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的手动变速器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994985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2 03: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化的手动变速器控制装置,其可以包括:凸轮、第一动力传动组件、和第二动力传动组件;该凸轮能够旋转地设置在中心轴上;该第一动力传动组件将所述凸轮的旋转位移所产生的动力传递至变速杆,以作为驱动该变速杆的动力;该第二动力传动组件将所述凸轮的旋转位移所产生的动力传递至放松杆,以作为驱动该放松杆的动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大体上涉及ー种自动化的手动变速器控制装置,并且更加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涉及ー种控制机构,其中离合器的操作能够自动地与排档换档互锁。
技术介绍
传统的自动化的手动变速器包括离合器控制单元和排档换档单元,该离合器控制单元替代了由驾驶员执行的离合器踏板操作,该排档换档单元替代了由驾驶员执行的排档换档操作。这种自动化的手动变速器执行换档,以使得在离合器控制单元控制离合器的同时,排档换档单元对档位进行切換。因此,基本上需要单独的电机和操作机构来包含在离合器控制单元中。另外,排档 换档单元也需要单独的电机和操作机构。特别而言,换档被分成排档选择操作和排档换档操作。为了实现该操作,已经使用了利用多个致动器(例如电机等等)的机构。如上所述,传统的自动化的手动变速器控制装置包括至少三个致动器来控制离合器、选择排档以及切換排档。因此,如果多个致动器的操作周期并未精确地互相协调的话,则可能发生故障。因而,很难控制换档过程。并且,由于使用了相对较多数量的致动器,因此装置的重量増大,并且制造成本也増大。公开于该专利技术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g在加深对本专利技术的一般
技术介绍
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各个方面致力于提供着ー种自动化的手动变速器控制装置,其被配置成通过简单的操作机构而使得离合器的操作与排档换档操作互锁,从而防止了故障,并且使得换档的过程变得容易,还减少了自动化的手动变速器的重量和制造成本。在本专利技术的ー个方面当中,一种自动化的手动变速器控制装置,可以包括凸轮、第一动カ传动组件、和第二动カ传动组件;该凸轮能够旋转地设置在中心轴上;该第一动力传动组件将所述凸轮的旋转位移所产生的动カ传递至变速杆,以作为驱动该变速杆的动力;该第二动カ传动组件将所述凸轮的旋转位移所产生的动カ传递至放松杆,以作为驱动该放松杆的动力。当所述第二动カ传动组件可以已经完成动カ传递的时刻起,所述第一动カ传动组件将动カ传递至所述变速杆。所述第一动カ传动组件可以包括第一杆、第二杆和弹簧组件;该第一杆在与所述中心轴相距预定处而能够旋转地连接到所述凸轮;该第二杆枢转地连接到所述变速杆;该弹簧组件弹性地联接所述第一杆和第二杆,且该弹簧组件被配置成使得当所述第一杆和第二杆之间的位移距离可以减小的时候,该弹簧组件的弾性模量增大预定级别。所述弹簧组件可以包括具有预定弹性模量的第一弹簧;以及第二弹簧,该第二弹簧的弾性模量大于所述第一弹簧的弹性模量,其中所述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可以沿着所述第一杆和第二杆限定的直线而串联布置。所述弹簧组件可以包括厚度可变的弹簧,该厚度可变的弹簧与所述第一和第二杆呈直线对齐,且该厚度可变的弹簧在沿着所述直线而被压缩或者拉伸的时候发生弹簧丝线的厚度变化。所述述弹簧组件还可以包括壳体,其中所述第一杆和第二杆可以能够滑动地接合到该壳体;形成于所述第一杆的端部的第一座和形成于所述第二杆的端部的第二座可以能够滑动地设置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弹簧可以布置在所述第一座和所述壳体的内表面之间并且可以布置在所述第二座和所述壳体的内表面之间;并且所述第二弹簧可以布置在所述第一座和所述第二座之间。所述凸轮可以具有从其基础圆中向外突出的离合器驱动突出部,该基础圆通过预定半径而围绕所述中心轴形成,并且所述第二动カ传动组件可以具有推杆,该推杆能够滑动地接触所述凸轮,以使得所述推杆在遵循所述离合器驱动突出部的轮廓的同时来进行直 线移动,从而将其直线位移传递至所述放松杆;其中所述离合器驱动突出部可以具有上离合器驱动突出部和下离合器驱动突出部,该上离合器驱动突出部和下离合器驱动突出部相对于所述推杆而分别设置在所述凸轮的上下对称位置上,并且所述上离合器驱动突出部和下离合器驱动突出部的每ー者可以被配置成使得当所述凸轮进行旋转直到所述变速杆可以完成了换档之后,所述推杆可以与所述基础圆相接触并且可以返回其初始位置。致动器可以连接到所述凸轮的中心轴,以向所述凸轮提供旋转力,当所述推杆直线移动的时候,该推杆可以通过导向件支架而被导向,并且辊子可以设在所述推杆的对应端部,从而所述推杆通过该辊子而可以与所述凸轮进行滚动接触。所述致动器可以是电机。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自动化的手动变速器控制装之中,通过简单的操作机构而使得离合器的操作能够与排档换档操作互锁。因此,防止了所述装置发生故障。便利了对换档的过程的控制。自动化的手动变速器的重量和制造成本能够得到降低。通过纳入本文的附图以及随后与附图一起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原理的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和装置所具有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清楚或更为具体地得以阐明。附图说明图I是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自动化的手动变速器控制装置的构造的视图。图2是显示了图I中的控制装置的操作机构的示意图。图3是显示了图I中的控制装置的换高速档机构的视图。应当了解,所附附图并非按比例地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的图示性的各种特征的略微简化的画法。本文所公开的本专利技术的具体设计特征包括例如具体尺寸、方向、位置和外形将部分地由具体所要应用和使用的环境来确定。在这些图形中,贯穿附图的多幅图形,附图标记引用本专利技术的同样的或等同的部分。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将对本专利技术的各个实施方式详细地作出引用,这些实施方式的实例被显示在附图中并描述如下。尽管本专利技术将与示例性实施方式相结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意识到,本说明书并非g在将本专利技术限制为那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相反,本专利技术_在不但覆盖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而且覆盖可以被包括在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之内的各种选择形式、修改形式、等价形式及其它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參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现在应当參考附图,其中在不同的附图所使用的相同的參考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參考图I至图3,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自动化的手动变速器控制装置包括凸轮3、第一动カ传动组件和第二动カ传动组件。凸轮3可旋转地设在中心轴I上。所述第一动 力传动组件将凸轮3的旋转位移所产生的动カ传递至变速杆5,以作为驱动变速杆5的动力。所述第二动カ传动组件将凸轮3的旋转位移所产生的动カ传递至离合器的放松杆7,以作为驱动放松杆7的动力。该第一动カ传动组件被配置成使得当所述第二动カ传动组件已经完成动カ传递的时刻起,所述第一动カ传动组件将动カ传递至变速杆5。換言之,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通过旋转凸轮3而操作放松杆7,并且排档换档与放松杆7的操作互锁。作为參考,排档选择操作通过本专利技术中并未提及的単独的方法来执行。在本实施方式当中,第一动カ传动组件包括第一杆9、第二杆11和弹簧组件13。第ー杆9可旋转地连接到凸轮3。第二杆11可旋转地连接到变速杆5。弹簧组件13被配置成使得当第一杆9和第二杆11之间的位移距离减小的时候,弹簧组件13的弹性模量相应地増大。弹簧组件13包括第一弹簧15和第二弹簧17,该第一弹簧15具有相对较小的弾性模量,该第二弹簧17具有相对较大的弹性模量。第一弹簧15和第二弹簧17沿着由第一杆9和第二杆11所形成的直线而串联布置。在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当中,弹簧组件13还包括壳体30,其中第一杆9和第ニ杆11可滑动地接合至该壳体30。第一杆9和第二杆11的每个端部都形成有第一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化的手动变速器控制装置,包括:凸轮,该凸轮能够旋转地设置在中心轴上;第一动力传动组件,该第一动力传动组件将所述凸轮的旋转位移所产生的动力传递至变速杆,以作为驱动该变速杆的动力;以及第二动力传动组件,该第二动力传动组件将所述凸轮的旋转位移所产生的动力传递至放松杆,以作为驱动该放松杆的动力。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永浩
申请(专利权)人: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