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挡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73335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15 06: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换挡支座,包括支座体;支座体上设置有凸起的转动衬套安装部;转动衬套安装部内设置有转动衬套;转动衬套中设置有换挡杆组件;转动衬套安装部相对换挡臂的远端设置有转动销;转动销的两端穿出转动衬套安装部;支座体的后端设置有软轴安装板;选挡臂的末端上套装有选挡转动滑动衬套;选挡转动滑动衬套与转动销上套装有选挡摇臂支架;选挡摇臂支架的下部铰接有选挡连杆;选挡连杆与选挡软轴铰接;选挡软轴卡设在软轴安装板上。本发明专利技术避免了软轴的偏摆,提高了操作的舒适性,并且维修方便,结构更简单,便于整车布置,可进一步简化软轴结构、提高选挡和换挡的效率,更有利于平台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换挡支座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换挡支座包括设置在转动副衬套中的换挡杆组件,换挡杆组件与选挡摇臂支架连接。通过对换挡杆施加Y方向的力带动选挡摇臂支架,进而带动选挡软轴运动,实现选挡,然后对换挡杆施加X方向的力,使换挡杆旋转,进而带动换挡软轴,实现换挡。这种结构在选挡和换挡的过程中,选挡软轴和换挡软轴将产生较大的偏摆,从而降低了操作的舒适性。另ー方面,这也导致了换挡软管和选挡软管结构的复杂。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ー种选挡软轴和换挡软轴无偏摆的换挡支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选挡软轴和换挡软轴无偏摆的换挡支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换挡支座,包括支座体;所述支座体上设置有凸起的转动衬套安装部;所述转动衬套安装部内设置有转动衬套;所述转动衬套中设置有换挡杆组件;其特征是所述换挡杆组件包括换挡杆以及与换挡杆连接的选挡臂和换挡臂;所述选挡臂沿Y向伸出所述转动衬套安装部;所述换挡臂沿X向伸出所述转动衬套安装部后,经过90°弯折后向-Y向延伸;所述转动衬套安装部相对所述换挡臂的后端设置有转动销;所述转动销的两端横向穿出所述转动衬套安装部;所述支座体的后端设置有软轴安装板;所述选挡臂的末端上套装有选挡转动滑动衬套;所述选挡转动滑动衬套与同侧的转动销上套装有选挡摇臂支架;所述转动销上套装有选挡回位扭簧,该选挡回位扭簧被限位在所述转动衬套安装部的侧面与所述选挡摇臂支架之间;所述选挡摇臂支架的下部铰接有选挡连杆;所述选挡连杆与选挡软轴一端铰接;所述选挡软轴另一端卡设在所述软轴安装板上;所述换挡臂的末端套装有换挡转动滑动衬套;所述换挡转动滑动衬套与同侧的转动销上套装有换挡摇臂支架;所述转动销上套装有换挡回位扭簧,该换挡回位扭簧被限位在所述转动衬套安装部的侧面与所述换挡摇臂支架之间;所述换挡摇臂支架的下部铰接有换挡连杆;所述换挡连杆与换挡软轴一端铰接;所述换挡软轴另一端卡设在所述软轴安装板上。由于软轴已经完全在ー个方向上运动,为简化选挡软轴和换挡软轴的结构,所述选挡软轴包括导管;所述导管内逆向伸入有彼此连接的钢丝和硬杆;所述硬杆外端与所述选挡连杆铰接;所述导管上一体设置有凸起的软轴安装部;所述软轴安装部上设置有卡ロ ;所述选挡软轴通过所述卡ロ卡设在所述软轴安装板上;所述换挡软轴的结构与所述选挡软轴的结构相同,并且与所述选挡软轴对称分布、在转动衬套安装部的两侧。为提高选挡和换挡的效率,初始状态下,所述换挡摇臂支架和所述换挡连杆的铰接中心与所述转动销中心的连线与铅垂线之间的夹角不大于10° ;所述换挡连杆的中心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不大于10° ;初始状态下,所述选挡摇臂支架和所述选挡连杆的铰接中心与所述转动销中心的连线与铅垂线之间的夹角不大于10° ;所述选挡连杆的中心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不大于1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避免了选挡软轴和换挡软轴的偏摆,从而提高了操作的舒适性;(2)选挡和换挡完全独立,互不影响,提高了可靠性,并且维修方便; (3)结构更简单,便于整车布置,并且对杆杆比的设计更灵活;(4)可进ー步简化软轴结构;(5)可选挡和换挡的效率;(6)更有利于平台化。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I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中选挡软轴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ー步说明如图I至图4所示,一种换挡支座,包括支座体8,支座体8上设置有凸起的转动衬套安装部14,转动衬套安装部14内设置有转动衬套6,转动衬套6中设置有换挡杆组件。换挡杆组件包括换挡杆IC以及与换挡杆IC连接选挡臂IA和换挡臂1B。选挡臂IA沿Y向伸出转动衬套安装部14,换挡臂IB沿X向伸出转动衬套安装部14后,经过90°弯折后向-Y向延伸。X、Y、Z方向如图I至图3中所定义。转动衬套安装部14相对换挡臂IB的后端设置有转动销4,转动销4的两端穿出转动衬套安装部14。支座体8的后端设置有软轴安装板13 ;选挡臂IA的末端上套装有选挡转动滑动衬套2A,选挡转动滑动衬套2A与同侧的转动销4上套装有选挡摇臂支架3A。转动销4上套装有选挡回位扭簧5A,该选挡回位扭簧5A被限位在转动衬套安装部14的侧面与所述选挡摇臂支架3A之间。选挡摇臂支架3A的下部铰接有选挡连杆7A,选挡连杆7A与选挡软轴9A的一端铰接。选挡软轴9A包括导管11,导管11内逆向伸入有彼此连接的钢丝12和硬杆10,硬杆10的外端与选挡连杆7A铰接。导管11上一体设置有凸起的软轴安装部11A,软轴安装部IIA上设置有卡ロ 118,选挡软轴9ム通过卡ロ IlB卡设在软轴安装板13上。换挡臂IB的末端套装有换挡转动滑动衬套2B,换挡转动滑动衬套2B与转动销4上套装有换挡摇臂支架3B。转动销4上套装有换挡回位扭簧5B,该换挡回位扭簧5B被限位在转动衬套安装部14的侧面与所述换挡摇臂支架3B之间。换挡摇臂支架3B的下部铰接有换挡连杆7B,换挡连杆7B与换挡软轴9B的一端铰接。换挡软轴包括导管,导管内设置有彼此连接的钢丝和硬杆,硬杆与换挡连杆铰接。导管上一体设置有凸起的软轴安装部,软轴安装部上设置有卡ロ,换挡软轴通过卡ロ卡设在软轴安装板13上。因此换挡软轴9B的结构与所述选挡软轴9A的结构相同,并且与选挡软轴9A对称分布在转动衬套安装部14的两侧。初始状态下,换挡摇臂支架3B和换挡连杆7B的铰接中心与转动销4中心的连线LI与铅垂线L2之间的夹角A不大于10°,如3°、6°、8°等,换挡连杆7B的中心线L3与水平线L4之间的夹角B不大于10°,如3°、6°、8°等。因此,只需对换挡杆Ic施加较小的力,即可完成换挡。初始状态下,选挡摇臂支架3A和选挡连杆7A的铰接中心与转动销4中心的连线 与铅垂线之间的夹角不大于10°,如3°、6°、8°等,选挡连杆9A的中心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不大于10°,如3°、6°、8°等。因此,只需对换挡杆Ic施加较小的力,即可完成选挡。换挡过程线选挡,后换挡。对换挡杆IC的上部施加ー个Y方向的力,从而使选挡臂IA绕转动衬套6的中心转动,由于换挡杆组件为ー刚性元件,因此换挡杆IC将使选挡转动滑动衬套2A带动选挡摇臂支架3B在Z向移动,使选挡摇臂支架3B绕转动销4转动,从而使选挡软轴的硬杆10带动钢丝12在导管11中做X方向上的水平往复运动。因此整个过程,选挡软轴无偏摆现象。选挡完成中,对换挡杆IC的上部施加ー个X方向的力,如前所述的原理,完成换挡过程。因此,选挡和换挡的结构完全独立,互不影响。以上详细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
中技术人员依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种换挡支座,包括支座体(8);所述支座体(8)上设置有凸起的转动衬套安装部(14);所述转动衬套安装部(14)内设置有转动衬套(6);所述转动衬套(6)中设置有换挡杆组件;其特征是:所述换挡杆组件包括换挡杆(1C)以及与换挡杆(1C)连接的选挡臂(1A)和换挡臂(1B);所述选挡臂(1A)沿Y向伸出所述转动衬套安装部(14);所述换挡臂(1B)沿X向伸出所述转动衬套安装部(14)后,经过90°弯折后向?Y向延伸;所述转动衬套安装部(14)相对所述换挡臂(1B)的后端设置有转动销(4);所述转动销(4)的两端横向穿出所述转动衬套安装部(14);所述支座体(8)的后端设置有软轴安装板(13);所述选挡臂(1A)的末端上套装有选挡转动滑动衬套(2A);所述选挡转动滑动衬套(2A)与同侧的转动销(4)上套装有选挡摇臂支架(3A);所述转动销(4)上套装有选挡回位扭簧(5A),该选挡回位扭簧(5A)被限位在所述转动衬套安装部(14)的侧面与所述选挡摇臂支架(3A)之间;所述选挡摇臂支架(3A)的下部铰接有选挡连杆(7A);所述选挡连杆(7A)与选挡软轴(9A)一端铰接;所述选挡软轴(9A)另一端卡设在所述软轴安装板(13)上;所述换挡臂(1B)的末端套装有换挡转动滑动衬套(2B);所述换挡转动滑动衬套(2B)与同侧的转动销(4)上套装有换挡摇臂支架(3B);所述转动销(4)上套装有换挡回位扭簧(5B),该换挡回位扭簧(5B)被限位在所述转动衬套安装部(14)的侧面与所述换挡摇臂支架(3B)之间;所述换挡摇臂支架(3B)的下部铰接有换挡连杆(7B);所述换挡连杆(7B)与换挡软轴(9B)一 端铰接;所述换挡软轴(9B)另一端卡设在所述软轴安装板(13)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挡支座,包括支座体(8);所述支座体(8)上设置有凸起的转动衬套安装部(14);所述转动衬套安装部(14)内设置有转动衬套(6);所述转动衬套(6)中设置有换挡杆组件;其特征是所述换挡杆组件包括换挡杆(IC)以及与换挡杆(IC)连接的选挡臂(IA)和换挡臂(1B);所述选挡臂(1A)沿Y向伸出所述转动衬套安装部(14);所述换挡臂(1B)沿X向伸出所述转动衬套安装部(14)后,经过90°弯折后向-Y向延伸; 所述转动衬套安装部(14)相对所述换挡臂(1B)的后端设置有转动销(4);所述转动销(4)的两端横向穿出所述转动衬套安装部(14);所述支座体(8)的后端设置有软轴安装板(13); 所述选挡臂(IA)的末端上套装有选挡转动滑动衬套(2A);所述选挡转动滑动衬套(2A)与同侧的转动销(4)上套装有选挡摇臂支架(3A);所述转动销(4)上套装有选挡回位扭簧(5A),该选挡回位扭簧(5A)被限位在所述转动衬套安装部(14)的侧面与所述选挡摇臂支架(3A)之间;所述选挡摇臂支架(3A)的下部铰接有选挡连杆(7A);所述选挡连杆(7A)与选挡软轴(9A) —端铰接;所述选挡软轴(9A)另一端卡设在所述软轴安装板(13)上; 所述换挡臂(IB)的末端套装有换挡转动滑动衬套(2B);所述换挡转动滑动衬套(2B)与同侧的转动销(4)上套装有换挡摇臂支架(3B);所述转动销(4)上套装有换挡回位扭簧(5B),...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运书
申请(专利权)人: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