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20728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5 06: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轮胎。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1)至少包括利用沿着轮胎周向延伸的周向槽(3、5)形成的接地部。接地部包括:接地部(11),其具有形成周向槽(3)的槽侧壁(17);以及接地部(15),其具有形成周向槽(3)的槽侧壁(19A)。在正视胎面时,槽侧壁(17)及槽侧壁(19A)沿着轮胎周向蜿蜒曲折。周向槽(3)沿胎面宽度方向的槽宽以预定的重复周期沿着轮胎周向变化。接地部(15)具有:宽接地部(21A),在该宽接地部(21A)中接地部(15)沿胎面宽度方向的宽度为预定的宽度;以及窄接地部(21B),其宽度比预定的宽度窄。在宽接地部(21A)的表面上形成有从接地部(15)的表面向轮胎径向内侧凹陷的凹部(2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轮胎,特别涉及一种能够谋求兼备排水性与耐磨损性的轮胎。
技术介绍
以往以来,为了改善车辆行驶时的噪音性、在湿润路面上行驶时的排水性,开发有采用了各种胎面花纹的充气轮胎(以下,称作轮胎)(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在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轮胎中,设有沿着轮胎周向延伸并且在正视胎面时胎面宽度方向两侧的槽侧壁形成为正弦波形的槽部。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4-351953号公报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轮胎中,关于设置在沿胎面宽度方向相邻的槽 部之间的接地部,由于接地部的刚性沿轮胎周向不均匀,因此存在耐磨损性降低这样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了排水性之外还能够提高耐磨损性的轮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特征。首先,本专利技术的第I特征的主旨在于,一种轮胎(充气轮胎I),其至少包括利用沿轮胎周向延伸的主槽(例如周向槽3、5)形成的接地部(例如接地部15),上述接地部包括 第I接地部(例如接地部11),其具有形成上述主槽的第I槽壁(例如槽侧壁17);以及第2接地部(例如接地部15),其具有形成上述主槽的第2槽壁(例如槽侧壁19A);在正视胎面时,上述第I槽壁及上述第2槽壁沿着上述轮胎周向蜿蜒曲折,上述主槽沿胎面宽度方向的槽宽以预定的重复周期沿上述轮胎周向变化,上述接地部具有宽接地部(宽接地部21A),在该宽接地部中上述接地部沿胎面宽度方向的宽度为预定的宽度;以及窄接地部(窄接地部21B),其宽度比上述预定的宽度窄;在上述宽接地部的表面上形成有从上述接地部的表面向轮胎径向内侧凹陷的凹部(凹部23)。根据该特征,在正视胎面时,第I槽壁及第2槽壁沿着轮胎周向蜿蜒曲折,主槽的槽宽以预定的周期沿着轮胎周向变化。由此,若轮胎在湿润路面的水膜上滚动,则在主槽内产生沿着第I槽壁及第2槽壁蜿蜒曲折的水流。即,伴随着主槽的槽宽的减小,主槽内的水分别向沿着第I槽壁及第2槽壁的内表面的流线的延长线方向交叉地排出。由此,相比于普通的周向槽,排水性提高。另外,在宽接地部的表面上形成有从接地部的表面向轮胎径向内侧凹陷的凹部。据此,在接地部因胎面与路面相接触而变形时,变形了的部分的橡胶向凹部移动,凹部成为接地部的退避位置。接地部(宽接地部及窄接地部)的刚性易于变得在轮胎周向上更加均等。因而,接地部的接地压力在轮胎周向上均等化,能够提高耐不均匀磨损。另外,也能够利用凹部吸收胎面与路面之间的水,排水性进一步可靠地提高。本专利技术的第2特征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I特征,其主旨在于,在正视胎面时,上述第I槽壁及上述第2槽壁以穿过上述主槽的胎面宽度方向中央的中心线为轴线呈非对称。本专利技术的第3特征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I或2特征,其主旨在于,在正视上述胎面时,上述凹部形成为胎面宽度方向的宽度尺寸随着朝向轮胎周向的端部去而减小的锥形形状。本专利技术的第4特征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I至第3特征,其主旨在于,上述凹部沿轮胎周向的长度(周向长度L)设定成上述凹部的胎面宽度方向的最大宽度尺寸(W2)的2倍 10倍,上述凹部的胎面宽度方向的最大宽度尺寸设定成上述宽接地部的胎面宽度方向的最大宽度尺寸(WO)的10% 20%。本专利技术的第5特征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I至第4特征,其主旨在于,上述凹部沿轮胎径向的深度(Dl)设定成上述主槽沿轮胎径向的深度(DO)的2. 5% 50%。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胎面花纹。 图2是表示周向槽3附近的立体图。图3是图I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图4是图3的A-A线的剖视图。图5是图3的B-B线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水从脉动主槽排出的状态的概略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根据附图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具体而言,对(I)充气轮胎的整体结构、(2)周向槽3的详细结构、(3)接地部15的详细结构、(4)脉动主槽的排水性的说明、(5)比较评价、(6)作用效果、(7)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附图是示意性的,应该留意的是,各个材料层的厚度、其比例等与实际的产品不同。因而,应该参考以下说明来判断具体的厚度、尺寸。另外,在附图彼此之间也包含相互的尺寸关系、比例不同的部分。( I)充气轮胎的整体结构首先,使用图I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整体结构。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胎面花纹。充气轮胎I具有沿轮胎周向延伸并与路面相接触的接地部11、13、15。接地部15形成为条状。在接地部11、15之间,形成有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周向槽3 (后述的脉动主槽)。另夕卜,在接地部13、15之间,形成有与周向槽3相邻并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周向槽5。S卩,接地部11、13、15由周向槽3、5形成。在周向槽3的胎面宽度方向外侧形成有沿胎面宽度方向延伸的横向花纹槽7。另夕卜,在周向槽5的胎面宽度方向外侧形成有沿胎面宽度方向延伸的横槽9。接地部11具有形成周向槽3的槽侧壁17 (第I槽壁)。接地部15具有形成周向槽3的槽侧壁19A (第2槽壁)和形成周向槽5的槽侧壁19B (第2槽壁)。(2)周向槽3的详细结构接着,参照图I 图3说明上述周向槽3的详细结构。图2是表示周向槽3附近的立体图。图3是图2的主要部分的放大俯视图。如图I 图3所示,周向槽3由槽侧壁17及槽侧壁19A形成。槽侧壁17及槽侧壁19A在正视胎面时沿轮胎周向蜿蜒曲折。槽侧壁17及槽侧壁19A设为以周向槽3的中心线为轴线呈非对称。例如,槽侧壁17及槽侧壁19A分别使彼此的波长错开预定波长(例如半个波长)。周向槽3具有沿着轮胎周向以预定的重复周期变化的槽宽。另外,周向槽3的槽宽表示沿着胎面宽度方向的宽度,表示从槽侧壁17上的任意点到槽侧壁19A之间的胎面宽度方向上的距离。周向槽3的槽宽以周期入沿着轮胎周向变化(参照图I)。槽侧壁17及槽侧壁19A沿着胎面宽度方向具有预定的振幅。即,槽侧壁17及槽侧壁19A在正视胎面时以周期入沿着轮胎周向变化。在这种周向槽3上形成有隆起部25。隆起部25形成为从周向槽3的槽底朝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形状。隆起部25形成为在正视胎面时沿着轮胎周向纵长状。隆起部25形成在周向槽3的沿胎面宽度方向的宽度较宽的部分上。(3)接地部15的详细结构接着,参照图I 图5说明上述接地部15的详细结构。另外,图4是图3的A-A线的剖视图。图5是图3的B-B线的剖视图。如图I 图3所示,接地部15具有宽接地部21A和窄接地部21B。宽接地部21A沿接地部15的胎面宽度方向的宽度为预定的宽度。宽接地部21A与周向槽3的沿着胎面宽度方向的宽度较窄的部分相邻。另一方面,窄接地部2IB与宽接地部2IA相连续,接地部15的宽度比预定的宽度窄。窄接地部21B与周向槽3的沿着胎面宽度方向的宽度较宽的部分相邻。即,接地部15中最宽的宽度尺寸为宽接地部21A中的W0,最窄的宽度尺寸为窄接地部21B中的W1。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宽接地部21A的范围内形成有凹部23。凹部23形成在宽接地部21A的表面上。凹部23从接地部15的表面向轮胎径向内侧凹陷。凹部23形成为在正视胎面时椭圆形,并形成为胎面宽度方向的宽度尺寸随着朝向轮胎周向的端部去而慢慢减小的锥形形状。另外,优选的是,在宽接地部21A中的、胎面宽度方向中央配置凹部23。另外,凹部23中的最大宽度尺寸为W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村贵光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