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扭转减振器及包含该扭转减振器的离合器盖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36105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1 23:31
一种扭转减振器,包括:外侧板、扭转盘、内侧板和用于传递动力的减振组件,所述外侧板、扭转盘和内侧板的对应位置上分别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减振组件安装在所述外侧板、扭转盘和内侧板的安装孔中,其中,所述扭转减振器还包括铆钉,所述外侧板和内侧板的对应位置上还分别设置有第一铆钉孔和第二铆钉孔,所述扭转盘上设置有条形孔,所述铆钉依次穿过第二铆钉孔、条形孔和第一铆钉孔实现铆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包含该扭转减振器的离合器盖总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扭转减振器及包含该扭转减振器的离合器盖总成,通过铆钉实现了外侧板、扭转盘和内侧板的连接固定,各个组件不易变形,从而简化了各个组件的加工工艺,降低了对各个组件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扭转减振器及包含该扭转减振器的离合器盖总成
技术介绍
扭转减振器一般包括外侧板、扭转盘、内侧板、弹簧和阻尼片,外侧板、扭转盘和内侧板之间通过周向安装的弹簧传递动力,如当扭转盘转动时,弹簧被压缩,进而带动内侧板和外侧板转动。在外侧板和扭转盘以及扭转盘和内侧板之间还设置有阻尼片。现有技术中提供了 ー种扭转减振器,该扭转减振器的各个零部件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即在内侧板上设置有凸台,在扭转盘和外侧板的对应位置上设置缺ロ,从而通过凸台 焊接在一起,但是焊接时局部温度过高容易造成组件变形,另外,焊接对焊条的选择也有较高的要求。所以采用焊接来实现扭转减振器的组装对各个组件的要求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焊接来实现扭转减振器的组装对各个组件的要求较高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对各个组件要求较低的扭转减振器及包含该扭转减振器的离合器盖总成。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了ー种扭转减振器,包括外侧板、扭转盘、内侧板和用于传递动カ的减振组件,所述外侧板、扭转盘和内侧板的对应位置上分別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减振组件安装在所述外侧板、扭转盘和内侧板的安装孔中,其中,所述扭转减振器还包括铆钉,所述外侧板和内侧板的对应位置上还分别设置有第一铆钉孔和第二铆钉孔,所述扭转盘上设置有条形孔,所述铆钉依次穿过第二铆钉孔、条形孔和第一铆钉孔实现铆接。进ー步地,所述减振组件为圆柱螺旋压缩弹簧。所述扭转减振器还包括柔性限位体,所述柔性限位体的中间部分为橡胶,所述柔性限位体的两端为尼龙,所述柔性限位体自由安装在所述减振组件中。所述扭转减振器还包括第一阻尼片和第二阻尼片,所述第一阻尼片上设置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二阻尼片上设置有第二凸台,所述外侧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内侧板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凸台扣入第一通孔中,所述第二凸台扣入第二通孔中。所述扭转减振器还包括波形弹簧,所述波形弹簧安装在所述第一阻尼片和外侧板之间。所述外侧板的安装孔处还设置有防止减振组件脱离所述扭转减振器的限位片。所述外侧板靠近扭转盘的一端在所述安装孔处设置有第一支撑凸起和第二支撑凸起,所述减振组件抵靠在所述第一支撑凸起和第二支撑凸起上。所述内侧板靠近扭转盘的一端在所述安装孔处设置有第三支撑凸起和第四支撑凸起,所述减振组件的一端抵靠在所述第一支撑凸起和第三支撑凸起上,所述减振组件的另一端抵靠在所述第二支撑凸起和第四支撑凸起上。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离合器盖总成,包括离合器盖,其中,所述离合器盖总成还包括上述的扭转减振器,所述离合器盖上设置有第三铆钉孔,所述铆钉依次穿过所述第三铆钉孔、第二铆钉孔、条形孔和第一铆钉孔将所述扭转减振器铆接在所述离合器盖上。所述离合器盖总成还包括用于防止所述减振组件接触所述离合器盖的隔板,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内侧板和离合器盖之间,所述隔板上设置有第四铆钉孔,所述铆钉依次穿过第三铆钉孔、第四铆钉孔、第二铆钉孔、条形孔和第一铆钉孔将扭转减振器铆接在离合器盖上。本专利技术的扭转减振器及包含该扭转减振器的离合器盖总成,通过铆钉实现了外侧板、扭转盘和内侧板的连接固定,各个组件不易变形,从而简化了各个组件的加工エ艺,降低了对各个组件的要求。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扭转减振器的结构示意 图2是图I的爆炸示意 图3是图I中的柔性限位体的结构示意 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离合器盖总成的结构示意 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离合器盖总成的分解剖视示意 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离合器盖总成的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歩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干限定本专利技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了ー种扭转减振器,包括外侧板14、扭转盘7、内侧板3和用于传递动カ的减振组件19,外侧板14、扭转盘7和内侧板3的对应位置上分別设置有安装孔,减振组件19安装在外侧板14、扭转盘7和内侧板3的安装孔中,其中,该扭转减振器还包括铆钉13,外侧板14和内侧板3的对应位置上还分别设置有第一铆钉孔16和第二铆钉孔24,扭转盘7上设置有条形孔5,铆钉13穿过依次第ニ铆钉孔24、条形孔5和第一铆钉孔16实现铆接。扭转盘7用于传递动力,如可以在扭转盘7中设置花键孔20等合适装置与动カ轴如输出轴或动力源如电机连接,从而输入动力或输出动力。对应地,外侧板14的中心部位设置有通孔以便于动カ轴穿过。内侧板3的中心部位也可以设置通孔。外侧板14和内侧板3通过减振组件19与扭转盘7配合传递动力,当扭转减振器与离合器连接时,可以将扭转盘7输入的动カ传递到离合器(扭转减振器与离合器连接时),也可以将离合器输送来的动カ传递给扭转盘7。为了在外侧板14和内侧板3与扭转盘7之间传递动力,在外侧板14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孔15,在扭转盘7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安装孔6,在内侧板3上设置有多个第三安装孔23,第一安装孔15、第二安装孔6和第三安装孔23对应设置,减振组件19也有多个且安装在第一安装孔15、第二安装孔6和第三安装孔23中。为了简化该扭转减振器的加工エ艺,降低制造难度,该扭转减振器通过铆接实现固定连接,即在外侧板14和内侧板3的对应位置上还分别设置有第一铆钉孔16和第二铆钉孔24。由于扭转盘7与外侧板14和内侧板3之间相对转动,为了防止铆钉13阻碍该转动,扭转盘7上设置有条形孔5,该条形孔5可以为圆弧形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扭转盘7的转动以及铆钉13等合理设置条形孔5的尺寸和形状,以不阻碍扭转盘7的转动为宜。铆钉13穿过条形孔5的中间位置,从而可以使得扭转盘7顺时针转动或逆时针转动时条形孔5都不会阻碍铆钉13。进ー步地,减振组件19为圆柱螺旋压缩弹簧,或者其它可变形的材料等。 第一安装孔15、第二安装孔6和第三安装孔23为方形孔或者圆弧形孔,对应地,减振组件19为直线形圆柱螺旋压缩弹簧或者圆弧形圆柱螺旋压缩弹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ー种实施方式,第一安装孔15、第二安装孔6和第三安装孔23为方形孔(或长方形孔),减振组件19为直线形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现有的扭转减振器,在内侧板上设置有凸台,在扭转盘的边缘处设置有扇形缺ロ,当凸台穿过扇形缺ロ,同时当扭转减振器转动到扇形缺ロ碰到凸台时即停止转动,此时扇形缺ロ即实现限位作用。但是这种限位是ー种刚性限位,会产生较大的刚性冲击和噪音。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该扭转减振器还包括柔性限位体8,柔性限位体8的中间部分28为橡胶,柔性限位体8的两端29为尼龙,柔性限位体8自由安装在减振组件19中(即柔性限位体8自由安装在直线形弹簧中)。如柔性限位体8的长度短于直线形圆柱螺旋压缩弹簧,柔性限位体8放入直线形圆柱螺旋压缩弹簧后,柔性限位体8可以自由活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合适长度的柔性限位体8,从而使得柔性限位体8可以与直线形圆柱螺旋压缩弹簧配合实现ニ级减振。即柔性限位体8的中间部分部分是橡胶,两端为尼龙,直接开模制作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合理设置柔性限位体8的尺寸以便于与减振组件19配合使用。尼龙质地较硬,当扭转减振器受到的扭矩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ー种扭转减振器,包括外侧板、扭转盘、内侧板和用于传递动カ的减振组件,所述外侧板、扭转盘和内侧板的对应位置上分別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减振组件安装在所述外侧板、扭转盘和内侧板的安装孔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扭转减振器还包括铆钉,所述外侧板和内侧板的对应位置上还分别设置有第一铆钉孔和第二铆钉孔,所述扭转盘上设置有条形孔,所述铆钉依次穿过第二铆钉孔、条形孔和第一铆钉孔实现铆接。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扭转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组件为圆柱螺旋压缩弹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扭转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扭转减振器还包括柔性限位体,所述柔性限位体的中间部分为橡胶,所述柔性限位体的两端为尼龙,所述柔性限位体自由安装在所述减振组件中。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扭转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扭转减振器还包括第一阻尼片和第二阻尼片,所述第一阻尼片上设置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二阻尼片上设置有第二凸台,所述外侧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内侧板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凸台扣入第一通孔中,所述第二凸台扣入第二通孔中。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扭转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扭转减振器还包括波形弹簧,所述波形弹簧安装在所述第一阻尼片和外侧板之间。6.如权利要求I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毅杨胜麟刘彦王县委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