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用车双模式混合动力传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617135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4 03: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混合动力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混合动力传动装置。一种乘用车双模式混合动力传动装置,包括:发动机输入轴(1),扭转减振器(2),第一齿轮(3),CR‑CR行星机构,CR‑CR行星机构输出齿轮(4),输入轴(5),输出轴(6),第二齿轮(7),第三齿轮(8),差速器(9),壳体(10),第一电机(E1),第二电机(E2),第二电机轴(11),输出齿轮(13),第四齿轮(14),离合机构,单向离合器(18);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减小传动装置的轴向尺寸,降低电机的转矩和功率需求,传动效率高,在纯电动工况下,可利用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功率同时驱动车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乘用车双模式混合动力传动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混合动力汽车
,特别涉及混合动力传动装置。
技术介绍
混合动力传动装置是国家新能源汽车战略中各厂商的研发重点,各大汽车公司都积极研发混合动力传动装置,其中功率分流(powersplit)形式的深度混合动力传动装置节能效果更明显,最具代表性产品是丰田公司的THS。THS采用单行星排的单模式分速汇矩功率分流(outputsplit)形式,结构简单,但所需的电机转矩及功率较大,电机的转速要求较高。当处于高速混动工况,传动装置的速比大于机械点速比时,行星排出现功率循环,影响传动效率。吉利公司EP2472144B1公布了一种单模式混合动力传动装置,采用拉维纳式行星机构组成分速汇速功率分流(compoundsplit)形式,相比于丰田公司的THS,电机功率和转矩需求降低,但在低速混合动力工况时,仍会存在功率循环,影响传动效率。通用公司发展了3个行星排的双模式纵置混合动力传动系统,采用双模式分速汇矩、分速汇速功率分流(outputsplit、compoundsplit)形式,减小了电机功率和转矩,两种模式分别适用于低速和高速工况,每个模式都没有功率循环,提高了传动效率。US005931757A、公布了3个行星排双模式混合动力传动装置,只有1个固定挡位。US2005/0137042A1也公布了3个行星排双模式混合动力传动装置,并可通过离合器、制动器等模式切换元件实现4个固定挡位。通用公司也发展了2个行星排双模式横置混合动力传动系统,采用双行星排布局,较3行星排缩短了轴向长度,便于发动机横置布局。但通用公司双模式混合动力传动装置采用电机和行星机构同轴布置,轴向尺寸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传动效率高、轴向尺寸短,电机布置灵活,适合于横置发动机布置的混合动力传动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乘用车双模式混合动力传动装置,它包括:发动机输入轴,扭转减振器,第一齿轮,CR-CR行星机构,CR-CR行星机构输出齿轮,输入轴,输出轴,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差速器,壳体,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二电机轴,输出齿轮,第四齿轮,离合机构,单向离合器;来自于发动机的动力通过发动机输入轴和扭矩减振器,传递给输入轴,输入轴上设有用于防止发动机反转的单向离合器;CR-CR行星机构包括:行星排和行星排;行星排太阳轮和第一齿轮固连,行星排齿圈与行星排的行星架以及CR-CR行星机构输出齿轮固连,行星排的行星架与行星排的齿圈固连;行星排的齿圈通过单向离合器与输入轴相连接;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定子均与壳体固连,第一电机的转子通过电机轴连接CR-CR行星机构中行星排的太阳轮;第二电机的转子通过第二电机轴和第三齿轮连接;设置在输出轴上的第四齿轮和CR-CR行星机构输出齿轮相啮合;通过离合机构控制第四齿轮与输出轴的接合与分离;设置在输出轴上第二齿轮分别与第三齿轮、第一齿轮相啮合;通过离合机构控制第二齿轮与输出轴的接合与分离;输出轴上的输出齿轮与差速器的减速齿轮相啮合,差速器将动力输出到两侧车轮。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中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不同轴布置,可减小传动装置的轴向尺寸。通过定轴齿轮一方面实现第二电机的减速增扭,另一方面实现了第二电机的灵活布置。采用CR-CR行星机构进行功率分流,配合离合机构可实现双模式,可降低电机的转矩和功率需求;第一模式适用车辆的起步及低速行驶,第二模式适用于高速工况。两模式可实现较宽的传动比范围,传动效率高。两个切换离合器配合制动器可实现两个机械挡位,一个用于低速重载工况,降低了第二电机的转矩要求;另一个用于高速巡航工况,发动机直接驱动,减小了一次能量转化,传动效率高。设置单向离合器,在纯电动工况下,防止发动机反转,可利用第一电机E1和第二电机E2的功率同时驱动车辆。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原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原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结构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1:参见附图1,一种乘用车双模式混合动力传动装置,它包括:发动机输入轴1,扭转减振器2,第一齿轮3,CR-CR行星机构,CR-CR行星机构输出齿轮4,输入轴5,输出轴6,第二齿轮7,第三齿轮8,差速器9,壳体10,第一电机E1,第二电机E2,第二电机轴11,输出齿轮13,第四齿轮14,制动器15,第一离合器16,第二离合器17,单向离合器18;来自于发动机的动力通过发动机输入轴1和扭矩减振器2,传递给输入轴5,输入轴5上设置有单向离合器18,其中单向离合器18用于防止发动机反转;CR-CR行星机构包括:行星排P1和行星排P2;行星排P1太阳轮和第一齿轮3固连,行星排P1齿圈与行星排P2的行星架以及CR-CR行星机构输出齿轮4固连,行星排P1的行星架与行星排P2的齿圈固连;行星排P2的齿圈与输入轴5相连接;第一电机E1和第二电机E2不同轴布置,两个电机的定子均与壳体10固连,第一电机E1的转子通过电机轴连接CR-CR行星机构中行星排P2的太阳轮;第二电机E2的转子12通过第二电机轴11和第三齿轮8连接,在第二电机轴11上设置有制动器15;第一离合器16、第四齿轮14、第二离合器17和第二齿轮7均设置在输出轴6上;第一离合器16被动端与第四齿轮14相连接,第四齿轮14和CR-CR行星机构输出齿轮4相啮合;当第一离合器16接合时,第四齿轮14与输出轴6固接,将动力传递至输出轴6;第二离合器17被动端与第二齿轮7相连接,第二齿轮7与第三齿轮8和第一齿轮3相啮合;当第二离合器17接合时,第二齿轮7与输出轴6固接,第三齿轮8和第一齿轮3的动力经第二齿轮7汇合后传递至输出轴6;输出轴6上的输出齿轮13与差速器9的减速齿轮相啮合,差速器9将动力输出到两侧车轮。通过采用CR-CR行星机构进行功率分流,实现双模式混合驱动。通过配置输出轴6和第二电机轴11,实现第一电机E1和第二电机E2不同轴布置,减小传动装置的轴向尺寸。起步,采用纯电动起步方式,第一离合器16分离,第二离合器17接合,第二电机E2驱动车辆。当纯电动车速较高或者第二电机E2功率不足时,第一电机E1参与,此时,单向离合器18防止发动机反转,两台电机共同驱动车辆。第一模式为分速汇矩形式的功率分流模式。发动机经过扭矩减振器2后功率分成两路,一路输入到CR-CR行星结构的行星排P1的行星架和行星排P2的齿圈;另一路功率通过行星排P2太阳轮至第一电机E1,此时第一电机E1工作在发电机工况,把此路发动机功率转化为电功率,传递给第二电机E2。第二电机E2工作在电动机工况,由于此时第二离合器17接合,第一离合器16分离,第二电机E2的功率经过第三齿轮8,与经行星排P1太阳轮和第一齿轮3的功率在第二齿轮7汇合后传递至输出轴6,最后经过输出齿轮13传递到差速器9。该模式适用于车辆的起步及低速行驶,功率分流形式与丰田公司的THS相同。第二模式为分速汇速形式的功率分流模式。发动机功率经过扭矩减振器2后功率分成两路,一路直接通过行星排P2的行星架和行星排P1的齿圈;另一路功率经过行星排P1的太阳轮、第一齿轮3、第二齿轮7、第三齿轮8、第二电机E2、第一电机E1,传递至行星排P2的太阳轮。在该模式下,第二电机E2工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乘用车双模式混合动力传动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乘用车双模式混合动力传动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发动机输入轴(1),扭转减振器(2),第一齿轮(3),CR‑CR行星机构,CR‑CR行星机构输出齿轮(4),输入轴(5),输出轴(6),第二齿轮(7),第三齿轮(8),差速器(9),壳体(10),第一电机(E1),第二电机(E2),第二电机轴(11),输出齿轮(13),第四齿轮(14),离合机构,单向离合器(18);来自于发动机的动力通过所述发动机输入轴(1)和所述扭矩减振器(2),传递给所述输入轴(5),所述输入轴(5)上设有用于防止发动机反转的所述单向离合器(18);所述CR‑CR行星机构包括:行星排(P1)和行星排(P2);所述行星排(P1)太阳轮和所述第一齿轮(3)固连,所述行星排(P1)齿圈与所述行星排(P2)的行星架以及所述CR‑CR行星机构输出齿轮(4)固连,所述行星排(P1)的行星架与所述行星排(P2)的齿圈固连;所述行星排(P2)的齿圈通过所述单向离合器(18)与所述输入轴(5)相连接;所述第一电机(E1)和所述第二电机(E2)的定子均与所述壳体(10)固连,所述第一电机(E1)的转子通过电机轴连接所述CR‑CR行星机构中所述行星排(P2)的太阳轮;所述第二电机(E2)的转子(12)通过所述第二电机轴(11)和所述第三齿轮(8)连接;设置在所述输出轴(6)上的所述第四齿轮(14)和所述CR‑CR行星机构输出齿轮(4)相啮合;通过所述离合机构控制所述第四齿轮(14)与所述输出轴(6)的接合与分离;设置在所述输出轴(6)上所述第二齿轮(7)分别与所述第三齿轮(8)、所述第一齿轮(3)相啮合;通过所述离合机构控制所述第二齿轮(7)与所述输出轴(6)的接合与分离;所述输出轴(6)上的输出齿轮(13)与所述差速器(9)的减速齿轮相啮合,所述差速器(9)将动力输出到两侧车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乘用车双模式混合动力传动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发动机输入轴(1),扭转减振器(2),第一齿轮(3),CR-CR行星机构,CR-CR行星机构输出齿轮(4),输入轴(5),输出轴(6),第二齿轮(7),第三齿轮(8),差速器(9),壳体(10),第一电机(E1),第二电机(E2),第二电机轴(11),输出齿轮(13),第四齿轮(14),离合机构,单向离合器(18);来自于发动机的动力通过所述发动机输入轴(1)和所述扭矩减振器(2),传递给所述输入轴(5),所述输入轴(5)上设有用于防止发动机反转的所述单向离合器(18);所述CR-CR行星机构包括:行星排(P1)和行星排(P2);所述行星排(P1)太阳轮和所述第一齿轮(3)固连,所述行星排(P1)齿圈与所述行星排(P2)的行星架以及所述CR-CR行星机构输出齿轮(4)固连,所述行星排(P1)的行星架与所述行星排(P2)的齿圈固连;所述行星排(P2)的齿圈通过所述单向离合器(18)与所述输入轴(5)相连接;所述第一电机(E1)和所述第二电机(E2)的定子均与所述壳体(10)固连,所述第一电机(E1)的转子通过电机轴连接所述CR-CR行星机构中所述行星排(P2)的太阳轮;所述第二电机(E2)的转子(12)通过所述第二电机轴(11)和所述第三齿轮(8)连接;设置在所述输出轴(6)上的所述第四齿轮(14)和所述CR-CR行星机构输出齿轮(4)相啮合;通过所述离合机构控制所述第四齿轮(14)与所述输出轴(6)的接合与分离;设置在所述输出轴(6)上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增雄胡纪滨魏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