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高速列车架悬式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试验台动力传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094554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15 02: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速列车架悬式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试验台动力传动装置,由1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1)、联轴器(2)和2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3)组成。1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1)与2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3)安装在基础平台(22)的前端与后端,1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1)中的1号滚轮轴(7)和2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3)中的2号滚轮轴的轴距等于被试转向架(19)的轴距。1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1)中的1号联接法兰(14)和2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3)中的2号联接法兰相对布置,联轴器(2)和1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1)中的1号联接法兰(14)与2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3)中的2号联接法兰固定联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动力传动装置中间传递环节少,结构简单。(*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用于鉄路高速列车的试验装置,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模拟高速列车行驶时エ况条件下的高速列车架悬式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试验台动カ传动装置。
技术介绍
·2007年4月18日,我国成功实施了第六次全国铁路大提速调图,和谐号CRH系列动车组首次出现在中国鉄路上,在既有线上实现了 250Km/h的高速运营,从而揭开了我国鉄路高速化发展的序幕。目前已经在运行的动车组最高车速已经达到350km/h,但是随着车速的提高,高速列车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各零部件的运行エ况变得更为恶化,在运行中关键部件安全可靠性问题日益突出。为了满足列车高速运行时的动力学性能,高速动车驱动装置多采用体悬或架悬的结构方式,减轻簧下质量,大幅度的降低轮轨冲击カ和电机的高频机械振动作用力,有利于车辆高速运行。其中CRH1、CRH2、CRH3型动车组转向架均采用架悬式,即每台动カ转向架包括两套牵引传动系统,将驱动装置直接或通过橡胶关节固装在转向架构架上。齿轮箱一端通过两个轴承支撑在车轴上,另一端通过悬吊装置与转向架构架相连。驱动装置与轮对之间需用能适应各向相对运动的齿轮联轴器联结来传递扭矩。高速列车牵引传动系统的可靠性直接决定了机车车辆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急需研制开发模拟高速列车牵引传动系统运行エ况的高速列车架悬式牵引传动系统试验台,以此提高牵引传动系统性能和零部件疲劳寿命。高速列车架悬式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试验台的动カ传动装置实现驱动电机与负载电机间的动カ传递,是试验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试验台的开发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ー种高速列车架悬式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试验台动カ传动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的高速列车架悬式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试验台动カ传动装置由I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联轴器和2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组成。I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通过其中的I号齿轮箱下壳体安装在基础平台的前端,2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通过其中的2号齿轮箱下壳体安装在基础平台的后端,I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中的I号左滚轮与I号右滚轮和基础地面有间隙,2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中的2号左滚轮与2号右滚轮和基础地面有间隙,I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中的I号滚轮轴和2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中的2号滚轮轴的中心轴线的间距等于被试转向架的轴距;I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中的I号锥齿轮轴及I号联接法兰和2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中的2号锥齿轮轴及2号联接法兰相对布置,并且I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中的I号锥齿轮轴及I号联接法兰和2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中的2号锥齿轮轴及2号联接法兰的中心轴线共线;联轴器的前端通过螺栓和I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中的I号联接法兰固定联接,联轴器的后端通过螺栓和2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中的2号联接法兰固定联接。技术方案中所述的I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由I号齿轮箱总成、I号左滚轮、I号右滚轮、I号左胀紧联结套与I号右胀紧联结套组成。所述的I号左滚轮与I号右滚轮结构相同。I号左胀紧联结套与I号右胀紧联结套结构相同,I号左滚轮与I号右滚轮采用I号左胀紧联结套与I号右胀紧联结套对称地安装在I号齿轮箱总成中的I号滚轮轴的左端与右端,I号左滚轮与I号右滚轮之间的间距和被试转向架的轮距相等;技术方案中所述的I号齿轮箱总成包括I号齿轮箱上壳体、I号齿轮箱下壳体、I号锥齿轮轴、I号滚轮轴、I号联接法兰、I号左轴承对、I号右轴承对与I号锥齿轮轴轴承对。I号锥齿轮轴的一端及I号滚轮轴上分別安装有相同规格型号的I号锥齿轮,两个相同规格型号的I号锥齿轮相啮合,I号联接法兰通过键与I号锥齿轮轴的另一端同轴固定连接。I号左轴承对由两个规格型号相同的轴承组成,I号右轴承对由两个与I号左轴承对中的轴承相同规格型号的轴承组成,I号滚轮轴通过I号左轴承对与I号右轴承对安装在I号齿轮箱下壳体上的I号左滚轮轴 通孔与I号右滚轮轴通孔内。I号锥齿轮轴轴承对包括两个规格型号相同的锥轴承,I号锥齿轮轴通过I号锥齿轮轴轴承对安装在I号齿轮箱下壳体上的I号锥齿轮轴通孔内。I号齿轮箱上壳体与I号齿轮箱下壳体合装并采用螺栓连接;技术方案中所述的2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由2号齿轮箱总成、2号左滚轮、2号右滚轮、2号左胀紧联结套与2号右胀紧联结套组成。所述的2号左滚轮与2号右滚轮结构相同。2号左胀紧联结套与2号右胀紧联结套结构相同。2号左滚轮与2号右滚轮采用2号左胀紧联结套与2号右胀紧联结套对称地安装在2号齿轮箱总成中的2号滚轮轴的左端与右端,2号左滚轮与2号右滚轮之间的间距和被试转向架的轮距相等;技术方案中所述的2号齿轮箱总成由2号齿轮箱上壳体、2号齿轮箱下壳体、2号锥齿轮轴、2号滚轮轴、2号联接法兰、2号左轴承对、2号右轴承对与2号锥齿轮轴轴承对组成。2号锥齿轮轴的一端和2号滚轮轴上分別安装有相同规格型号的2号锥齿轮,两个相同规格型号的2号锥齿轮相啮合,2号联接法兰通过键与2号锥齿轮轴的另一端同轴连接。2号左轴承对由两个规格型号相同的2号轴承组成,2号右轴承对由两个与2号左轴承对中的轴承相同规格型号的轴承组成,2号滚轮轴通过2号左轴承对与2号右轴承对安装在2号齿轮箱下壳体上的2号左滚轮轴通孔与2号右滚轮轴通孔内。2号锥齿轮轴轴承对包括两个规格型号相同的2号锥轴承,2号锥齿轮轴通过2号锥齿轮轴轴承对安装在2号齿轮箱下壳体上的2号锥齿轮轴通孔内,2号齿轮箱上壳体与2号齿轮箱下壳体合装并采用螺栓连接;技术方案中所述的I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和2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结构相同,即I号左滚轮、I号右滚轮、2号左滚轮与2号右滚轮结构相同,I号左胀紧联结套、I号右胀紧联结套、2号左胀紧联结套与2号右胀紧联结套结构相同,I号齿轮箱总成与2号齿轮箱总成结构相同。所述的I号齿轮箱总成与2号齿轮箱总成结构相同是指I号齿轮箱上壳体与2号齿轮箱上壳体结构相同,I号齿轮箱下壳体与2号齿轮箱下壳体结构相同,I号锥齿轮轴与2号锥齿轮轴结构相同,I号滚轮轴与2号滚轮轴结构相同,I号联接法兰与2号联接法兰结构相同,I号左轴承对、I号右轴承对、2号左轴承对与2号右轴承对结构相同,I号锥齿轮轴轴承对与2号锥齿轮轴轴承对结构相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述的高速列车架悬式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试验台的动カ传动装置由I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2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及联轴器组成。通过动カ传递装置将被试转向架驱动电机的动カ传递到负载电机,实现对被试转向架中的两套牵引传动系统实际线路行驶时近似真实负载エ况的模拟。动カ传动装置中间传递环节少,结构简单,同吋,能够对不同轴距、轮距的架悬式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进行可靠性试验,具有通用性。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ー步的说明图I是本技术所述的高速列车架悬式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试验台动カ传动装置结构组成的轴测投影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的高速列车架悬式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试验台动カ传动装置中的I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结构组成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的高速列车架悬式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试验台动カ传动装置中的I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的俯视图上的全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所述的高速列车架悬式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试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速列车架悬式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试验台动力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速列车架悬式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试验台动力传动装置由1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1)、联轴器(2)和2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3)组成;1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1)通过其中的1号齿轮箱下壳体(11)安装在基础平台(22)的前端,2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3)通过其中的2号齿轮箱下壳体安装在基础平台(22)的后端,1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1)中的1号左滚轮(4)与1号右滚轮(6)和基础地面有间隙,2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3)中的2号左滚轮(17)与2号右滚轮(18)和基础地面有间隙,1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1)中的1号滚轮轴(7)和2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3)中的2号滚轮轴的中心轴线的间距等于被试转向架(19)的轴距;1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1)中的1号锥齿轮轴(15)及1号联接法兰(14)和2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3)中的2号锥齿轮轴及2号联接法兰相对布置,并且1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1)中的1号锥齿轮轴(15)及1号联接法兰(14)和2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3)中的2号锥齿轮轴及2号联接法兰的中心轴线共线;联轴器(2)的前端通过螺栓和1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1)中的1号联接法兰(14)固定联接,联轴器(2)的后端通过螺栓和2号滚轮对及齿轮箱总成(3)中的2号联接法兰固定联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建宫海彬苏丽俐彭涛潘洪达徐观林慧英宋建杨小敏刘雪峰卢海阁崔怀于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