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of mobile car body of a vehicle, including vehicle chassis, car floor, fixed and mobile car compartment, the chassis includes left and right beam, the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of mobile carriage body comprises a motor, gear box, gear box,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gear shaft, motor and gear box, gear box connected and the gear box, the gear box is fixed on the bracket, left and right gear box output shaft end extends into the box body, the first gear shaft of the left end of the left gear, the central gear shaft is supported on the first bearing seat, and the right end of the output shaft of the gear box is connected with the left end of the shaft second gear reducer the output shaft is connected with the right end of the middle bearing in second gear shaft bearing seat, the right end of the right gear, manual hand wheel gear box, bracket is fixed on one side of a right crossbeam,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gear shaft bearing The seat is fixed with the bottom of the carriage body towards the lower sid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high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convenient installation on the vehicle, and good movement st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交通运输工具
,具体涉及一种车辆的移动厢体的动力传动装置。
技术介绍
上面提及的车辆主要指厢式车辆(又名厢式货车),主要用于全密封运输各类物资,具有机动灵活、操作方便、工效高、运输量大、物资在运输途中不会散失、物资免遭雨淋、防护性优异和空间利用好且安全等长处。但是厢式车辆存在公知的欠缺,具体而言:在将体积相对较大且笨重的货物装车时,装车效率并不能达到业界的要求,卸车同例,该问题对于仅在后部开门即后开门的厢式车辆尤为突出。将整个厢体分解成两个部分,一为处于车辆底盘前部的固定厢体,二为位于车辆底盘后部的移动厢体,那么货物的装车和卸车效率无疑得以显著提高。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可见诸关于车辆的移动厢体的技术信息,典型的如授权公告号CN201231798Y推荐的“伸缩式车厢”,其是将后车厢设计为可伸缩结构,车辆空载时,将后车厢的大部分收缩到前车厢内,反之同例。更为典型的如CN20447264U提供的“一种可伸缩移动车载厢体”,由固定舱体和活动舱体组成,活动舱体通过固定于固定舱体底板上的U型滑道交叉安装固定在固定舱体内,在固定舱体外部设置舱体传动装置,该舱体传动装置通过螺栓固定安装于固定舱体外部;在舱体底板的尾部铰接有一尾板,该尾板由安装固定在舱体底板上的伸缩机构带动,即由伸缩机构的自动伸缩液压缸使尾板根据要求平铺展开或收起并在收起后内嵌于活动舱体之尾部对活动舱体的尾部敞口封闭(具体可参见该专利的说明书第0020至27段)。该专利客观上能兑现其在说明书第0015至0017段中记载的技术效果。通过对并非限于上面例举的专利文献的阅读并且结合公知常识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的移动厢体的动力传动装置,所述的车辆包括底盘(1)、车厢底板(2)、固定车厢(3)和移动厢体(4),底盘(1)包括在长度方向彼此并行的一左大梁(11)和右大梁(12),在左大梁(11)的长度方向的上部固定有一左底梁(111),而在右大梁(12)的长度方向的上部固定有一右底梁(121),车厢底板(2)固定在车厢底板支承架(21)上,而该车厢底板支承架(21)同时与左底梁(111)以及右底梁(121)固定,固定厢体(3)固定在车厢底板(2)上,移动厢体(4)的左厢壁和右厢壁的底部各支承在一移动厢体支承导向机构(5)上并且与移动厢体支承导向机构(5)构成滚动副,而移动厢体支承导向机构(5)与车厢底板支承架(21)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厢体的动力传动装置包括电机(20)、齿轮箱(6)、减速箱(7)、第一齿轮轴(8)和第二齿轮轴(9),电机(20)与齿轮箱(6)传动配合并且由齿轮箱(6)连同电机(20)固定在支架(61)上,齿轮箱(6)与减速箱(7)传动连接,该减速箱(7)同样固定在支架(61)上,并且该减速箱(7)的减速箱输出轴(71)的左端和右端均伸展到箱体外,第一齿轮轴(8)的左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的移动厢体的动力传动装置,所述的车辆包括底盘(1)、车厢底板(2)、固定车厢(3)和移动厢体(4),底盘(1)包括在长度方向彼此并行的一左大梁(11)和右大梁(12),在左大梁(11)的长度方向的上部固定有一左底梁(111),而在右大梁(12)的长度方向的上部固定有一右底梁(121),车厢底板(2)固定在车厢底板支承架(21)上,而该车厢底板支承架(21)同时与左底梁(111)以及右底梁(121)固定,固定厢体(3)固定在车厢底板(2)上,移动厢体(4)的左厢壁和右厢壁的底部各支承在一移动厢体支承导向机构(5)上并且与移动厢体支承导向机构(5)构成滚动副,而移动厢体支承导向机构(5)与车厢底板支承架(21)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厢体的动力传动装置包括电机(20)、齿轮箱(6)、减速箱(7)、第一齿轮轴(8)和第二齿轮轴(9),电机(20)与齿轮箱(6)传动配合并且由齿轮箱(6)连同电机(20)固定在支架(61)上,齿轮箱(6)与减速箱(7)传动连接,该减速箱(7)同样固定在支架(61)上,并且该减速箱(7)的减速箱输出轴(71)的左端和右端均伸展到箱体外,第一齿轮轴(8)的左端固定有一左齿轮,该左齿轮与对应于所述移动厢体(4)的左厢壁的底部的所述移动厢体支承导向机构(5)传动配合,中部转动地支承在第一齿轮轴轴承座(81)上,而第一齿轮轴(8)的右端与减速箱(7)的减速箱输出轴(71)的左端传动连接,第二齿轮轴(9)的左端与减速箱(7)的减速箱输出轴(71)的右端传动连接,中部转动地支承在第二齿轮轴轴承座(91)上,第二齿轮轴(9)的右端固定有一右齿轮(92),该右齿轮(92)与对应于所述移动厢体(4)的右厢壁的底部的所述厢体支承导向机构(5)传动配合,在所述的齿轮箱(6)上还配设有一手动操作手轮(62),所述的支架(61)固定在所述右大梁(12)背对所述左大梁(11)的一侧并且还同时与所述右底梁(121)固定,所述第一齿轮轴轴承座(81)以及第二齿轮轴轴承座(91)与所述厢体底板(2)朝向下的一侧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移动厢体的动力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厢底板支承架(21)包括间隔分布的纵梁(211)和横梁(212),纵、横梁(211、212)彼此形成井字形的关系,纵梁(211)与横梁(212)固定,而横梁(212)同时与所述左底梁(111)以及右底梁(121)固定;所述移动厢体支承导向机构(5)包括内支承梁(51)、外支承梁(52)、滚轮导梁(53)、移动厢体滚轮架(54)和齿条(55),内支承梁(51)以及外支承梁(52)在长度方向彼此并行并且内支承梁(51)与横梁(212)的端部固定,而内、外支承梁(51、52)之间由支承梁固定管(10)固定连接,滚轮导梁(53)固定在内、外支承梁(51、52)之间,在该滚轮导梁(53)的长度方向的上部开设有一滚轮架让位腔(531),在滚轮导梁(53)的长度方向的中部的对应两侧各形成有一滚轮滚道(532),而在长度方向的下部形成有一齿条槽(533),移动厢体滚轮架(54)固定在所述移动厢体(4)的侧壁的长度方向的底部,该移动厢体滚轮架(54)对应于所述的滚轮架让位腔(531),并且在该移动厢体滚轮架(54)的左侧和右侧各以间隔状态枢转设置有滚轮(541),该滚轮(541)与所述的滚轮滚道(5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兴华,刘懋功,徐志强,金佳白,刘金山,王传妹,唐燕,周杰,顾建平,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华东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