辆,因此能够消除在操作主动式发动机罩系统后发生事故的可能性。附图说明现在将参照附图中示出的某些示例性实施例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特征,附图在下文中仅以例示的方式给出,因此不限制本专利技术,并且其中图I是示出常规的主动式发动机罩系统的铰接组件的示意图2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主动式发动机罩系统在致动器操作前的状态的结构;图3示出根据实施例的主动式发动机罩系统中在发生行人碰撞时操作的系统的致动器和铰接组件的状态;图4和5示出根据实施例的主动式发动机罩系统中致动器的复位过程,其中图4示出发动机罩开启需要复位的状态,图5示出在复位时复位连杆连接于致动器的状态;并且图6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主动式发动机罩系统中用户的恢复力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将详细参考本专利技术的各种实施例,其实例在附图中示出并在以下予以说明。虽然将结合示例性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但是将会理解的是,本说明并非意在将本专利技术限制 于这些示例性实施例。相反,本专利技术的意图在于不仅涵盖这些示例性实施例,而且涵盖可包括在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替换形式、变型、等效形式和其他实施例。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车辆”或“车辆的”或者其他类似术语包括一般的机动车辆,例如包括运动型多功能车(SUV)、公共汽车、卡车、各种商用车辆在内的客运车辆,包括各种艇和船在内的水运工具,以及飞行器等等,并且包括混合动力车、电动车、插电式混合电动车、氢动力车和其他代用燃料车辆(例如,从石油以外的资源取得的燃料)。如本文所提及的,混合动力车是具有两种或更多种动力源的车辆,例如同时具有汽油动力和电动力的车辆。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车辆的主动式发动机罩系统。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主动式发动机罩系统,其允许用户采用较小的力即可容易地使在发生行人碰撞时操作的致动器和发动机罩恢复位置。特别地,本专利技术的主动式发动机罩系统的主要特征在于还包括复位连杆,在致动器被操作的状态下当用户按压发动机罩的前端时,其通过充当杠杆而能够协助用户容易地降低致动器和发动机罩。图2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主动式发动机罩系统在致动器操作前的状态的结构,并且图3示出根据实施例的主动式发动机罩系统中在发生行人碰撞时操作的系统的致动器和铰接组件的状态。此外,图4和5示出根据实施例的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车辆的主动式发动机罩系统,包括:铰接组件,其配置成安装在发动机罩的左右两侧中的每一侧,并且提供打开或关闭所述发动机罩时的铰接点;致动器,其配置成支持和举升所述铰接组件以及通过所述铰接组件举升所述发动机罩;和具有上端和下端的复位连杆,其中所述复位连杆的所述上端铰接于固定至所述发动机罩的所述铰接组件的铰接臂,并且所述下端配置成铰接于所述致动器的固定点,其中当所述下端铰接于所述致动器的固定点时,所述复位连杆被配置成随所述发动机罩一起旋转,其中,当在使所述致动器和所述发动机罩复位时向下按压所述发动机罩时,所述复位连杆绕其下端铰接部旋转,在所述下端铰接部,所述复位连杆的下端连接至所述致动器的固定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仁
申请(专利权)人: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