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车辆空调风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15338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2 03: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铁路车辆空调风道结构,包括风道主体,所述风道主体设置于车内顶板的上方,在所述车内顶板上设置有用于向车厢内送风的送风口,在所述风道主体的底部设置一层送风板,在所述送风板与所述车内顶板之间再设置一层吸音层,在所述送风板与吸音层上具有将所述风道主体内的空气引导至所述送风口的开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简单,利用吸音层有效降低噪音,同时利用吸音层起到均匀分布气流、静压的目的,使得送风均匀。另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省略了现有技术中的静压风道结构,不但材料成本降低,而且可以有效降低风道主体的高度,减少风道主体的占用空间。(*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空调风道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在铁路车辆中使用的设置于车内顶板上方的空调风道结构,属于铁路车辆制造

技术介绍
在动车组等铁路车辆中,每节车厢一般配备有至少一台空调机组,空调机组普遍采用单元式结构,空调机组整机布置在车体底部或车顶位置,空调机组通过送风风道和回风风道与车内的送风口和回风口连接,用于调节车厢内的空气温度和湿度。现在的铁路车辆中,送风风道普遍设置在车内顶板上方的中央区域,沿车体长度方向通长设置,为了降低送风噪音,减少气流阻力,有的车辆中,在送风风道的下方或两侧再设置有静压风道,向车厢内送风的送风口设置在静压风道的底部,为了进一步降低噪音,在部分铁路车辆中,在风道内壁上再粘贴有吸音材料,或者在送风风道的入口端设置一由 吸音材料组成的吸音风道。但这些风道的结构均较为复杂,而且需要占用较大的车顶上方的内部空间或增加风道的高度,材料成本也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成本低,占用空间小,降噪效果好,送风均匀的铁路车辆空调风道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铁路车辆空调风道结构,包括风道主体,所述风道主体设置于车内顶板的上方,在所述车内顶板上设置有用于向车厢内送风的送风口,在所述风道主体的底部设置一层送风板,在所述送风板与所述车内顶板之间再设置一层吸音层,在所述送风板与吸音层上具有将所述风道主体内的空气引导至所述送风口的开口。进一步,所述风道主体、送风板及吸音层均沿车体长度方向通长设置。进一步,所述送风板为孔板结构,在所述送风板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出风孔。进一步,所述吸音层由框架及若干个吸音板组成,所述框架固定在所述风道主体内壁上,对应所述送风板上的每个出风孔设置一个吸音板,所述吸音板固定在所述框架上,所述吸音板的形状与所述送风板上的出风孔的形状相匹配,所述吸音板的尺寸略大于所述出风孔的尺寸。进一步,所述出风孔和所述吸音板的形状为圆形。进一步,在所述出风孔处设置有用于调节送风量的风量调节机构。进一步,所述风量调节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出风孔处的衬套和可拆卸安装在所述衬套内用于封堵所述出风孔的堵盖。进一步,所述吸音层的框架、衬套和堵盖为阻燃ABS材料。进一步,所述风道主体采用复合板材料。进一步,所述车内顶板的送风口为沿车体长度方向通长设置的送风孔板。综上内容,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铁路车辆空调风道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整体结构简单,在风道主体内设置送风板及吸音层,利用吸音层有效降低噪音,同时利用吸音层起到均匀分布气流、静压的目的,使得送风均匀,并起到较好的降噪效果。另外,本技术省略了现有技术中的静压风道结构,不但材料成本降低,而且可以有效降低风道主体的高度,减少风道主体的占用空间。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风道断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吸音层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出风孔衬套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5是本技术出风孔堵盖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的B-B剖视图。如图I至图6所示,风道主体I,车内顶板2,送风口 3,送风板4,吸音层5,送风腔6,静压腔7,分配腔8,出风孔9,衬套10,堵盖11,框架12,吸音板13。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I所示,一种铁路车辆空调风道结构,包括风道主体1,风道主体I设置于车内顶板2的上方,风道主体I沿车体长度方向通长设置,车内顶板2上设置有用于向车厢内送风的送风口 3,风道主体I的一端与空调机组室内机的出风口(图中未示出)连接,经过空调机组蒸发器处理后的空气通过出风口进入风道主体I,再通过送风口 3被送至车厢内,以调节车厢内的环境温度和湿度,风道主体I的底端与车内顶板2之间密封连接,形成密封的空气流动通路。为了降低送风的噪音,风道主体I的壳体采用复合板材料。随着车辆运行速度的提高,对降低噪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降低车内噪音,如图I所示,在风道主体I的底部设置一层送风板4,在送风板4与车内顶板2之间再设置一层吸音层5。送风板4和吸音层5将风道主体I的内部空间自上而下分成送风腔6、静压腔7和分配腔8。其中,为了使得送风均匀,本实施例中,送风板4采用孔板结构,且沿车体长度方向通长设置,满足车辆长度方向送风的均匀性,从而满足整车长度方向温差小于2度的要求。在送风板4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出风孔9,出风孔9优选采用圆形孔,出风孔9形成将风道主体I内的空气引导至车内顶板2上的送风口 3的开口。如图I所示,为了调节送风量,在每个出风孔9处设置有用于调节送风量的风量调节机构,本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6所示,风量调节机构包括衬套10和堵盖11,衬套10固定在出风孔9处的送风板4上,在衬套10内可拆卸安装有堵盖11,堵盖11用于封堵出风孔9,堵盖11通过旋转卡固在衬套10内。根据送风量的要求,选择需要封堵的出风孔9的数量,进而调节所需的送风量。衬套10和堵盖11采用阻燃ABS材料。如图I和图2所示,与送风板4相对应,吸音层5沿车体长度方向通长设置,满足整个车辆内部噪音的要求。吸音层5由框架12及若干个吸音板13组成,框架12固定在风道主体I的内壁上,对应送风板4上的每个出风孔9设置一个吸音板13,吸音板13固定在框架12上,因为吸音层5采用框架式结构,且各吸音板13之间分散布置,所以各吸音板13之间的空隙就形成将风道主体I内的空气引导至车内顶板2上的送风口3的开口。吸音板13的形状与出风孔9形状相匹配也采用圆形,吸音板13的直径略大于出风孔9的直径。吸音层5的框架12采用阻燃ABS材料,吸音板13采用吸音棉材料制成。吸音板13正对出风孔9设置,在对由出风孔9出来的气流吸音降噪的同时,对气流也起到反射的作用,使气流的速度降低,气流得以重新分布,进而在该层形成静压腔的作用,达到静压送风的目的。由于吸音层5的设置,省略了现有技术中的静压风道结构,不但材料成本降低,而且可以有效降低风道主体I的高度,减少风道主体I的占用空间。为使送风更加均匀,如图I所示,车内顶板2的送风口采用沿车体长度方向通长设置的送风孔板结构。车内顶板2上的送风孔板为由中心向两侧弯曲的弧形结构,更有利于气流分配,提高车厢的舒适度。经过空调机组蒸发器处理后的空气通过室内机的出风口进入风道主体I的送风腔6,气流穿过送风板4上的若干个出风孔9流出,流出的气流吹至对应出风孔9下方设置 的吸音材13,吸音材13在对由出风孔9出来的气流吸音降噪的同时,对吹出来的气流起到反射的作用,使气流的速度降低,动压转换成静压,气流得以重新分布,进而在吸音层5上方的空间内形成静压腔7,达到静压送风的目的,通过吸音层5吸音反射的气流穿过吸音层5的框架12和吸音板13之间的空隙,进入下方的分配腔8,再通过车内顶板2上的送风口3被送至车厢内,以调节车厢内的环境温度和湿度。如上所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所给出的方案内容,可以衍生出类似的技术方案。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铁路车辆空调风道结构,包括风道主体,所述风道主体设置于车内顶板的上方,在所述车内顶板上设置有用于向车厢内送风的送风口,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风道主体的底部设置一层送风板,在所述送风板与所述车内顶板之间再设置一层吸音层,在所述送风板与吸音层上具有将所述风道主体内的空气引导至所述送风口的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铁路车辆空调风道结构,包括风道主体,所述风道主体设置于车内顶板的上方,在所述车内顶板上设置有用于向车厢内送风的送风口,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风道主体的底部设置一层送风板,在所述送风板与所述车内顶板之间再设置一层吸音层,在所述送风板与吸音层上具有将所述风道主体内的空气引导至所述送风口的开口。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铁路车辆空调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主体、送风板及吸音层均沿车体长度方向通长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铁路车辆空调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板为孔板结构,在所述送风板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出风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铁路车辆空调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层由框架及若干个吸音板组成,所述框架固定在所述风道主体内壁上,对应所述送风板上的每个出风孔设置一个吸音板,所述吸音板固定在所述框架上,所述吸音板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爱伶刘兆翠王开团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四方庞巴迪铁路运输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